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宣布退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不是第一次了……

作者:王晗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7-10-13 15:38:07

10月12日夜里,美国宣布退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美国国务院在声明中称,由于欠缴会费日渐积累、教科文组织内部需要根本改革且对以色列有持续偏见,美国决定从中退出,改向教科文组织派常驻观察员代表团。2018年12月31日,退出将正式生效。

以色列投桃报李,表示将同美国一道退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这并不是美国首次退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而且以前退出还是跟以色列有关。从教科文组织建立至今,美国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关系可谓爱恨情仇交加。

1945年11月,二战结束后不久,包括美国在内的37个国家在伦敦签署组织法,标志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成立,旨在通过促进各国教育、科技、文化合作,为和平和安全做出贡献。

这一组织是作为联合国的一部分存在的,自然也没少受美国的影响。事实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宪章的开篇使用的就是美国诗人的一句话:

战争起源于人之思想,故务需于人之思想中筑起保卫和平之屏障。

早在70年代,双方就爆发了一次小矛盾。1974年,第四次中东战争之后,联合国教科文大会通过制裁以色列的决议;与此同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开始接纳巴勒斯坦以观察员身份参与活动,这引起了美国不满。

美国对此的办法是,拒缴会费!毕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没有自己的产业,只能依靠各会员国上缴会费才能运行,美国一不开心就要来个断水断电。美国政府赖了两年账,双方关系恢复了正常。

1984年,双方再次闹掰。这一次美国对联合国的不满除了对以色列的态度外,还包括教科文组织希望制定国际新闻交流的规则,推动建立新的世界信息与传播秩序。美国认为这“具有第三世界的偏见”、不利于新闻出版自由,表示反对。

这次美国采取的措施也升级了,直接退群了……

美国说的“第三世界的偏见”,指的是自60年代以后,亚非拉国家纷纷独立,占到教科文组织成员国的四分之三。与教科文组织刚刚建立时不同,第三世界国家在该组织内的发言权日益增大,对新秩序的呼吁有利于打破西方大通讯社垄断国际新闻报道的局面。

另外,美国1984年退群,也跟钱有关系。198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通过两年预算增长4%的决议,只有美国投了反对票。美国当时负担教科文组织四分之一的预算,这样的增幅不符合当时它对联合国预算零增长的原则。于是就有了指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经费管理不善、经济上不负责任进而退出的戏码。

此后,英国和新加坡也相继退出,给教科文组织的预算和管理带来了不小的困难。

2003年10月1日,阔别19年之后,小布什任下的美国再次重返教科文组织,成为会员国,并负担22%的组织预算。当时的美国“第一夫人”劳拉·布什在2003年教科文大会开幕式上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如今可通过传达一些有助反恐的价值观——教育、容忍、尊重所有人类的生命,尊重彼此的不同来实现和平,使这个世界变得更安全美好。

这揭示了美国重新加入的原因——反恐、维护和平。当时有评论认为,911之后,恐怖主义对美国本土直接造成了伤害,这促使美国思考其外交政策,而美国重返教科文组织,正是以此为媒介展开反恐时期的公共外交。

不论美国重新加入的出发点如何,国际社会还是表示欢迎,这也缓解了教科文组织的预算紧张。此后的一段时间,我们熟知的世界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世界文化多样性等工作都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然而好景不长,8年后双方别扭重生。2011年10月31日,教科文组织大会投票决定巴勒斯坦是否以正式成员国身份加入。投票前,美国已经表明:如果巴勒斯坦成为正式成员国,我们就不交会费了。结果一出,美国真的从此开始就再也没交过会费。

6年后的今天,美国再次宣布退出教科文组织,其理由之一就是积压的会费。据媒体报道,美国欠缴的会费已经达到5亿美元,退出之后,这笔钱估计也不用再交了。

有媒体认为,这是“美国优先”政策的体现。而更深层次的原因,还是绕不过去的巴以矛盾,也就是美国国务院说的教科文组织“针对以色列的持续偏见”。

今年7月,处于巴以分别控制下的希伯伦(Hebron)老城被认定为巴勒斯坦的世界文化遗产。这座老城拥有据信是亚伯拉罕埋葬地的古墓,穆斯林和犹太人都把它视为圣地。以色列外交部发言人当时称这个决定否认了希伯伦古城的犹太人历史,对此表示不满。这恐怕也是美国退出、以色列也声称要退出的直接原因。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不同文化、观念之间的冲突难免出现,甚至可能会越来越频繁。面对这样的冲突和困难,更有必要回顾教科文组织的宗旨,理性、克制地维护二战后来之不易的和平。为了一时利益,一言不合就退出,美国最好也想想当时参与建立教科文组织的初衷吧。

 

本文来源于中国日报评论微信公众号“世界观”

扫描二维码,关注“世界观”

微信ID:world_insight

美国宣布退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不是第一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