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原来,这支军队的制胜密码,就藏在自己的名字里
“建军90周年”系列网文
原来,这支军队的制胜密码,就藏在自己的名字里
■荞皮
(一)
一家地方电视台做过一档很有意思的综艺节目——《你会怎么做》
节目组安排演员在公共场合假装遭遇各种各样的困境,暗中拍摄周围人群的反应。
《你会怎么做》资料图
这种暗中拍摄,真实地记录了人间百态、形形色色,有人善良施以援手,有人怕事避之不及,有人冷漠熟视无睹。因为真实,这档节目在电视和网上都有不少粉丝。
一个雨后清晨,节目组走上街头,设置了这样一个情景:一名推着垃圾桶的清洁工,不小心滑倒在路上。
人来人往的街头,遇到滑倒的清洁工,你会怎么做?
《你会怎么做》资料图
这期节目后来出人意料的火爆,因为一群特殊的身影不经意间出现在了镜头中——
几名正在街头巡逻的子弟兵正队列经过,立即上前帮忙,搀扶清洁工,清理掉落的垃圾,抬走垃圾桶……
《你会怎么做》资料图
“他们孔武有力,但又满是温情……”节目组用“最可爱的人”描述这群再普通不过的巡逻士兵。
士兵不经意间的一扶,通过电视台和网络传播迅速扩大发酵,数以千万计的网友加入转发点赞的行列——因为这个瞬间给人温暖、给人力量,更给人安全感。
更让无数观众为之感动的是,当这一切发生时,一名士兵在不远处的马路上担任警戒,指挥过往车辆避让,始终站姿挺拔、如山似松。尽管,远处的镜头只拍到了他的侧颜,但网友说那是“最美军姿”。
《你会怎么做》资料图
还有网友留言说:其实,没什么好惊讶的,子弟兵会这么做一点也不奇怪。
没错,一点也不奇怪。这就是这支军队的本色——他的名字最前头,写着“人民”二字。
遗憾的是,直到节目结束,人们也无从知道这群士兵的名字。
人们只知道这个瞬间发生在一座英雄的城市——
南昌。
反映八一南昌起义的油画。资料图
(二)
南昌举世闻名,大多是因为那声枪响和那场起义——
它是开天辟地的一声惊雷,从此,中国的前途和命运彻底改变;从此,穷苦大众有了自己的武装。
然而,或许你并不知道,就是这座有着特殊意义的城市,曾经是蒋介石指挥“围剿”红军的前沿指挥部所在地,它还曾是国民政府的第二首都。
蒋介石,这个率先对昔日盟友共产党人举起屠刀的刽子手,这个热衷“剿共”而不愿抗日的反动派头子,放着大片山河被日寇占据不管不顾,却一次又一次调集大军“围剿”中央苏区,甚至多次飞赴南昌督战指挥。
位于南昌莲塘公园内的革命烈士纪念塔 资料照片
一支诞生于南昌的革命武装,差一点就被坐镇南昌的蒋介石包围消灭。前线形势一片大好,百无聊赖的蒋介石不慌不忙,带着颇有西方名媛气质的夫人宋美龄,在南昌发起了一场充满了浓浓小资气息的运动——新生活运动。
据说,蒋介石之所以萌生这一想法,是因为巡视时看到街头有个小孩在吸支烟,有感于人民生活不堪,于是决定发起这场“改变人民精神面貌”的运动。
他理想化地希望新生活运动能使人民改头换面,具备“国民道德”和“国民知识”,从根本上革除陋习。
不过,仅仅几个月后,这位“致力于改变民族面貌”的所谓“统帅”,却在占领瑞金后让自己的军队举起屠刀,大肆屠杀了数十万手无寸铁的无辜百姓,只因为他们曾经生活在苏区,可能帮助过红军,可能“通共”,可能藏有共产党和红军在其中……
“大乱三天,大杀三年”“斩草除根,诛家灭种”“宁可错杀三千,不能放过一个”……
“无不焚之居,无不伐之树,无不杀之鸡犬,无遗留之壮丁,闾阎不见炊烟,田野但闻鬼哭”……
挖心、剥皮、肢解、分尸、刀砍、碎割、悬梁、火烧、活埋、挖眼睛、割耳朵、穿铁丝、割舌头、破肚取肠、钉丁字架、灌辣椒水等数十种酷刑……
在国民党军的血腥屠杀下,不少村庄被杀光,成了“无人村”“血洗村”,尸骨遍野,血流成河。江西省吉安地区、赣州地区人口锐减。
红军著名将领徐海东的全家连同亲属、宗族被国民党军队杀害了66口人,几乎被灭了门。徐海东后来回忆说:“蒋介石曾下令一旦占领我的家乡,姓徐的一个也不能留……”
“我们无法置信中国人会对中国人犯下如此的罪行……”
人民的“新生活”,究竟在哪里?
