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女刀客”的匠心之路
——记内蒙古一机集团数控车领域领军人赵晶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7-10-11 15:01:03

数控“女刀客”的匠心之路 <BR>——记内蒙古一机集团数控车领域领军人赵晶 内蒙古一机集团第四分公司数控车领域的蓝领女精英赵晶。

中国日报10月11日电 她是内蒙古一机集团第四分公司数控车领域的蓝领女精英,参加工作14年来,先后斩获“全国技术能手”、全国“三八”红旗手、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被聘为中国兵器集团关键技能带头人、内蒙古自治区五一劳动奖章、自治区草原英才、自治区高级技师突出贡献奖、“包头工匠”、“鹿城青年工匠”、“北疆工匠”、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党代表等荣誉称号,今年6月又光荣地当选为党的十九大党代表,拥有以自己名字命名的“赵晶数控技能大师工作室”,成为了自治区、兵集团公司器数控车加工领域的领军人物。一名在数控车领域力战群雄,登上《中国大能手》舞台,勇夺《数控刀客》桂冠的“女刀客”,一机集团公司数控车领域的领军人——赵晶。

——初试锋芒,襄阳夺桂冠

2016年4月7日,在襄阳《中国大能手》的比赛现场,入围十强选手的赵晶是现场唯一的一名“女刀客”。在众多的男选手中身形娇小的她格外引人注目,特别是她沉着冷静自信、技法技能娴熟,更让人印象深刻。这得益于常年扎根兵工生产一线的磨练。现场要求加工出一个薄壁不大于0.3mm的酒杯,难度可想而知,薄壁件加工本来就是车工加工的一个难点——厚了就不合格,太薄了就塌陷。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赵晶鬓角渗出了细细的的汗珠,她也无暇顾及,眼睛紧紧盯着旋转的刀具、切削的酒杯,心中却是“稳操胜券”。原来,当接到题目时,赵晶就拟好了加工工艺,制作了辅助支撑,在加工过程中更是精准控制尺寸精度和切削余量。最终,赵晶与其他五位选手完成了比赛题目,同时,精彩的表现给所有参赛选手、评委及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其实,屡屡在大型比赛中获奖的赵晶可谓算得上年少成名。毕业仅三年,她就在2006年内蒙古自治区第二届华中数控大赛中获得了第一名,当时她领先其他选手将近一个多小时,现场的评委都被她的速度和精细的手法震惊了。同年,她代表内蒙古自治区参加全国第二届数控技能大赛,又获得职工组第四名;2008年参加内蒙古自治区第三届华中数控大赛再次获得第一名;2009年参加内蒙古自治区职工职业技能大赛获得数控组第二名。年仅26岁的赵晶能取得这样突出的成绩着实令人刮目相看,她却总是谦虚地说:“心态好,发挥稳定”。而曾经败给她的一位男选手则心悦诚服地表示:这姑娘真是太厉害了!

——灵感迸发,创新始于刀

赵晶是个遇问题爱琢磨的人。而且越是新鲜的难题、新的科研产品越能让她兴奋,激发她钻研的兴趣。她喜欢在工作中动脑子,她把这称为“瞎琢磨”,看到一个零件 ,就忍不住去想一下装卡、加工的一些方法。她的这种“瞎琢磨”看似简单随意,却包含着许多敏锐的加工思维。

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赵晶琢磨的就是加工行业中的“门道”。

2015年,赵晶所在的内蒙古一机集团第四分公司413车间生产任务异常繁重,各类零件的加工数量多,基数大,每批次动辄上千件,严峻的生产形势更是给车间的数控班组带来极大挑战。其中某零件是某型装备关键部位零件,需求量大幅提升,供货进度又急,由于零件较小,一般加工时间都在1分钟左右,中途“装夹”工件的次数变得更加频繁。面对如此大批量的生产任务,如何在提高效率的同时还能有效降低劳动强度,赵晶把心思放在了机床“装夹”这个环节上。她查找相关资料,并自己从网上买了材料,做了一个简易的拔料器。有了这个拔料器,再设计相应的程序,一根原料放进去,车床完全自动运行加工,一个小时都不用管。原来加工一个小零件,需要每两三分钟就去车床上测量一次,一根原料加工完得来来回回测量几十次,现在这么一个看似简单的小小发明创作,给自己和工友们减轻了工作负担。车间算了一笔账,以赵晶加工的某项零件为例,采用自动上料器加工之后,每小时从原来加工40件到现在的60件,效率提升了33%,同时减少人工装夹896次,有效降低了职工的劳动强度,全年节创价值约16297元。

2016年,一机集团四分公司承担了某重点工程任务。这项重点工程中的一些核心零部件,即使有图纸、工艺及生产设备,仍需要操作工精心操作,才能达到精度要求。其中的紧固类零件螺栓,因螺纹与配合端面的垂直度仅为0.003mm,是唯一一项由军方直接检验的一级精度螺纹的产品,生产基数又大。为确保加工精度和任务进度,赵晶反复琢磨、一次又一次地试制,研究产品的技术参数,加工方法,最终找到了问题症结所在,要大幅提高此产品的合格率就必须解决垂直度超差问题,成功地将产品合格率提高到100%。

这项产品也被军方代表指定为免检产品,这无疑给赵晶发放了一张绿色通行证。“免检,是一种信任,也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责任。”赵晶深感肩膀上担子的沉重。

