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I走势温和 有助经济平稳运行

作者:张德勇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8-01-16 19:01:22

国家统计局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全年CPI上涨1.6%,涨幅比上年回落0.4个百分点,完成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全年3%左右的物价调控目标已成定局;2017年全年PPI上涨6.3%,结束了自2012年以来连续5年的下降态势。

在CPI与PPI两种价格指数中,与百姓日常生活有直接关系的是CPI。无论从CPI同比或环比来看,2017年CPI涨幅都比较温和。但有时候,我们却感觉物价涨幅与CPI所反映的涨幅有差距。这里,既有统计上的原因,也有我们观察的视角不同所致,还有消费者的承受能力原因。

普通百姓一般关注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的商品和服务,对这些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变化尤其是上涨感受最直接。而CPI统计的范围要广泛得多,涵盖全国城乡居民生活消费的商品和食品烟酒、衣着、居住、生活用品及服务等8大类、262个基本分类的商品与服务价格。而且,CPI度量各种商品和服务项目的价格变动时,具体商品和服务项目的权数是不同的。所以,与我们日常生活密切联系的商品和服务,属于CPI统计的较广泛的商品和劳务的一部分,再加上这些商品和服务都有不同的权数,从而导致个人感觉与CPI所呈现的价格变化有差异。

而且,在计算CPI时,国家统计局使用的是一个月的价格平均数,而普通百姓往往关注的是某一时点的价格变化。这个时点越近,对价格变化尤其是上涨的感觉就越强烈,从而就可能忽视了一个时期的价格平均变动情况。

还有,CPI是个相对数,反映的是价格变动幅度,而非价格高低。如果价格已在高位,即便CPI涨幅不明显,但对普通百姓而言,还是感觉价格比较高。与高收入群体相比,中低收入群体对价格上涨的感受会更敏感些。

不过,从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看,如果价格大范围持续下降,出现通缩,则说明经济运行遇到了问题,反而不是件好事。所以,要让普通百姓对价格上涨的承受能力强一些,除了控制好生活必需品和服务的价格,还应使其收入跑赢CPI,提高实际购买力。

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全年CPI涨幅中,非食品价格上涨2.3%,涨幅比上年扩大0.9个百分点,其中,服务价格上涨3.0%。具体来看,教育服务价格同比上涨3.1%,旅游服务价格上涨3.6%,医疗服务价格同比上涨6.5%,中药和西药价格分别同比上涨5.7%和6%,家庭服务业价格上涨4.2%。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消费在居民消费结构中的比重趋于下降时,非食品价格上涨将越来越成为影响普通百姓日常生活的重要因素。

总体而言,2017年物价走势平稳,有利于宏观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也有利于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代表的经济结构优化与动能转换走向深入。2018年将是中国经济继续稳中求进的一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列为三大攻坚战之首,重点是防控金融风险,这决定了管住货币供给总闸门、去杠杆、加强监管将是2018年宏观经济调控中的重点内容。因此,预计2018年全年CPI会略有上升至2.5%左右,但仍属比较温和的通胀水平。

2018年物价形势总体保持稳定,将会为民生改善创造适宜的宏观经济环境。作为宏观调控的主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继续保持稳健中性,财政政策继续保持积极的政策取向,并配合结构性政策,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为民生改善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

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继续保持中性,管住货币供给总闸门,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以引导市场合理预期。在物价形势基本稳定的情形下,随着中国外汇储备上升,短期内将维持增长态势,资本外流得到有效遏制,人民币汇率将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老百姓的资产保值增值。

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注重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压缩一般性支出,确保精准脱贫等民生改善领域的支持力度。在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教育、就业、收入、社保、医疗、养老、居住、环境等方面,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通过减税降费、扩大财政支出等手段精准施策,重实效保长效,力争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等方面不断取得新进展。

总之,2018年是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年,着力改善民生是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切入点,要在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中把民生改善落到实处,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 研究员 张德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