站在南昌城头,不知道蒋介石作何感想?他心中的“人民”究竟又是谁?
南昌解放后,我第二、第四野战军在南昌胜利会师。资料照片
(三)
今天,蒋介石心心念念的“新生活运动”几乎已经没有什么人记得,它注定是过眼云烟。
中国人民的新生活当然不可能靠一场脱离实际的运动获得。
蒋介石的愿望注定落空,就像他不可能消灭红军一样——
红军冲出了他数十万大军构筑的铁桶合围。8.6万红军主力静悄悄跨过了于都河突围。直到半个月后,蒋介石才知道“煮熟的鸭子飞了”。
如此众多的红军主力在于都集结,时间跨度超过10天,国民党居然一无所知?隐藏这个“天大的秘密”的,是30万于都百姓。对于红军的行动,他们守口如瓶,倾其所有支援。
当年,于都河上没有桥,沿岸的百姓听说红军要渡河,几乎把家中所有的门板、木料,甚至连老人的寿材都捐献出来。
红军战士脚下的每一块木板,都像是老百姓托举着的双手。
这似乎不能用常理来解读——
自古成王败寇,古往今来对胜利者的拥戴不足为奇,但在失败转移的当口依然获得百姓这样的支持,恐怕并不多见。
红军败了,苏区即将沦陷。也许,这支队伍再也回不来。如此明显的事实摆在眼前,老百姓是怎么做的呢?
许多人这样抉择——成为红军,加入到这支面临失败的队伍中去,去战斗,去牺牲,去长征,去改变这个国家的命运。
长征开始 资料图
洁源村,这个当时只有千余人的小村庄,就有186人参加红军,其中105人为革命牺牲。
中央红军长征出发时,8.6万多主力红军中,仅赣南籍子弟就多达5万人。在赣南苏区,仅有名有姓的烈士就达10.82万人,万里长征路,里里赣南魂,平均每公里就有3名赣南籍烈士的英魂。
发生在于都河渡口的“十送红军”催人泪下。其实,人们送的哪里是红军,分明是和至亲之人的一次诀别啊!
百姓为何要坚定地支持一支失败者的队伍?
或许,这正是萦绕在蒋介石心头让他始终耿耿于怀的一个问题。
(四)
蒋介石一直在寻找答案。
从南昌到贵阳到昆明到西安,红军的足迹在延伸,蒋介石像一个忠实的“粉丝”,飞来飞去,每到一地就要布下一张天罗地网。
然而百密终有一疏,红军始终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
蒋介石在不同的地方思索着,有时候大发雷霆,有时候百般无奈,有时候似乎又看到了无穷的希望。
为了找到答案,他甚至密访延安。
1947年8月,“美龄号”专机在延安简易机场尘土飞扬的跑道上降落。
蒋介石来了。
几个月前,他曾沉浸在胡宗南率兵攻占“红都”延安的喜悦中。解放军遭受了解放战争以来的一大挫折,连远在莫斯科的苏共不少大人物也认为共产党完了。
可是,几个月过去了,国民党军依然连战连败,解放军则日渐强大。
攻占延安除了象征意义,并没有给战局带来大的改观。
心烦意乱的蒋介石决定向自己的老对手“登门取经”。
他来到了杨家岭、枣园、王家坪……似乎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人的影子就在眼前。
延安革命纪念馆主题雕塑 资料图
在王家坪,蒋介石走进毛泽东住过的窑洞,他看见窑洞地面是泥土夯实的,陈设简陋,炕上铺了一张木板。
据说,在这里,蒋介石曾和一位吓得发抖的农民有过对话:
你见过毛泽东吗?
经常见。
他穿什么衣服?
跟那些兵一样。
新的还是旧的?
旧的,袖口打了补丁。
毛泽东穿什么鞋?
布鞋,还有草鞋。
他跟你讲话吗?
讲过。
讲些什么?
他说额(我)家的红枣好吃哩。
你送给他的?
没,他买的,给了额钱。
……
在延安抗大旧址,蒋介石说,这就是共产党的“黄埔军校”了。
那不过是一排简陋的窑洞教室,几乎没有像样的教具。黑板是用木炭灰涂黑的,礼堂是露天的,标准配备是每人发个小凳子。
据说,蒋介石取过小凳来亲自尝试坐了一下,小凳子太矮,他险些坐在地上。
当蒋介石得知大多数共军高级将领都在这里学习过,他沉默一阵才感叹说,若论设备,我黄埔军校和中央军校不知道比这强多少倍,可是会打仗的人反倒越来越少,你们说说这是怎么回事?
