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少年,让红色文化绽放出夺目光华——“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中外青年学者交流活动采访手记

来源:法制网
2017-11-27 13:21:52

11月21日,由中央网信办网络评论工作局指导,中国日报网、贵州省委网信办主办的“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中外青年学者交流活动在贵州遵义正式启动。初冬的遵义难掩清寒,但却抵挡不住来自英国、俄罗斯、印度、巴基斯坦等国的青年学者,以及来自中央党校、中国社科院、中国人民大学、国防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学者,以及包括人民网、光明网、法制网在内的中央和地方重点新闻网站的编辑记者参与活动的高涨热情。

遵义少年,让红色文化绽放出夺目光华——“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中外青年学者交流活动采访手记

“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中外青年学者交流活动在贵州遵义正式启动 中国日报网宋薇 摄影

“我是第一次来贵州!”“我也是!”几名参与活动的中央新闻网站记者难掩激动之情。

“来贵州最想看‘中国天眼’。”来自俄罗斯的苏莉已经在中国学习生活了6年,她在作为外方专家代表发言时,甚至可以熟练地引用中国俗语:“中国有句俗话叫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苏莉说,她对贵州向往已久,这次也是第一次来到贵州,此次交流活动最期待的便是耳闻许久的“中国天眼”。

遵义少年,让红色文化绽放出夺目光华——“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中外青年学者交流活动采访手记

来自俄罗斯的苏莉作为外方专家代表发言 法制网柯榜凯 摄影

此次活动的第一站是参观遵义会议陈列馆。在陈列馆中,一个清亮的童音很容易地就吸引了记者的注意。他字正腔圆、铿锵有力地向参观者讲述着红军故事以及各种背景知识,记忆力和表达能力均令人叹服,更吸引了同行外国专家的注意。有意思的是,当来自埃及的中国网阿文版外国专家Hosam用中文问他问题的时候,他却努力试图用标准但不甚流利的英文来回答,有时候想一个问题慢了点,自己会囧得憋红了小脸,让在场的几个小女孩不由笑出声。“你叫什么名字?多大了?是哪个学校的?”记者好奇地问。刚刚还在流利讲述红军故事的男孩儿突然腼腆了起来。

他叫袁长杰, 是遵义文化小学六年级的学生,这几天每天下午四点半放学后都到这里作义务讲解,已经一个多礼拜了。他甚至能够在外国专家的本上端正写下自己小学的英文名称。

袁长杰旁边几个小女孩是遵义十九中的学生,他们各自分工,分段向参观到访者介绍馆内的历史文化知识。

遵义少年,让红色文化绽放出夺目光华——“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中外青年学者交流活动采访手记

袁长杰向参观者讲述“中国红军好故事” 法制网柯榜凯 摄影

遵义少年,让红色文化绽放出夺目光华——“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中外青年学者交流活动采访手记

来自埃及的Hosam正在和袁长杰交流 法制网柯榜凯 摄影

“他们很厉害,我背讲解词都要背很久。”旁边的专职讲解员赵逸文由衷佩服这些义务“小讲解员”。尽管他们是为了参加比赛锻炼自己的能力,但是每天放学后都会过来做约一小时的义务讲解,从来是认认真真、一丝不苟。

“参观者多吗?”记者问。赵逸文点点头,刚来半年的她平均每天都要接待上百人的参观者,我们这批已经是当天她接待的第三批了,“而且外国人多”。每天从早上8点半开馆到下午17点闭馆都是这样,因为“这里没有淡季”。

我们总说“少年强则中国强”,我们也常说要“传承革命历史,弘扬红色文化,培育励志少年”,但是看着袁长杰的小小身影,记者脑海中却不由浮现出八个字——“只有了解,才能热爱”。我们有理由相信,正是因为有无数像袁长杰这样的少年,红色文化才能够在遵义这片土地上绽放出更夺目的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