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火箭军高原哨所旧貌换新颜

作者:谢露莹 来源:中国网军事
2018-02-16 14:45:32

【新春走基层】火箭军高原哨所旧貌换新颜

火箭军某旅所辖的十余个哨所是全军自然条件最为恶劣的哨所之一。陈小强 摄

中国网军事2月16日讯(记者谢露莹 通讯员陈小强 王静)年无霜期仅50天,最低气温可达零下40℃,氧气含量只有内地的60%……

当记者的越野车艰难地翻过一个个山坡,小心翼翼地涉过一条条浅滩,云雾中的高原哨所在我们的眼中逐渐清晰。

红顶彩钢一体化的“别墅式”营房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绚丽夺目”。营房旁的院墙上,两行鲜红的大字引入注目:哨位岗位战位,位卑责重;无名无悔无愧,无上光荣!

记者了解到,火箭军某旅所辖的十余个哨所是全军自然条件最为恶劣的哨所之一。而在短短的三年时间内,原本简陋的高原哨所实现了“大变脸”,官兵们已经住进了第三代新营房,生活环境、工程设施、执勤条件均有了明显改善。

“我们的哨所是1960年组建的,先后经历了土木结构、砖木结构,现在是科学含量较高的高原保温型新式营房。”营长韩世涛满脸自豪地介绍。哨所及配套设施筑面积近280平方米,是一个集训练、执勤、休息、学习、娱乐等多项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新式营区。

哨所配备了功能先进的吸氧、娱乐、保温、饮用水净化等现代化设施,有效解决了困扰官兵几十年的“取暖难、通信难、如厕难”等“六难”。

科技让生活更精彩,合着时代节拍,沉寂的高原哨所“旧貌换新颜”。记者们一走进营房,立即感受到了充足的氧气和室内的温暖,连日来高原上因缺氧而导致“踩棉花”般的缺氧感觉,明显有了缓解。宿舍里,特制的棉被叠得整整齐齐,床下都放着一双“毛绒绒”的拖鞋,方便战士们平时穿用。

谈起这些年哨所的变化,官兵们你一言我一语,激动的神情飞扬在脸上。

过去,哨所官兵吸氧困难,只能从山下送上哨所,距离远、周期长,氧气一度被哨所官兵称为“奢侈品”。近年来,上级多次投入专项经费,为海拔3000米以上的所有哨所、执勤点配备了制氧机。新型高原制氧机性能优越、功率很大,为高原哨所全天候提供了充足氧气,官兵吸氧实现了由“保命氧”到“保健氧”的跨越,在哨所吸氧不再是“特殊待遇”。

以前,官兵们穿普通冬季作训服巡逻执勤,一会儿就冻得直打哆嗦。“现在好了,我们高原寒区部队统一配发了高原防寒大衣,就连靴子都有很高的科技含量,战士们穿着不仅显得精干,而且非常暖和。”张春说。

过去,娱乐是“消磨时间”,现在是享受生活。以前在哨所,仅有固定的几部影片,许多战士都可以把台词背下来,人人都能当“配音员”。

温室里蔬菜葱郁,长廊中瓜果满架。近年来,部队引进地方先进的大棚技术,使哨所青菜自给率达到了40%。每顿的六菜一汤代替了“白菜、萝卜、土豆、罐头”老四样。该旅保障部长赵万钧说:“以前讲吃饱,现在还要吃营养,六菜一汤,新鲜蔬菜不断。”

天涯若比邻,一网连边关。现在,全军政工网、高清卫星电视、声乐器材、数字点歌机走进哨所,使官兵在深山也可了解天下事。

“立体化”的执勤格局初步落实。官兵们的巡逻装备,已从过去的战马改为新型高原巡逻车,不仅越野能力更强,而且观察、通讯等相关设备也更齐全,工作效率比以往有大幅提升。

这些年,哨所变化很大。但无论条件怎样改变,哨所自然环境的恶劣与险峻无法改变。“我们官兵牢记强军使命、献身强军实践的信念始终不渝,卫国戍边的牺牲奉献精神始终不变。”该部政委杨勇说。

【新春走基层】火箭军高原哨所旧貌换新颜

高原哨所官兵已每天都能吃上新鲜的蔬菜。陈小强 摄

【新春走基层】火箭军高原哨所旧貌换新颜

战士们利用空闲时间自编自导排练节目、放声歌唱。陈小强 摄

【新春走基层】火箭军高原哨所旧貌换新颜

哨所战士向火箭军军旗宣誓。赵志祥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