随行的人们面面相觑,无言以对。
其实,早在这次密访4年前,国民党内就有人将答案摆在了蒋介石的案头。
抗战期间,国民党人徐佛观探访延安,亲手撰写了一份详尽而尖锐的考察报告。
晚年徐佛观 资料图
他发现,共产党主政的边区与国统区的差别之大令人咋舌:
共产党号召减租减息,国民党强迫征粮征税;
共产党实施平均地权,国民党任其土豪兼并;
共产党启发人民自觉参军抗日,国民党依靠堡长抓丁拉夫;
共产党与老百姓是军民一家,国民党不择手段。
在他看来,现在的国民党就是“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的秋后“醉蟹”,虽然“铁甲长戈”却完全陷入不能自拔的泥淖之中。
两个政党、两支军队的本质区别究竟在哪里呢?
徐佛观认为,一个最根本的问题是共产党植根于平民百姓,国民党在平民百姓中没有根。
用今天的话来说,一支是人民的军队,一支是军阀的军队。
很难想象蒋介石带着怎样的心情反复研读这份报告。而亲赴延安带给他的震撼想必更加强烈。
在一座山坡上,蒋介石看见大片土地被开垦出来。有人告诉他,解放军开展大生产运动、官兵一起开荒种田。三五九旅旅长王震是著名的劳动模范,彭德怀经常下田劳作,毛泽东、周恩来自产的粮食蔬菜基本上可以满足需要。
蒋介石看到听到这些的时候,胡宗南为他从西安空运来的金马桶正在延安城内的行辕“独自等待”。
蒋介石没有心情去住豪华的行辕,当晚夜宿毛泽东住过的窑洞。
有人说,他一夜无眠。
延安杨家岭毛泽东旧居 彭桐摄(来源:人民网)
(五)
1949年,蒋介石倡导的“新生活运动”戛然而止。
原因,是解放军百万雄师过大江,蒋介石匆忙撤退到了台湾。
胜负早已没有悬念。蒋介石在大张旗鼓推行“新生活运动”的时候,解放军正在所到之处用枪杆子捍卫着一切穷人的生存权力;蒋介石和夫人在精心扮演文明楷模的时候,共产党正在打土豪、分田地,彻底实行土改,让几亿赤贫的农民有了自己的土地。
即使在自己最低谷的时候,这个政党这支军队也没有忘记自己的初心——人民。
共产党人只需要振臂高呼“保卫土改成果”“保卫自己的土地”,就能建立起一支悍不畏死的铁军。连国民党军士兵在听说家乡的变化后,也成群结队弃暗投明,调转枪口埋葬蒋家王朝。
从南昌到瑞金,从瑞金到延安,历史有一点惊人相似——
当年,红军离开瑞金,许多百姓选择追随红军;
后来,解放军撤出延安,大多数百姓选择坚壁清野,也撤离了延安城。
1936年10月22日,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
为了糊弄来延安参观的记者和要员,胡宗南不得不让自己的手下假扮平民百姓。
睿智的人应当能够预测到战争结局——
一支来自于人民、一切为了人民的军队,又怎么会战胜不了一支假扮人民的军队呢?
“八一”一声枪响,最终给中国人民带来了真正的新生活。
蒋介石屠杀数百万共产党人的时候,或许没想到自己会是失败者;他在抗战胜利后一意孤行发动内战的时候,或许没想到自己会远走台湾;他获得美国大力支持将军队武装到牙齿的时候,或许更不会想到自己会一溃千里。
蒋介石的可笑之处在于,他看到了街头抽烟的小孩,却对人民食不果腹、衣不遮体的贫穷困苦熟视无睹;
他想当然地要“文明其体肤”,却忘了造成中国人深重苦难的正是这些所谓道貌岸然、仪表堂堂的资本家、大地主的剥削;
他认为手握百万大军依靠各种财阀和列强支持就可以无往不胜,却不知道有一种力量叫人民。
一支新式人民军队,必然会战胜一切旧式军阀军队。这无关武器优劣,无关城池得失,无关资本雄厚。
这是一场人性的胜利。它再一次证明了一个亘古不变的道理——
得人心者得天下!
