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现在一个月就能收入6000多块钱,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杭锦淖尔村村民吴直花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5个多月前,她作为帮扶对象加入了亿利甘草产业扶贫项目,在阿木古龙甘草产业示范园打工,每天能拿到200元的报酬。在此之前,作为贫困户的她,年收入只有2000元。在她身后,几千亩沙柳筑成一道绿色屏障,挡住了风沙南进的脚步。
甘草种植户吴直花
吴直花的经历只是“库布其治沙模式”的一个缩影。近20年来,政府引领,企业投资,农牧民参与,科研机构助力,众力齐发,库布其沙漠生态治理不仅发生了人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还实现了农牧民增收、企业增效、地方产业发展的目标。
政府主导,向“死亡之海”宣战
在蒙语中,库布其意为“弓上的弦”,而库布其沙漠恰如一把弓弦把黄河拉成“几”字形,横亘在鄂尔多斯市北部,面积约1.86万平方公里,是我国第七大沙漠。上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受过度放牧、乱垦滥伐影响,沙进人退,威胁“塞外粮仓”河套平原和黄河安澜。
位于库布其沙漠中的蒙古包旅游点(9月3日摄)。新华社记者邓华摄
“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历史上,大漠黄沙给了边塞诗人无数灵感,但现实中的沙漠更像是一个恶魔,一片“死亡之海”,不断吞噬良田和草场,也严重制约着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之前甚至发生过居住在沙漠腹地的牧民因难产未及时送医导致死亡的悲剧。
上世纪90年代,鄂尔多斯市和相关旗区明确“植被建设是最大的基本建设”,提出充分发挥国家和地方生态重点工程的主导引领作用,治理荒漠化。其中,穿沙公路就是其中的代表。
这是内蒙古杭锦旗位于库布其沙漠中的穿沙公路。新华社记者邓华摄
穿沙公路于1997年开工建设,1999年全线贯通。为修筑穿沙公路,杭锦旗旗委、政府组建治沙公司,派专职人员进行沙漠生态植被建设试验。制定了“北锁南堵中切割”的综合治理方案,同时提出了“前挡后拉”的沙丘治理办法和“栽死的、种活的、养绿的”的长远治理方案。经过近20年的努力,截至目前,穿沙公路两侧共完成人工造林34万亩,飞播造林56万亩,设置沙障4.7万亩,封沙种草107万亩。极大地改善了生态环境,同时衍生出特有的“穿沙精神”,鼓舞一代代治沙人继往开来。
穿沙公路的建成,带动了全旗交通、旅游、扶贫等方面全面发展。极大地缩短了杭锦旗梁外地区与沿河地区之间的运输里程,每年可节约工农业产品运费2000多万元,增加旅游收入1000多万元,增加过路收入600多万元。
此外,杭锦旗还鼓励企业和个人以承包“五荒”、入股、土地流转、合作经营等方式参与生态工程。对成绩突出的企业和造林大户,优先纳入工程范围。仅2009年以来,企业和农牧民的生态建设投入就达到30多亿元,有效缓解了政府投入压力。
全国第五次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监测显示,过去5年间,库布其沙漠流动沙丘减少了49万亩,中度、极重度沙化土地减少114万多亩。
企业发力点沙成“金”
生态建设投入大,没有产业和效益驱动,难以持久。多年来,一批企业在政策支持下,投资参与库布其沙漠生态治理,发展林沙产业,探索出一条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多赢之路。
甘草既是药材又能固沙、改良土质。20多年来,亿利集团在沙地里种甘草5万多亩,还以“公司+农牧户”的方式建设甘草种植基地,为旗下的中蒙药厂提供了优质原料,并出口日、韩、德等国,现已在建设黑枸杞、肉苁蓉等沙地药材种植项目。
生态光伏是亿利治沙扶贫的另一个重要模式。亿利集团在库布其沙漠规划建设1000MWp生态光伏治沙项目。目前治沙2万亩,年发电5亿度。
库布其沙漠年日照时数3800小时以上,沙漠发电量充足。同时,利用光伏板遮光挡风特点,减少沙漠蒸发量,在板下种植优良耐旱牧草,带动农牧民集约化养殖绵羊、家禽等。
内蒙古亿利生态能源光伏电站。新华社记者 邓华 摄
同圆库布其生态工业治沙有限责任公司成功利用风积沙生产出完全符合国家标准的“同圆陶瓷”牌地砖并投放市场销售,走出了一条工业治沙的新路子。而且依托鄂尔多斯丰富、优质、低廉的资源优势及天然气价格优势,大大降低了产品成本(每块砖的成本为0.3元),在全国范围内具有相当强的竞争力。
此外,当地还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响沙湾、银肯塔拉等沙漠生态旅游项目……大批企业治沙、开发林沙资源,带动了库布其沙区由单纯治沙向生态建设与生态经济发展并举转型,形成了一定规模的生态产业体系。
有绿色就有希望
在库布其沙漠治理中,亿利摸索出一系列植树的“微创技术”,减少对地表的扰动。
据亿利资源集团库布其生态事业部副总经理孙永强介绍,微创技术”主要有水气植树法、螺旋钻植树法和无人机植树技术。
螺旋钻植树法。新华社记者 关开亮 摄
亿利治沙人还借助库布其沙漠风向特点,在流动沙丘迎风坡的3/4处以下,通过乔、灌、草科学搭配种植,集中在沙丘的下部挡住来风,利用风力削平未造林的沙丘上部,如此填埋沙丘底部,使流动沙丘高度逐步下降,以达到削峰填谷的目标。无需全面种树,极大地节约了成本,每亩节约沙障制作费1000多元,还具有成活率高的特点,可以迅速提升沙漠植被覆盖率。
有技术,有经验,关键还是靠人。
2014年,央视播出的公益广告让全国人民记住了杭锦旗独贵特拉镇的张喜旺,也记住了库布其治沙这一伟大事业。
关于治沙植树,张喜旺有自己的看法,曾经,由于沙漠入侵,吞噬了独贵塔拉镇的一个牧业队的所在,队上的人无以生计只好解散,很多人家也被迫搬迁。而现在,包括自己的民工联队在内的几十支队伍竟然能在无人区植绿,沙漠还那么可怕吗?
张喜旺。新华社记者 关开亮 摄
正如张喜旺的名字一样,在一代代治沙人的努力下,库布其沙漠从“死亡之海”转变为充满希望的生命绿洲。
这条黄河之弦的明天会更好。(记者关开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