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问题是检验日本的“试金石”

作者:赵罗希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7-12-06 09:38:08

二战后,日本对历史悔悟不彻底,这是不争的事实。战后初期,相当多战争嫌犯就被释放,并恢复公职、回到政界,甚至成为首相、外相或国会议员。这些与战前侵略历史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保守力量未被彻底清算,反而在战后重新成为国家权力的掌控者。保守力量的长期执政,很大程度上策动了对历史问题的简化、淡化与美化;而进步力量的相对式微,则使日本国内对历史问题的深刻反省几成奢望。

在上述大背景下,日本相当一部分人对靖国神社问题有着自己的“逻辑”与“情怀”:神道教传统的宗教感情、死者为大的尊崇心理,死后不论是非的社会文化等,成为他们为参拜靖国神社正名的理由。但这些说法无法改变神社内供奉有东条英机在内的14名二战甲级战犯牌位的事实,更无法改变靖国神社一直是日本军国主义象征的事实。因此,参拜靖国神社的行为本质上是对日本国家主义甚至军国主义的“铭记”与“召唤”。

1975年8月15日,身为首相的三木武夫首次在战败日参拜靖国神社;1985年8月15日首相中曾根康弘首次以公职身份在战败日正式参拜靖国神社。上述逐渐升级的拜鬼行为加剧了当代日本在历史问题上与周边国家的长期龃龉。此后,小泉纯一郎连续参拜靖国神社的行为更是让中日关系跌入新世纪之谷底。近年来,实现长期执政的安倍晋三首相曾于2013年参拜,随即引发国内外强烈抗议。此后,其虽然没有再进行参拜,但也连年于战败日当天献上祭祀费。可见长期以来,即便遭到国内国际和平力量的反对,日本政客参拜靖国神社的行为都未曾中止。

近日,日本跨党派议员团体“大家一起参拜靖国神社国会议员会”约60名议员又参拜了靖国神社。该团体自1981年成立以来,每逢日本战败日及春秋大祭期间都会组织集体参拜活动。由于今年秋季大祭与日本众议院选举时间重合,其“例行”活动才被迫推迟。

可以说,“大家一起参拜靖国神社国会议员会”是日本政坛具有代表性的保守议员联盟,是日本政治整体保守化的重要缩影。这种对参拜靖国神社“锲而不舍”的精神与“薪火相传”的执念,是时至今日日本都无法取信于邻的重要因素。中国坚决反对任何日本政要参拜靖国神社,因为这是关乎日本能否正确看待侵略历史、能否尊重亚洲受害国家的大是大非问题。日本只有坚持原则、恪守信条、身体力行,才可能实现与周边国家的真正和解。

近来,中日两国关系整体趋稳向好,两国领导人已在多边场合实现了数次会面。2018年将迎来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0周年,两国关系能否借此机会得到进一步改善,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日方的言行举动。包括靖国神社在内的历史问题,是检验日本改善与周边国家关系诚意的“试金石”。希望日本别将“试金石”变成“绊脚石”,切莫在历史问题上再栽跟头。

(作者系外交学院外交学系讲师 赵罗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