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麦收时——甘谷县“三夏”生产见闻

来源:天水日报
2017-07-25 10:49:00

每年的炎炎酷暑中,甘谷农民或挥镰割麦、或肩挑人扛、或人力车拉麦,在滴滴汗水中收获一年辛劳的结晶。然而,近年来,这一切已经或正在成为历史。

收割机进麦地

每年夏收,甘谷县八里湾乡八里湾村的程二更小两口都要起早贪黑,顶着炎炎烈日,至少用一个星期来收割5亩小麦。今年却不同,早在小麦尚未成熟时,他就联系好了开收割机的张师傅,5亩小麦不到5个小时颗粒归仓,费用也不高。

在甘谷像程二更这样“种麦不收麦”的农民早已不是“星星之火”,全县大约有10%的小麦已实现了机械化收割。安远镇张家河湾村村民张牛儿告诉记者,这几年村里小麦播种面积缩减,根本原因就是“三夏”收割太艰辛,小麦收割机的“引进”,将在一定程度上扩大粮食面积尤其是小麦种植面积,促进农业生产发展。

务工人员夏收不回家

甘谷是一个传统农业县,小麦种植大部分在山区乡镇。种上3亩麦,山地坡陡只能人工收割,外出务工人员从工地赶到家里,来去要花一月时间,小麦的毛收入还抵不上工地20天的工资。

“二老不能下地,妻子又要在城区陪伴孩子上学,不回来不行啊。”古坡镇古坡村村民王明军说这话时显出几许无奈。今年县上组织的三夏打工队深入山区乡村,收割在田野,吃住在农家,挥汗奋战在三夏生产麦地里,全县千余支三夏打工队,由浅山到深山区收割时间接近一月,纯收入百万元。有了三夏打工队解除后顾之忧,全县10多万外出劳务大军绝大多数驻守工地不回家,增加劳务收入1亿多元,为整县脱贫作出了积极贡献。

唱响秸秆增收歌

夏收之前,县上有关部门邀请专家为农民传授秸秆利用技术,组织党员干部宣传秸秆禁烧的好处,发放利用秸秆发展沼气、秸秆还田、秸秆饲料等技术明白纸,让群众切实认识到秸秆也能变废为宝。

昔日被视为废物的麦秸秆顿时成了“香饽饽”,焚烧麦秸和乱堆乱放的现象没有了。据统计,今年该县就地转化利用小麦秸秆率达30%以上,助农增收上千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