国际舆论热议“砥砺奋进的五年”:世界对中国充满信心

作者:张 红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7-07-03 09:42:44

过去5年里,“撸起袖子加油干”就是中国的“新常态”。社会主义不是喊出来的,是实实在在干出来的。中国改革开放所创造的奇迹,靠的就是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发扬钉钉子精神”、“抓铁有痕、踏石留印”……求真务实的作风正是过去5年来中国经济继续稳步向前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降速只为改革添柴加薪”

关注中国经济的发展已经成为世界的“必修课”。随着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的贡献越来越大,中国经济减速曾一度引发国际社会的担忧。如今,这种担忧已经转化成为赞赏。

2017年中国经济增长目标为6.5%左右,较2016年6.5%-7%的增长目标区间有所调整,略低于去年6.7%的实际增速。2016年的经济增速是中国经济25年来的最低水平。

《日本经济新闻》称,经济增长目标从前年的7%,到去年6.5%-7%,再到今年的继续降速,世界看到了中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决心。

“降速目的只为改革添柴加薪”。英国路透社的分析认为,这一数据更贴近中国经济现实,在引导市场预期的同时也逐渐弱化唯GDP至上的传统思维方式。新加坡《海峡时报》也刊文称,中国现在不再将GDP增速定为一个硬指标,而是更注重追求有质量的增长,比如发展环境友好型经济。

美国彭博社发文称,中国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将2017年的GDP增长目标设定在6.5%左右。这意味着中国政府正将更多的注意力转向风险管控,并实行愈加稳健的货币政策。文章援引美国智库迈德利环球顾问公司中国问题专家安德鲁·波克的话说:“一个虽然放慢脚步但却能让人觉得更加稳定的经济增长目标,正是世界能够期望的最好的结果。”

“虽然2017年中国经济指标纷纷调降,但在专家们看来,更符合实际的目标设定反而有助于提升对中国经济的信心,并为进一步推进结构性改革赢得更多时间和空间。”路透社的分析代表了相当一部分境外媒体的观点。路透社援引专家的分析称,将GDP今年的增长目标调降到6.5%左右,这其实也等于给政府松了绑,政府不需要花太多精力去维护一个数字。

韩联社发表文章称,中国政府下调经济增长目标,表明中国已经结束“保七”的高增长时代,开始进入“中速增长”的时代。而与此同时开始的,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蓝图的全面展开。

“中国奇迹没有结束,而是进入了第二阶段。”美国《福布斯》日前刊文称,1980年,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最贫困的国家之一。30多年后,中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去年中国GDP达到10.8万亿美元。此前,从没有一个像中国这样规模如此之大、情况如此之复杂、历史如此之悠久的国家,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迅速崛起。过去6年来,中国平均增速“仅为”6%到9%之间,这使得有些人宣称中国奇迹结束了。这些人错了,中国只是进入了第二阶段。中国政府在保持稳定的同时寻求发展。我们可将此解释为努力将中国经济从侧重制造和出口转向更成熟的经济发展推动力量。通过致力于现代化增长的四大支柱消费、科技、高端制造和服务业,中国将推动其经济增长奇迹转型和继续发展。

“中国经济增长质量提升”

世界对中国经济的信心源于这样一个事实:与中国经济增速减缓相伴随的,是中国经济增长的质量显著提升。

在“十三五”开局之年,新加坡《联合早报》敏锐地发现:面对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增大,中国领导人继“新常态”之后,再抛另一经济关键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报道指出,中国新一届领导班子上台之后,大力推动简政放权、力促产业升级、鼓励企业创新以培育新动力等举措,都是供给侧改革的一部分。

路透社发表文章称,从中长期看,决定中国经济增长的关键是供给侧改革。香港《大公报》文章也指出,与需求侧的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相比,供给侧包括劳动力、土地、资本、创新四大要素。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旨在调整经济结构,使要素实现最优配置,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数量。这对中国经济改革发展具有更深远的撬动影响。

要解决中国供给侧存在的问题,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成为重点之一。路透社报道指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破解经济发展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必然选择,是更好引领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要着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通过一系列政策举措,特别是推动科技创新、发展实体经济、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的政策措施,来解决中国经济供给侧存在的问题。

世界看到了中国的决心。BBC专家称,中国强调科学影响力,决心继续向科技领域投入,未来10年内把科学放在非常显著的地位。从资金投入、科学研究和社会认知角度看,分阶段完成科技强国的“中国梦”目标,措施切实可行,现在中国拥有“黄金机会”。

世界看到了中国的进步。近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2017全球创新指数》报告称,中国创新全球排名继续攀升,从去年的第25位升至第22位,已成功跻身全球创新领导者行列。美国《外交政策》杂志网站的一篇文章也认为,中国正在成为新的创新大国。

的确,2016年,中国技术创新方面的积累存量实现“质的飞跃”,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突破百万,成为继美国和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三个国内发明专利拥有量超过百万件的国家。美国全国广播公司财经频道的报道引用该数据并评论说,中国在“十三五”期间进入技术创新的黄金时期。

世界也对中国充满信心。俄罗斯战略文化基金会网站报道,通过高科技领域的高速增长以及技术革新的高速推广,中国经济增长的质量显著提升。文章指出,中国政府2015年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计划。为了在知识密集型产业取得突破,并以此作为未来经济增长的主要途径,中国领导层正在有计划地持续开展工作。

“中国经济增速持续强劲”

中国经济用成就打破了各种“崩溃论”。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质量的提高,世界对中国经济的未来也充满信心。

近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上调中国2017年GDP增速为6.7%,2018年至2020年的年均增速为6.4%。这是IMF今年第二次上调对中国的经济增速预期。IMF第一副总裁大卫·利普顿说道:“中国正向一条可持续增长的道路持续转型,改革在广泛的领域取得进展。受益于政策支持,特别是扩张性的信贷和公共投资政策,中国经济保持了强劲的增长势头。”

美国《福布斯》杂志网站的文章则称,就工业主导地位而言,时运可大起大落。不过,从当前趋势来看,中国工业在2030年跃居首位的能力是确定无疑的。

这样的信心自然不是盲目的。

中国2017年一季度的成绩单释放出中国经济向好的积极信号,向世界展示了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显著成果。英国广播公司的报道称,中国官方公布2017年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9%,比分析人士预测的更佳。美国彭博社报道称,中国实现了连续第二个季度的增长。这些经济数据显示了“中国经济增速持续强劲”。

《澳大利亚金融评论》发表文章称,中国2017年一季度GDP增幅达6.9%,超出了专家预期。此次公布的经济增长指数证明了中国政府在减缓资本外流、提升中国经济前景方面的成绩,也驳斥了“中国经济走向熊市”的说法。文章还援引澳新银行专家的观点表示,尽管政府日前出台了多条限制房地产投资的新政策,但是在未来的几个月内,投资依然会保持比较强势的水平,并推动经济进一步前进。除此之外,文章还指出,中国划定“雄安新区”,对于市场以及投资人的信心也有进一步的提振作用。

中国的经济转型还在稳步推进。路透社注意到,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日前发布服务业创新发展大纲(2017-2025 年)》,明确提出,到2025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十年倍增”。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到60%,就业人口占全社会就业人口比重提高到55%。

此外,根据瑞士洛桑管理学院近日发布的《2017年度世界竞争力报告》,在全球最具竞争力的经济体中,中国从2016年的第25位跃升至第18位,并且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不足2万美元的经济体中竞争力排名最高。

正如有媒体评论所说,中国总有制造惊喜的能力。“撸起袖子加油干。”世界看向中国的目光有着浓浓的赞叹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