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学者热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之三)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7-12-26 09:10:48

编者按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这个意见对研究生教育深化改革,提高质量,服务需求将产生什么样的影响?研究生教育应该做哪些响应?我们邀请了校内外的专家学者对这一意见做了评述解读。

清华大学精仪系教授王雪

探索产教融合研究生教育培养机制培养一流人才

12月21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指出:深化产教融合,是当前推进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迫切要求,对新形势下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扩大就业创业、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具有重要意义。促进高等教育融入国家创新体系和新型城镇化建设。完善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推进机制,注重发挥对国家和区域创新中心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健全高等学校与行业骨干企业、中小微创业型企业紧密协同的创新生态系统,增强创新中心集聚人才资源、牵引产业升级能力。清华大学提出本科教育是一流大学的“底色”,博士生培养质量反映了一流大学培养人才的“高度”,硕士生的培养要与本科生、博士生培养统筹考虑。创建符合世界一流大学标准的硕士教育。加强办学特色的多样性、灵活性、创新性。《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的发布对清华大学研究生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与需求。清华大学的研究生培养将进一步围绕世界一流中国特色的培养目标,加强产教融合机制的研究与探索,建立有效的校企业联合培养机制。根据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建立按大类培养研究生的体系,加强产教融合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建立完善的研究生培养实践课程体系、机制、环节和提高质量措施的可操作性。

清华大学天津高端装备研究院

关于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的实施规划

《意见》明确将产教融合作为高校改革发展的重要任务,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比重,在不同层次深化产教融合。针对此文件,清华大学天津高端装备研究院(简称高端院)在专业硕士培养方向的实施规划如下:

一、准确定位清华大学工科专业硕士的培养目标,落实双T(Thought & Technology)教育思想,确保三个综合能力(行业洞见力、专业担当力、国际胜任力)培养目标的实现。

二、着力发挥派出院作为校外实践基地的支撑作用,着力打造高水平的有教学情怀的企业导师团,以科研转化与产业发展凝聚高水平的企业导师团(世界100强和国内50强企业的技术总监与CEO),配合学校的专硕培养改革,落实双导师制,引入产业导师进入培养与实践环节。

三、凝聚国内外的行业资源,利用高端院的产业园政策引入国内外一流企业的研发中心、实验室与生产线,打造学生培养的“实景实践场地”;形成重点产业需求为引导的、与产业发展前沿同步的实践课程体系,确保培养与实践质量。

四、配合国家的双创政策,鼓励一流企业或创新企业的董事长在专硕生中“以师傅带徒弟”的模式进行领域内的创新创业,手把手带领学生进入创业的实际环节。

作为校外实践基地,高端院将积极支撑机械系的“高端装备实践课程”与“智能制造专业硕士”,在已有平台上凝聚国内外一流的企业和行业资源,共同打造教改项目和培养环节,促进产业与培养交叉融合,加快推进新工科建设,争取发展成为高端装备、智能制造行业产教融合建设试点,为推进学校双一流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清华大学电子系副教授吴及

高校的人才培养说到底是要服务于国家和社会的需要。我们近几年在学校的引导下逐步形成了新的研究生培养理念,博士生主要面向高水平的学术研究,而硕士生主要面向产业,力争培养产业发展所急需的人才。

电子系在学校的支持下,从2017年开始建设“电子信息创新创业”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项目,将其作为电子系硕士培养的主要形式。我们这个项目的培养理念很好地符合中央文件的理念和精神。项目要求建设一批高水平的产业实践基地,作为项目学生进行科研实践和论文工作的场所,面向实际应用,研发实用产品,满足实际需求,经受实际考验。通过在第一线真刀真枪的实际工作,培养贴合产业需求,拥有正确理念的产业领导型和骨干型人才,以适应产业快速发展和不断变革的需要。目前以天津电子信息研究院为代表的一批实践基地已经正式签约,其中既有电子系技术转化和成果孵化的基地,也有和电子系长期合作的一批行业领军企业。

其次,我们也意识到人才培养不能仅仅依靠院系现有的专业培养能力,我们需要引入外部资源帮助我们培养具有更全面综合素质的产业领军人才。因此,在“电子信息创新创业”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项目中增设了创新实践课组,在研究生院和校友的大力支持,目前首批三门课程已经通过电子教学工作委员会的审批,将于明年开始授课。这三门课程分别是“领导力开发”,“智能制造”,“创新创业”,“领导力开发”课程由经管学院校友徐中负责组织,“智能制造”和“创新创业”由清华大学校友会先进制造专委会王健,颜强,康英楠负责组织。电子系教委会在审批过程中对这三门课程予以了高度评价,相信这些课程的开设对于我们的人才培养会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

高校是社会的组成部分,而不是独立于社会的象牙塔。我们的人才培养,特别是工科人才培养需要与社会,与产业密切融合。我们需要进一步学习和领会中央文件精神,认真做好人才培养工作,为产业,社会和国家的发展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清华大学公管学院教授彭宗超

国办新发深化产教融合的几点意见对于我国新时代的产业与教育的协同创新发展意义重大!这一政策必将为产业创新发展提供强大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与供给保障,也将为高教职教创新发展提供务实的产业企业投入保障与需求引力。

研究生教育似可充分利用这一政策机会之窗,大力推动博士学术创新能力教育完善、学术硕士的应用导向培养改革和专业硕士的行业及社会服务能力提升,大力利用企业及产业行会的捐赠,改善高校投入资源结构,重点投入职业化国际化师资力量建设,切实改善教室、宿舍及各类教育设施条件。

同时也需要预防产业教育融合对高校基础研究与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可能产生的负面冲击,确保高校基础创新能力与基础学科人才培养水平的持续稳定提升。

清华大学药学院院长助理张雅娟

2017年12月19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教育事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输送了大批高素质人才,但受体制等多种因素影响,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在结构、质量、水平上还不能完全适应。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提出了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的若干意见。

在校企协同,合作育人的大原则下,推动学科专业建设与产业转型升级相适应,对新时期教育提出了深化“引企入教”改革的新要求,也就是说人才的培养要更以市场为导向,并以最终满足市场需求为目标。在这个过程中,企业的主观能动作用也将得到充分发挥,甚至可能采取企业订制的方式打造高素质人才。

以药学学科为例,药学是一门与转化和终端市场紧密相连的学科。药学研究生的培养需满足药学行业对能够及时解决实际研发和生产过程中面临的问题的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求,所以药学院正在积极推动改革硕士研究生培养方式,将所有学术型硕士转型为专业硕士进行培养,在充分发挥学院高精尖学术研究实力的基础上,重点搭建一个高层次平台,整合行业有效资源,强化学生在一线企业和研发机构的实践,加强校企间合作,推动产学研一体化进展,为行业培养更多符合现代制药所需的创新人才,在引领即将到来的医药技术新浪潮之同时,提升学院乃至学校的全球影响力。

药学专业学位教育将全面探索产教融合的教育新模式,关注人才培养的素养、能力、知识三个核心教育维度,让与药学相关的产业界从“需求方”逐渐向“合作方”转变。在招生和选拔方式、培养模式、师资队伍、实践平台建设、就业渠道、评价标准等各个方面全面配合产业的发展和社会的动态性需求。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