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瑞士达沃斯国际会议中心出席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开幕式,并发表题为《共担时代责任共促全球发展》的主旨演讲。新华社记者 兰红光 摄
作者:孙晶 美国丹佛大学政治系终身教授
中共十九大召开在即。会议不仅对中国是大事,在世界范围也引起广泛关注。究其原因,内外两点:其一,宪法规定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党地位。人数达八千多万的中国共产党是世界上最大的政党组织,其执政的中国不仅人口最多,并拥有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样一个政党组织,对其执政道路的总结和对今后布局,当然具有世界影响。其二,全球的大背景从未像今天这般错综复杂。民粹主义的抬头,严重挑战了西方主导的“全球化1.0”。作为第一大经济体的美国,新一届政府上台后高分贝强调“美国第一”的信条,政策上退缩保守的趋势明显。一向以老大自居的美国出现“世界风雨,与我何干”的变动,造成了全球范围内迷惑和不安。迷雾中依然处于上升态势的中国,其脚步的方向显得更加重要。
说罢十九大的内外意义,再来简单谈谈这五年来中国与世界互动的轨迹。大国外交,是一个无比庞大复杂的体系。但把林林总总的实践做一总结,中国给世界最响亮的声音,就是“全球化”这一潮流浩浩荡荡,不可回避。这一立场,加上中国举足轻重的经济实力,给置身与世界经济贸易体系下的大大小小的参与者们服下了一颗定心丸。中国最高领导人在今年年初于瑞士达沃斯召开的世界经济论坛会议上,做了以“共担责任、共促发展”为主题的演讲。文稿引起了西方媒体的极大关注。中国领导人指出,全球化既非阿里巴巴的山洞,也不是潘多拉的魔盒。全球化是风险与机遇共存的大潮。拒绝全球化等于把自己关进阳光风雨不透的黑屋子,看似安全,实则愈发羸弱不堪。笔者对于这一比喻的生动有切身体会。在美国教学中,每当提到全球化和“黑屋子”,讲台下听众多有点头感慨。
中国领导人这一主题演讲被西方媒体广泛报道。以影响力巨大的《经济学人》为例,其评论中用“平稳的基石”(rock of stability)来形容这次达沃斯论坛上中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这一说法,和中国俗语中的“压舱石”、“定海神针”实在是有跨文化的异曲同工之妙。
全球化不可避。但以西方国家和西方规则为核心的“全球化1.0”必须变——这恐怕是中国给世界的第二个信息。与美国保守主义和民粹主义抬头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在国际贸易体系日益主动的出击。最明显的例子就是亚投行的运行和“一带一路”的打造。全球化处在关键节点,必须在后退和前进中做出选择,中国脚步的方向是明确的。一个新的,平等互惠、风险共担、机会共享的“全球化2.0”呼之欲出。
“全球化2.0“的具体内容尚在雏形。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中国在这个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中的存在感会大大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