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历史方位,迈向更加美好生活
——国际社会热议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新特点(上)

作者:黄发红、张朋辉、李志伟、苑基荣、葛文博、张晓东、陈效卫、张志文、冯雪珺、李锋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2017-11-06 07:48:10

“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更加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过去,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国际专家学者认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体现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实际,也顺应了中国人民更加广泛和多元的生活需求,意味着中国共产党将更加重视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中国的发展将给世界带来更多机遇。

“这是一个符合当今中国现实的精准判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小康,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

“这是一个符合当今中国现实的精准判断。”美国政治学者、专栏作家阿尼尔·西格德尔对本报记者表示。

当前,中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8000美元,已经达到中等收入国家水平。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中国人民的钱袋子更鼓了,消费也在不断升级。国家统计局日前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0.1%,接近联合国划分的20%—30%的富足标准。

塞内加尔中国问题专家阿达玛·盖伊表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随着时间发展而演变,现在,“中国已经不再贫穷”。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8000多美元,这在发展中国家是一个比较高的发展水平,代表着人们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印度国防分析与研究所研究员斯瓦塔夫表示。斯瓦塔夫近两年曾访问过中国,对中国发展水平和民众生活水平有着切身体验。

“这一转变向世界表明了中国各方面的进步:这一进步建立在经济发展基础之上,而非建立在空中楼阁式的教条上。”法国《北方之声报》前知名记者、政治评论员马萨尔说,中国将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提到很高的位置,向世界表明了中国政府为人民服务、以人为本的基本立场,将给中国经济转型发展和服务型政府的建设带来新的理论依据和强大动力。

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首席研究员弗拉基米尔·彼得罗夫斯基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强调,主要矛盾的变化是中国社会向现代化更高阶段过渡的主要推动力。中国的发展经验对世界其他国家将具有越来越大的价值和吸引力。

“中国人民的需要已经走出了纯物质层面”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有伟大理想和崇高追求、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共产主义作为自己伟大使命的党。专家学者们普遍认为,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到“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体现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巨大进步,也更加符合中国人民对未来幸福生活的期待。

贫穷落后不是社会主义,生态破坏、发展失衡、贫富不均、社会不公也不是社会主义。“美好生活需要”内容更广泛,原来的“硬需求”并没有消失,呈现出升级态势,新生的“软需求”则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

对此,西格德尔非常赞同,他表示,随着中国的发展,民众的要求更高,清洁的空气、高质量的产品、全方位的社会保障、自身权益保护,未来中国政府也需要在这些方面着力。

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是中国共产党对国情、社情进行科学研究和判断得出的结论。“这一判断可谓恰逢其时。”里约热内卢天主教大学教授保罗·罗贝尔对本报记者表示,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更加广泛,已经走出了纯物质层面。除了环境外,人们对公平、法制、民主等这些相对“抽象”理念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入。十九大报告及时回应了这一新诉求,可谓顺应民心。

泰国国立法政大学政治科学学院教授素拉猜·诗里皆表示,新论断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随着发展步伐加快,中国社会不可避免出现一些问题,特别是贪污腐败和社会分配不均等问题。中国在过去五年有效惩治腐败,加强扶贫攻坚,取得了显著成效。

做出这一判断,也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取得巨大发展成就并越来越自信的体现,中国人能以更理性、从容的态度来看待和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这是人们生活方式的返璞归真,”马萨尔曾作为密特朗、希拉克等法国前总统访华记者团成员多次访问中国,对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北京大街上的自行车印象深刻,“现在风靡中国的共享单车,已经与当时的自行车意义完全不同,这既是经济发展的创新,也体现了人民对环境和生活的重新审视和更高要求。”

“十九大以后的中国社会将以更快的速度向更美好的未来迈进。”德国波恩大学全球研究中心主任辜学武对本报记者表示,中国将像十九大报告所描绘的那样,实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

“世界将会发现更多来自中国的机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更加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

“这一论断符合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大发展、大繁荣的现实情况。”马萨尔说,现在,中国拥有便捷的高铁网络、先进的硬件设施、层出不穷的科技创新,具备了很强的综合实力。

“落后的社会生产”已不再是中国的现实。当前,我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在世界主要国家中名列前茅,经济总量预计在2017年底将超过80万亿元,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天宫、蛟龙、天眼、悟空、墨子、大飞机等重大科技成果相继问世。

社会主要矛盾反映的是一个国家当前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发展阶段,最为直接地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层面。

“中国经过改革开放近40年的发展,国家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综合国力有了飞速提升。”西格德尔说,北京、上海、深圳等跻身世界一流城市,很多中国企业竞争力也在国际同行业顶尖水平。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政府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

辜学武表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判断表明,中国未来将更加开放,意味着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经济发展成果如何平衡公平分配、全民充分共享的问题。

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也意味着,中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也会与以前大不相同。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教授德赖斯戴尔表示,人均消费、城镇化率和服务业的增长以及金融市场的进一步放开将会对中国与世界打交道的方式带来巨大变革。由于消费能力提升和服务业蓬勃发展,世界将会发现更多来自中国的机遇。

斯瓦塔夫表示,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意味着中国正在转向消费和服务驱动经济增长的社会,这将为世界带来巨大机遇,中国不断增长的出国旅游人数是其中的体现之一。

盖伊表示,过去几十年,中国的发展印证了中国模式的成功。目前,中国的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世界期待中国能够探索出更加满足人民期待的方式和理念,发展中国家也将从中不断学习和借鉴有益的经验。

(本报北京、华盛顿、约翰内斯堡、新德里、巴黎、莫斯科、里约热内卢、曼谷、柏林、悉尼11月5日电 记者黄发红、张朋辉、李志伟、苑基荣、葛文博、张晓东、陈效卫、张志文、冯雪珺、李锋)

《人民日报》( 2017年11月06日 21 版)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