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2017年,美丽中国向世界交出靓丽“成绩单”

作者:冯玉婧 来源:新华网
2017-12-26 15:53:53

新华社北京12月26日电 特稿:2017年,美丽中国向世界交出靓丽“成绩单”

新华社记者冯玉婧

在《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上,中国获颁“未来政策奖”;在《蒙特利尔议定书》第二十九次缔约方大会上,中国环境保护部被授予“保护臭氧层政策和实施领导奖”;在第三届联合国环境大会上,塞罕坝林场建设者荣获联合国环保最高荣誉——“地球卫士奖”……

2017年接连而来的世界级“绿色大奖”,代表国际社会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努力的赞赏。中国不但着力解决自身环境问题,还积极参与全球生态环境治理,在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的作用。

践行绿色发展有成绩

2017年是中国塞罕坝林场建设者坚持造林的第55年。曾经的塞罕坝是“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但建设者们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执着让它变成了广袤林海、减排固碳的“天然氧吧”,堪称世界奇迹。

荒漠化被称为“地球的癌症”,威胁着全世界,而发展中国家首当其冲。《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副执行秘书长普拉迪普·蒙加说,如果考虑到人口压力以及生态系统的需求,情况会更加严峻。

而在中国,政府多年高度重视、持续投入荒漠化防治。统计显示,中国荒漠化土地面积由上世纪末年均扩展一万多平方公里转变为目前年均缩减2400多平方公里,实现了由“沙进人退”到“人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

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的治沙模式也向世界贡献了“中国方案”。其中,中国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菌草技术已传播到世界70多个国家和地区。

8月,国际性非营利组织世界未来委员会公布2017年“未来政策奖”,以表彰全球最佳的防治荒漠化与土地退化政策,中国因《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而获奖。

世界未来委员会理事会副主席亚历山德拉·汪戴尔说,中国获奖释放了一个强有力信号:一个易受荒漠化和气候变化影响的国家可以找到一个睿智且有效的方法,以应对全球性的挑战。

2017年又是《蒙特利尔议定书》缔结30周年。中国环境保护部部长李干杰表示,在该议定书框架下,中国已累计淘汰消耗臭氧层物质超过27万吨,为公约有效履行贡献了重要力量。

此外,中国还有很多绿色发展成果位居世界榜首,形成靓丽的“绿色成绩单”: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生产和消费国,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投资国,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和消费国,水电、风电、太阳能光伏发电装机规模世界第一……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索尔海姆说,中国现在正处于一个转折点,致力于建设一个更加绿色的家园。

应对气候变化有担当

2017年,拉美国家连遭暴雨袭击,夏季热浪席卷北半球,“哈维”和“艾尔玛”飓风“双击”美国……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发生极端天气灾害,一幅幅灾难画面仿佛仍在眼前,提醒人们应对气候变化时不我待。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帕特里夏·埃斯皮诺萨在11月的波恩气候变化大会上指出,全球数以百万计的人正在承受极端天气带来的严重后果,“全球气候行动的紧迫感前所未有”。

作为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主要推动者之一,中国坚持环境友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的理念、承诺与行动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赞赏。

近10年,中国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减少了41亿吨二氧化碳排放,实现了应对气候变化与经济社会发展双赢;2015年,中国承诺将于2030年左右使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实现;2017年12月,中国全国碳排放权交易体系正式启动……

美国大自然保护协会政策顾问迪伦·默里说,中国正在为实现碳排放达峰的目标采取切实措施,“无论是限制温室气体排放量,还是减少上路燃油车的数量,这些都是中国政府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出的巨大努力”。

国际碳行动伙伴组织秘书长康斯坦策·豪格说:“我们正在与世界上许多发展中国家展开合作,他们都在对标中国,看如何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同时维持经济增长。”

在11月的波恩气候大会谈判中,中国代表团更是积极贡献中国智慧、提出中国方案,在处理分歧时提出“搭桥方案”,寻找最大公约数,有效推动了谈判进程。

全球环境治理有行动

中国不仅自己走上了绿色发展的道路,还积极参与全球生态环境治理,让自己的生态技术和发展理念伴随“一带一路”建设等造福世界,特别是遭遇生态困境的发展中国家。

5月底,在东非的肯尼亚,由中国公司承建的蒙巴萨-内罗毕标轨铁路正式建成通车。这条铁路不仅速度快,还专设14处动物通道,其中6处为大型通道,净高6.5米以上,让大象和长颈鹿等非洲草原的大型动物可以“不低头通过”。

世界自然基金会全球总干事马可·兰博蒂尼对此称赞:中国企业已证明,基础设施建设可以做到环保。

9月,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和非洲“绿色长城”组织方签订了协议,未来5年,中国科研人员将参与非洲“绿色长城”建设。这条横跨非洲撒哈拉地区的宽5公里、长7000公里的林带,将成为非洲防沙治沙的利器。

“绿色长城”联络处高级项目专员戴罗·阿曼杜说,中国在防沙治沙领域的技术国际领先,而且中方科研人员务求实效、踏实奉献,在非洲国家广受欢迎。

此外,中国还通过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基金等途径,为一些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

埃斯皮诺萨说,中国经济社会绿色转型的成功经验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极具启示作用,相信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众多对外合作与投资项目展开,中国的绿色理念和实践经验将促进更多国家和地区的绿色融资和可持续发展。

索尔海姆表示,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寄予高度期待,期待中方通过“一带一路”建设等,将这一理念带往海外。“对我来说,美丽中国不仅意味着中国在保护自己的环境,还意味着中国作为一个有力的推动者,同全世界一起来进行这项事业。”

2017年终盘点:新华社海外总分社负责人眼中的中国与世界

2017年即将结束,新华社七大海外总分社负责人撰写了一组文章,见证和记录即将过去的一年中,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中国发展、中国理念、中国方案在世界各个地区的魅力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