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的讲话
李克强
同志们,朋友们:
今天,我们隆重召开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表彰为我国科技事业和现代化建设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刚才,习近平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同志,向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王泽山院士、侯云德院士和其他获奖代表颁了奖。在此,我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全体获奖人员表示热烈祝贺!向全国广大科技工作者致以崇高敬意和诚挚问候!向参与和支持中国科技事业的外国专家表示衷心感谢!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科技事业取得长足进步,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作出了重要贡献。科技创新捷报频传,国际领先的重大科技成果不断涌现。铁基高温超导、量子科学、暗物质探测等基础前沿领域实现重大突破,载人航天、深海探测、超级计算、卫星导航等战略高技术领域取得重大原创性成果,C919大型客机飞上蓝天、首艘国产航母下水,高铁、核电、特高压输变电等高端装备大步走向世界,我国科学家在诸多国际科技大奖中勇夺桂冠。同时,创新格局出现重大变化,科研院所和高校在基础研究中发挥主力军作用,企业在技术创新中担纲“主角”,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兴起,发展新动能加快壮大,很多新产业新业态引领世界潮流。我国创新的辉煌成就,让人民倍感振奋和自豪,也让世界瞩目和惊艳!
当前,我国发展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须按照党的十九大部署,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充分发挥创新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作用。要牢牢把握新一轮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凝聚起更为强大、更为持久的科技创新力量。
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是加快提升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培育壮大发展新动能的根基所在。要面向建设科技强国,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加强基础科学研究,高度重视数学等基础学科,完善多元化投入机制,促进基础科学与应用科学相结合。加强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创新工程、国家实验室、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原始创新和自主创新能力,筑牢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基石。面向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加快攻克关键共性技术,解决好产业发展“卡脖子”问题。面向增进民生福祉,开展重大疾病防治、食品安全、污染治理等领域攻关,让人民生活更美好。推动科技创新与经济深度融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促进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加速成长,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的引领型发展。
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也应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要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落实和完善支持企业创新投入的政策措施,支持企业建立高水平研发中心,引导各类技术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鼓励大企业牵头承担重要关键共性技术攻关任务,加强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支持,大力发展面向市场的各类新型研发机构。千千万万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大企业“龙头”带动、中小微企业“特尖专精”,必将极大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
科技创新最重要的因素是人,必须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创造性。关键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健全有效的创新激励与保障机制。改革开放带来了科学的春天。今年恰逢改革开放40周年。我们要以此为契机,加大包括科技体制改革在内的全面深化改革力度。切实落实科研机构和高校科研自主权,赋予创新团队和领军人才更大的人财物支配权、技术路线决策权。进一步完善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深化薪酬制度、科技奖励制度等改革,落实科技成果“三权”下放、股权期权激励等政策,完善人才评价、培养使用、合理流动等机制,真正让有贡献的科技人员名利双收,经济上有实惠、工作上有奔头、社会上受尊敬。要简除繁苛,制定方便简约、行之有效的规则,让科研人员少一些羁绊束缚和杂事干扰,多一些时间去自由探索。基础科学研究一般周期长、不确定因素多、出成果慢,对甘于寂寞、埋头从事基础科学研究的科研人员,要高看一眼、厚爱一分,不断完善稳定支持的工作和生活保障机制,使他们心无旁骛、专心科研。我国有世界上最大规模的科技队伍,应该也一定能够涌现更多的国际领先创新成果,产生更多的世界级科技大师、领军人才,走在世界科技创新前列。
创新造福人民,也是全体人民的共同事业。我国有9亿多劳动力,有1.7亿多受过高等教育或具有专业技能,每年大中专毕业生1300多万。这是我国最为重要的创新资源和发展优势。要着眼提升创新供给能力和效率,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上水平,更为有效地集众智汇众力。要完善政策措施,使各类创新创业主体享有良好服务、公平机会和法律保障。鼓励大企业、科研院所打造创新资源开放共享平台,推动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科学数据和仪器设备向社会开放。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严厉打击侵权行为,使创新者的合法权益得到有力保护。倡导创新创业文化,弘扬创新创造精神、企业家精神、工匠精神,让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蔚然成风。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时代,科技创新不能关起门来搞。必须广泛吸纳国际创新资源,聚四海之气、借八方之力助我国科技创新大业。要深化国际合作,主动融入全球创新网络,积极提出并牵头组织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加快建设一批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和技术转移中心,促进国内外技术、资本、知识等创新要素有效对接,打造世界创新高地。我们欢迎海外各类人才加入中国创新创业“方阵”,共享发展机遇和创新成果。
同志们,朋友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进入新时代,这是科技创新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的时代,是科技工作者大显身手的时代。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加快推动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建设,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