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五年以来,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六千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从百分之十点二下降到百分之四以下。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国务院扶贫办联合发布的《中国扶贫开发报告2016》显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实现了人类历史上最快速度和最大规模的脱贫,脱贫人口超过七亿,占同一时期世界脱贫人口的四分之三左右。在外部世界贫富分化日益严重、减贫工作举步维艰的背景下,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不断取得脱贫攻坚战的重大胜利,不仅对于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具有重大意义,也切实推进了人类社会的减贫进程,为人类社会的贫困治理创造了新经验,因而具有世界意义。那么,中国人民何以能够如此快速地、大规模地脱贫?其中不得不说社会主义制度在贫困治理中彰显了巨大的优越性。
社会主义道路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为了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所选择的一条光辉道路。在这条道路上,中国共产党始终将国家、民族和人民的总体利益和共同利益摆在第一位,始终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就意味着,党在为人民谋求幸福的过程中,必须始终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前提,而决不能只让某一部分人成为既得利益者,使社会出现两极分化。正是在此意义上,邓小平同志深刻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但是,共同富裕目标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可以实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伟大事业,没有坚强的领导核心,就不可能取得成功。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深刻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就中国的脱贫经验而言,党的领导,更是在其中发挥了核心作用。党在扶贫事业中总揽全局、协调四方,党和政府调动国家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资源来合力推动扶贫工作,这是其他国家无法比拟的政治优势、体制机制优势。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我们坚持动员全社会参与,发挥中国制度优势,构建了政府、社会、市场协同推进的大扶贫格局,形成了跨地区、跨部门、跨单位、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多元主体的社会扶贫体系。
政治优势和体制机制优势的发挥,要依靠科学的指导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五年以来,我国扶贫事业的伟大成就正是在这一伟大思想的指引下取得的。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我们注重抓六个精准,即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确保各项政策好处落到扶贫对象身上。要做到“六个精准”就必须找到“贫根”,这样才能做到对症下药、靶向治疗,才能做到精准施策、分类施策——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通过易地搬迁安置一批,通过生态保护脱贫一批,通过教育扶贫脱贫一批,通过低保政策兜底一批,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支持和鼓励全社会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参与扶贫。
诚然,人民始终是创造历史的英雄。实现七亿多贫困人口的稳定脱贫,这样的伟大事业不发挥人民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把发展作为解决贫困的根本途径,既扶贫又扶志,调动扶贫对象的积极性,提高其发展能力,发挥其主体作用。精准扶贫是“为了人民”的事业,也必须是“依靠人民”的事业,因此在精准扶贫的过程中必须坚持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既要让广大人民群众有获得感,又要让他们有参与感,如此才是真正意义的“扶贫”而非简单的“济贫”,惟其如此才能获得脱贫致富的不竭动力和建立扶贫的长效机制,才能走出“扶贫——脱贫——返贫”的恶性循环。因此,要让扶贫对象在接受“经济输血”的过程中完成自身的“经济造血”功能,从短暂被动的受益者转化为长效主动的参与者,从财富的受让者变成财富的创造者,动员和支持他们靠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
总之,追求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所在,中国扶贫事业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积极发挥广大人民的主体作用所取得的,是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创造的新的历史奇迹,充分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中国人民走出的这条成功的脱贫道路,不仅切实地造福于中国人民,也为众多身陷贫困的发展中国家人民探索自己的脱贫道路提供了全新的经验。当然,我们还必须清醒认识到,脱贫攻坚战虽然取得决定性进展,但是脱贫攻坚任务依然艰巨,我们要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确保到二〇二〇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兑现我们党“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庄严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