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超: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推进,2017年我国经济运行六“稳”六“进”

作者:毕超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8-01-19 10:54:13

2017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推进的关键一年。就国家统计局等有关部门最新公布的数据看,2017年经济运行稳中向好、稳中有进、优于预期,经济发展的平衡性和充分性水平均得到了进一步提升,总体来看,突出体现在以下六“稳”和六“进”上。

六个“稳”,经济基础更牢固

经济增速“稳”。初步核算,全年GDP达82.7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9%,增速较2016年提高0.2个百分点,实现了七年来首次回升。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6.9%,二季度增长6.9%,三季度增长6.8%,四季度增长6.8%,表明经济增速企稳的基础更加牢固。

农业生产“稳”。全年全国粮食总产量61791万吨,同比增长0.3%;猪牛羊禽肉产量8431万吨,同比增长0.8%。农稳安天下,农业生产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粮食生产再获丰收,畜牧业稳定增长,为整个国民经济实现稳中求进的目标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物价平稳。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6%,涨幅比上年回落0.4个百分点,较好地保障了民生福祉,有效拉动了居民消费。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由降转升,比上年上涨6.3%,结束了2012年以来连续5年下降的态势,预示工业生产已企稳回暖。

财政运行“稳”。一是财政收支平稳增长,为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准备了财力基础,稳定了政策预期。1-11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6.2万亿元,同比增长8.4%;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4.9万亿元,同比增长30.1%;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8万亿元,同比增长7.8%;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4.6万亿元,同比增长31.2%。二是政府债务风险总体可控。截至2017年末,全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16.5万亿元,控制在全国人大批准的限额之内,比全国人大批准的地方政府债务限额低2.3万亿元。

金融运行“稳”。一是货币供应“稳”,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取向。2017年12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67.68万亿元,同比增长8.2%,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9个和3.1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54.38万亿元,同比增长11.8%,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9个和9.6个百分点;流通中货币(M0)余额7.06万亿元,同比增长3.4%。二是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平稳。2017年一、二、三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均保持在1.74%的水平,较上年同期稳中有降,分别下降0.1个百分点、0.1个百分点和0.2个百分点。三是信贷风险抵补能力持续加强。2017年三季度末,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余额为3.01万亿元,同比增加3900亿元;拨备覆盖率为180.39%,同比上升4.87个百分点;贷款拨备率为3.13%,同比上升0.04个百分点。

就业民生“稳”。一是新增就业稳定增长、失业率稳定下降。全年城镇新增就业超过1300万人,三季度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95%,为金融危机以来最低点。二是社保覆盖范围持续扩大,待遇水平稳步提高。前三季度,全国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9.05亿人、11.29亿人、1.86亿人、2.24亿人、1.90亿人,五项基金总收入为4.7万亿元,同比增长37.7%,总支出为4.02万亿元,同比增长34%。继续同步提高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三是最低工资标准普遍调高。截至10月底,全国共有17个地区调整了最低工资标准,平均调增幅度10.4%。《中国职工状况研究报告(2017)》数据显示,中国最低工资标准接近国际通行60%水平。

六个“进”,升级步伐在加快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重点任务有序完成。实现钢铁去产能5000万吨左右、煤炭去产能1.5亿吨以上,煤电去产能5000千瓦。微观杠杆率有所“去化”,2017年11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同比下降了0.5个百分点。商品房去库存成效显著,2017年末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比2016年末减少了1.1万亿平方米,比2015年末减少了1.3万亿平方米。降成本力度持续加大,2016年各种减税降费达1万亿元,2017年继续减少了1万亿元, 2017年1-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同比下降0.28元。补短板力度加大,农业投资、水利管理业投资增速均达到16.4%,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投资增速高达23.9%,有效解决历史欠账等问题。

需求侧结构优化。我国经济需求侧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已从主要依靠投资拉动转为投资和消费共同拉动。2017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8.8%,比资本形成总额高26.7个百分点;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仅为9.1%。

产业结构升级。我国经济增长已经从过去主要依靠工业拉动转为工业、服务业协同拉动。2017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51.6%,对经济增长贡献率高达58.8%,服务业已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与工业一起共同支撑中国经济发展。

分配结构趋优。居民收入增长快于GDP增速,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快于城镇,体现了收入分配向居民尤其是农村居民倾斜,收入分配结构更趋公平。全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974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3%,比GDP增速快0.4个百分点,比上年加快1.0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432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3%,比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速快0.8个百分点。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差2.71,比上年缩小0.01,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收窄。

贸易结构更加均衡。我国的对外贸易已从主要倚重货物贸易转变为商品贸易、服务贸易和双向投资共同发力。从货物贸易看,全年进出口总额27.8万亿元,同比增长14.2%,扭转了连续两年下降的局面,贸易发展也从过去主要由出口拉动,转为出口、进口协同拉动,进出口结构更加平衡,全年出口15.3万亿元,增长10.8%;进口12.5万亿元,增长18.7%;进出口相抵,顺差2.9万亿元,同比收窄14.2%,顺差规模进一步缩小。

投资结构更加合理。一是投资向短板产业倾斜。第一产业(农业)和第三产业(服务业)是我国相对较为薄弱的短板产业,其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分别达11.8%和9.5%,均高于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7.2%的增速。二是投资向短板领域倾斜。基础设施投资超过14万亿元,同比增长19.0%,比上年加快1.6个百分点,比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快11.8个百分点,体现了投资对基础设施短板领域的聚焦。三是投资向新兴产业聚集。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投资同比分别增长17.0%和8.6%,分别加快2.8和4.2个百分点,大幅领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高耗能制造业投资同比下降1.8%,这一升一降更加反映了投资结构升级步伐正在加快。

(作者系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博士)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