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这支队伍在太空上画出“龙的轨迹”

作者:张素 来源:中国新闻社
2018-01-21 19:18:06

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已走过20个年头。这期间,他们连夺6次载人飞行任务全面胜利,先后有14人次勇闯苍穹,共计巡游太空68日,绕地飞行1089圈,行程4600余万千米,完成100多项空间科学试验。

20年!这支队伍在太空上画出“龙的轨迹”

万全 摄

问鼎苍穹,创造多个“首次”

20年间中国航天员六上太空、连战连捷,在浩瀚苍穹画出“龙的轨迹”,创造多个震惊中外的“首次”。

首次刻下中国数字,杨利伟遨游太空21小时23分钟,环绕地球飞行14圈,近60万千米,标定了中华民族向星空进发的崭新高度;

20年!这支队伍在太空上画出“龙的轨迹”

图为中国首位乘“神舟五号”遨游太空的宇航员杨利伟。中新社发 张桐胜 摄 图片来源:CNSPHOTO

首次太空出舱行走,翟志刚在距地343千米的太空轨道上,实现了中国人与宇宙的第一次直接握手;

首次手控交会对接,刘旺以用时不到7分钟的中国精度,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完全独立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

首次开展太空授课,王亚平站在世界“最高”讲台,持续40分钟的一课,在数以千万计青少年心底播下科学的种子;

首次中期在轨驻留,景海鹏、陈冬“天马行空”33日,为后续中国空间站建造运营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20年!这支队伍在太空上画出“龙的轨迹”

景海鹏(左)、陈冬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2018年1月5日,包括11名曾经出征太空的航天员在内的全体航天员重温入队誓词。他们表示要将荣誉“归零”,面向新的使命与挑战重新出发。

零淘汰率,英雄如何“炼成”

从飞行员到航天员的转变是一个巨大跨越,这个英雄群体是用热血与汗水“炼成”。此次采访,外界才知个中艰辛。

——低压缺氧检查,航天员们冒着氮气在血管中形成气泡甚至气栓的风险,相当于以每秒15米的速度被提升至海拔5000多米的唐古拉山;

20年!这支队伍在太空上画出“龙的轨迹”

图为聂海胜在做离心机测试训练准备工作的资料图片。中新社发秦宪安 摄

——超重耐力训练,航天员们要在高速旋转的离心机里承受40秒的8倍重力加速度,往往面部肌肉变形、呼吸异常困难,但从未有人请求暂停;

——模拟失重训练,航天员们要经受失重模拟飞机一个架次沿抛物线连续12次的俯冲、拉起,或是连续三四个小时穿着160多公斤的水下训练服,每次训练下来体重都要减轻四五斤;

20年!这支队伍在太空上画出“龙的轨迹”

图为“神舟七号”航天员出征前训练图片。中新社发 秦宪安 摄 图片来源:CNSPHOTO

——飞行程序训练,航天员们要背记上百万字的飞行手册,推演上千条指令,做的笔记摞起来比桌子还高;

——头低位卧床训练,航天员们还要连续7日保持负6度卧姿,往往是脸部充血、鼻塞头痛、胸闷失眠,他们还要在狭小密闭的隔离舱内进行抗疲劳抗寂寞考验,或是72小时连续工作以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需指出的是,中国先后选拔的两批21名航天员全部通过30多门基础理论知识和100多个科目训练的考核,全部具备独立执行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的能力,创造了世界航天员训练“零淘汰率”的纪录。

20年!这支队伍在太空上画出“龙的轨迹”

图为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在返回舱进行手控交会对接训练。中新社发 秦宪安 摄 图片来源:CNSPHOTO

胸怀九天,中国造福人类

2003年10月15日18时40分,杨利伟在茫茫天际将五星红旗与联合国旗帜一同庄严展示,并用中英文发出问候:“和平利用太空,造福全人类”。时任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对此发表声明说,“神舟五号”的升空是全人类迈向太空的一步。

“为了人类的和平与进步,中国人来到了太空。”如今已成长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的杨利伟说,当中国的航天事业进入新时代,面向本世纪中叶建成航天强国的伟大目标,“我们将真正实现从跟跑、并跑到领跑”。

20年间,航天员们利用业余时间进行了上千场报告、数百次公益活动,以此传播“飞天梦”。陈冬记得2017年“七一”前夕赴香港参加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系列活动,“太空养蚕”实验设计者之一、香港中学生王嘉宝兴奋地对他说:“你的到来激发了我继续探索科技的心,我期待着将来也能为国家航天事业作贡献。”

20年!这支队伍在太空上画出“龙的轨迹”

王亚平在航天科普报告会上分享航天员的人生经历。中新社发 陈文摄

中国航天员中心党委书记李新科说,这里已成为继俄罗斯加加林中心和美国约翰逊中心之后能独立培养航天员的世界第三大航天员中心。他们积极与俄、美、法、德等国家开展航天科技合作与学术交流,互派代表参观考察和讲学进修。

“中国载人航天的国际合作有着明确的路线图。待时机成熟时,大家一定会看到国际航天员进入中国的空间站。” 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大队长聂海胜对中新社记者说。

编辑:丁宝秀

责编:刘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