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期间,小观7岁大的外甥从外地来京,到儿研所看眼睛。才7岁的娃,鼻梁上已经架起了眼镜。
小外甥的近视,可以说电脑和手机是主因。是去年上小学后,他每天回家都要在手机、电脑上做作业,视力每况愈下。
在京期间,外甥还是逃不掉。在课外班老师的要求下,他要在微信上交当日的作业。
而且,这还带来一副作用,就是他经常切换出作业页面玩游戏。每每大人问起时,都会说自己在写作业。大人都能看出来,他已经对手机上瘾了,但又脱离不了。
电子作业好处明显吗?当然有。节省老师的时间、降低沟通成本。然而,电子作业也名正言顺地让孩子每天有大量时间和手机在一起,成了电子产品的附庸。不做作业,家长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做,但家长又担心电子产品负面影响。这种两难,对于很多家长来说恐怕不在少数。
作为“互联网+”的一种形式,电子作业、微信群都不失为时代的进步。但是,凡事有个度。有几组数字,大概可以说清楚弊端和问题严重性。
弊病一
青少年近视
截止2016年6月,中国近视人群高达4.5亿,占全国人口的三分之一,是美国和日本人口总量之和,超过整个欧洲人口的一半。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这一数字将逐年上升。
中国近视人群中,青少年近视率高居世界第一。数据显示,小学生(7岁—12岁)、初中生(13岁—15岁)、高中生(16岁—18岁)及大学生(19岁—22岁)视力不良率分别高达45.71%、74.36%、83.28%和86.36%。
上述数字比欧美发达国家高出近一倍。小观上学时,孩子们基本不戴眼镜,现在小学生戴眼镜成了标配。小学生近视问题,完全应当引起国人注意。
弊病二
影响耐心和认知力发育
医学资料显示,人类大脑持续发育到21岁。人类脑部发育取决于外界环境的刺激,这也是为何刚出生的儿童偏爱带声音和颜色鲜艳的玩具。
如果让儿童过早接触电子产品,可能会导致单方面信息输入,从而降低了自我探索的几率,让这些孩子缺少思考、尝试等行为带来的外界刺激。因此,他们更容易出现缺乏注意力、认知力延迟、学习能力下降、冲动以及缺乏自制能力。小观的外甥是一个明显的例子,医生诊断显示,视力异常导致他耐心不足、容易暴躁。
同时,使用电子产品会让人半天坐着不动,影响了青少年行为能力的发展。电子产品播放的画面速度很快,输入时传播让孩子们不需思考,而零碎、不系统的知识也让他们失去了相应的想象空间。长此以往,家长会发现很难将沉迷于电子产品的孩子领出门。时间久了,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也会受到约束。
这两项只是众多弊端中的一部分。庆幸的是,已经有人意识到了这些弊端。小观周围有这样一群朋友,孩子出生后,家里很少开电视,在卧室从不用手机。经常带孩子到野外郊游,让孩子从小对大自然充满好奇心,与人相处时也非常愉快。
所以,老师们,为了下一代的健康成长,还是多布置一些实体作业,少来点电子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