(六)
1944年,抗日战争正处在十分艰苦的阶段,毛泽东专门参加了一名战士的追悼会,并发表了演讲。
这名战士并没有牺牲在前线的战斗中,而是倒在了一次助民劳动的意外中。
这名普通战士叫张思德。毛泽东的那篇即兴演讲,后来人们为其加了一个标题——《为人民服务》。
“要奋斗就会有牺牲,死人的事是经常发生的。但是我们想到人民的利益,想到大多数人民的痛苦,我们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为人民服务所。”这篇毫不华丽、语言平实的演讲,成为了一个时代、一支军队的标志之一。
1944年9月5日,中央警卫团战士张思德在陕北安塞县山中烧炭时,因炭窑崩塌而牺牲。毛泽东在追悼会上以为人民服务为主题发表讲话,表示悼念。图为正在和战友烧炭的张思德(左)。
这支军队创造了一个奇迹:在敌后根据地,面对穷凶极恶的日本侵略者,尽管部队每天都在付出巨大牺牲,兵力却不是越来越少,反而越来越多、越来越强。
这支军队写下了一项纪录:在抗美援朝战场,这个新生国家的战士高喊着“保家卫国”的口号,竟然不可思议地战胜了以美国为首由众多军事强国组成的联合国军。
这支军队登上了一个高度:在高寒缺氧的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翻身做主人的藏族同胞靠着人背马驼,翻越重重雪山,将宝贵的弹药和补给运送到边境一线,支援子弟兵打击妄图侵占中国领土的印军。
这支军队担负着一项使命:无论是洪水肆虐还是突发地震,无论是70后、80后还是90后,灾难来临之时,子弟兵永远冲锋在前,用身体堵决口、用鲜血淋漓的双手刨废墟,只要人民需要,虽千万人吾往矣。
90年沧海桑田,斗转星移。这支有着光辉历史的军队,能不能延续自己的辉煌?
今天,我们在考量一支军队战斗力如何的时候,更多会从装备是否精良、兵员素质高低、指挥员综合能力和部队战斗经验、训练水平等方面着眼。这些当然都是重要因素。
但对于我们这支军队而言,最最重要是“人民”二字。有了这两个字,我们就算经历一时的挫折和失败,终将夺取最后的胜利;丢了这两个字,我们将失去我们力量的源泉。
90年筚路蓝缕,人民军队走过了最艰难最贫弱的时候,迎来了大发展、大改革的新阶段。
我们应当承认,当日子渐渐好起来的时候,党内军内一些蛀虫忘了初心,贪图享乐,以权谋私,背离了人民群众,给这支军队抹了黑。
我们应当承认,在迈向世界一流军队的征程中,一些人一叶障目、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只注重学习西方军队那一套,却忘掉了人民军队的性质宗旨。
我们应当承认,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军民关系面临着许多现实考验,一些地方的拥军意识出现了淡化,有的地方甚至出现了军民之间的利益摩擦。
历史是面镜子。
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我们为我们的辉煌而自豪,但千万不要忘记我们的辉煌是从哪里来。我们为我们的强大而骄傲,但千万不可忘记我们的强大依靠着谁,更不要忘记我们爬冰卧雪为了谁。
改革,不会改的是“人民”二字。
(七)
回过头来看,《你会怎么做》——这个综艺节目提出的问题,何尝不是对一支军队一个政党最好的考问?
当民族危难的时候,你会怎么做?
当灾难来临的时候,你会怎么做?
当牺牲盈前的时候,你会怎么做?
当人民需要的时候,你会怎么做?
……
一年前的7月,台风“尼伯特”袭来,福建省闽清县突降暴雨,山洪引发泥石流,多条交通要道被冲毁。
一支由50名子弟兵组成的救援分队奉命向受灾地域快速驰援。途中,战士们发现一名骑摩托车的群众连人带车陷在泥浆中,动弹不得,立即前往营救。
不幸的是,救援过程中,山体突然坍塌滑坡。3名战士猝不及防,瞬间被泥石流吞噬,卷入滔滔洪水之中。其中两名战士后来被救起,另一名战士刘景泰却下落不明。
刘景泰失踪后,下游数千群众加入寻找刘景泰的行列。“不管有多少困难,不论还要经过多长时间的等待,我们都要找到你!”
美国大片《拯救大兵瑞恩》曾带给全世界巨大影响。而这个夏天,中国大地上真实发生着令人泪目的一幕——寻找战士刘景泰。
两个多月后,刘景泰的遗体终于找到了!
官兵们在搜救刘景泰 资料图
这就是这支军队,这就是这支军队所守护的人民——
他们是不可分离的!
他们是不可战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