数控“女刀客”的匠心之路 <BR>——记内蒙古一机集团数控车领域领军人赵晶

内蒙古一机集团第四分公司数控车领域的蓝领女精英赵晶。

——数年坚守,匠心终如一

谈起工匠精神,赵晶说,她理解的工匠精神就是要坚持平常心,把活儿做好、做精,然后教会徒弟,做好传承。“刚进厂时,带她的老师傅,对所有学徒要求都特别严格。在老师傅的字典里,就没有‘凑乎’这两个字。赵晶那时候跟其他人一样,总是感慨师傅过于严苛,对这样认真的工作态度还认识不深,但在之后的工作生涯中,随着阅历的增长,她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一个兵工人肩上的责任。工作中,她把每一项产品都当成作品,对每个零件都要精益求精,在她看来,每一个小零件,最终会成为兵器装备的一部分,每加工一个零件,就是在给国家兵工事业做一份贡献。

追求完美的赵晶总是对“更好”两个字非常执着。无论是加工产品还是攻克技术难题,能做到100分绝对不做99分。“有时候产品只是要求加工光滑,她就想着,能不能加工的更光滑。或者该产品允许有百分之二十的废品率,但她更愿意想办法做到百分之一百的合格率。”

有一次,公司有一批铜套活儿,外圆要求加工到0.013mm,而赵晶使用的车床加工精度只能达到0.03mm的范围。按常理,她的设备是无法完美加工到这个精度的。为确保加工精度,她反复揣摩,研究产品的技术参数、加工方法,咨询本厂师傅,又跑到有数控机床的单位那里“取经”,回家还要在网络上“问道”,几经波折,最终成功地消除了加工中的不稳定因素,使产品合格率达到了100%,得到了领导的表扬。

——传道授业,团队谱新篇

“没有成功的个人,只有成功的团队。”,“一个人的力量是微弱的,团队的力量才是最强大的。分公司肯定还有很多跟自己一样怀揣发明创造梦想的年轻人,如果能把他们召集在一起,一定会有一番大作为。”

赵晶是这么想的,也是这样做的。2013年10月,以赵晶名字命名的“赵晶技能大师工作室”应运而生。她以工作室为平台,带领工作室成员开展了“数控程序模块在生产实际中应用”的研究课题。经过几个月的反复试验,以螺纹钢套类零件的标准化加工为切入点,采用编制宏程序的方法,将不同规格数据作为程序变量,建立数控程序模块,实现在一个程序下经过调整变量数据加工不同规格零件的目的,达到数控程序模块与实践生产的无缝对接。目前,这个成果已经在分公司多个项目推广,每年给公司创效100多万元。

在机械制造业工作过的人都知道,数控车床加工螺纹钢套时,如果一道工序加工成型需要外圆车刀、外螺纹车刀、滚齿刀、钻头、镗孔刀、内螺纹刀及切断刀,而实际用于加工的数控车床为六工位卧式转塔刀架,无法满足加工时刀位需求。如果分工序加工,则需要换装刀具并找正,或者零件二次装夹并找正。因螺纹钢套加工基数大、批量大的特点,该问题已经严重制约和影响生产加工效率,是亟待解决的大问题。

发现这个问题后,赵晶和她的团队开始琢磨:“能不能发明一个拓展刀夹呢?” 工作室团队里擅长制图的王艳飞、擅长编程的巩建新,每天下班后就跟着赵晶在技能大师工作室开始了研究。“一个人的力量总是有限的,几个人聚在一起,想问题就更容易突破了。”赵晶带领着这两个后起之秀,结合自己近年来获得的工作经验,反复进行比较和实践,设计出螺纹钢套产品的数控车床复合刀夹,将内螺纹车刀与滚齿刀复合安装在同一刀夹上,加工零件时,复合刀与机床刀架定位锁紧,加工过程中互不干涉,并能够满足加工要求,实现了一位双刀六工位机床装七种刀具进行加工的目的。突破机床极限,拓展加工工位,提高机床加工效率,减少操作强度,最终提高产品生产效率。

“赵晶技能大师工作室”正式运转几年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创造发明不断涌现,给分公司创造的利润价值也越来越高。几年来,赵晶和她的团队先后完成技术革新、合理化建议、QC成果多达200余项,解决了生产中的许多难题,为分公司创造了可观的经济价值,多次受到公司的表彰奖励。同时,赵晶和团队成员集思广益,编写了一套数控车床先进操作法讲义,利用业余时间举办数控车床先进操作法培训班,把知识和技能无私传授给好学上进的年青人,还在分公司内部建立了“四分公司数控车交流群”,不定期转发行业内领先数控加工技术,随时解答群内数控爱好者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难题。工作室成立至今,为公司带出了一批新型技能人才,2名徒弟取得高级技师资格,5名徒弟取得技师资格,为分公司培养了50多名数控操作技能人才,带领的团队已经成为公司数控加工岗位的骨干,为公司发展注入了不竭的动力,成为分公司的人才“孵化器”。

为提高徒弟们的理论和实践操作能力,赵晶结合每名徒弟的实际情况,为他们量身定制了不同的实战训练法。同时,她还依托打造智能数字化制造生产线的契机,以数字化加工技术项目推进为示范点,对青年进行数字化加工终端机的使用、程序传播、三维工艺识别等知识进行一对一、点对点的上线演示和培训。

几年间,赵晶带出的徒弟个个身手不凡,在一机集团、包头市、自治区、兵器工业集团等各类大赛中屡创佳绩,涌现出一批摘金夺银的高级技师王艳飞、朱小明、巩建新等人才。

面对诸多荣誉,赵晶没有停止追求的脚步,在她看来,能够通过不懈努力和奉献,为兵工事业发展增色,为国之重器添彩,是她这十四年来获得的最好“奖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