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全国政协委员、郑州大学法学院常务副院长沈开举。
中国日报网北京3月3日电(记者 于熙)“作为今年新任全国政协委员、教育界的老兵,我有责任推动中国教育的改革发展并持续关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全国政协委员、郑州大学法学院常务副院长沈开举深知这不仅是一种荣誉,更是自己身上肩负的重任。
改革开放40年,教育改革成就亮眼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个变化不仅涵盖了政治、经济、生活上的变化,中国在教育改革上所取得的成就也是巨大的,尤其是高等教育。”沈开举告诉记者,从1977年恢复高考以后,教育得到了长远的发展,“我们都是高考改革的受益者”。
1980年考上郑州大学,毕业后又留校任教的沈开举,从一上大学就再没离开过学校,可以说是几十年来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见证者、参与者和推动者。80年代的中国,大学是精英教育,沈开举从一个乡镇高中毕业,400个毕业生中只有2个人考上了大学本科,毕业后能读研究生和博士的更是少之又少。
沈开举说,“今天我们的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走向了大众化教育,高等教育开始普及,这个成就是历史性的。高等教育40年来不断发展,高校规模也由过去几百所扩张到现在的2000多所,教育的层次也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高等学校教育的普及、建设的扩张、人才培养平台的搭建,都在逐年不断得到提升。”
改革开放40年来,高等教育的发展为我国社会各界输出了大量高水平、高素质的人才,教育改革成就亮眼,为国家实现现代化,建设现代化强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沈开举表示,国家未来的发展要依靠人才战略,这与我们提出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是一脉相承的,以人才为支撑,才有我们今天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今天我国人才荟萃这样一个局面。
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得到有效缓解
中国由于各个地区资源的不同,教育资源发展存在不平衡的情况。沈开举说,十八大以后,解决教育发展不平衡的力度不断加强,到十九大,步子迈得更大。
“五六十年代的教育布局,差别很大,尽管多次调整,不平衡问题仍旧突出。近几年采取了很多措施,一省一校,省部同建等,通过一次又一次的改革使教育资源分配从不平衡到逐步平衡发展。典型的比如郑州大学、云南大学、新疆大学等,在本身具备冲击一流大学条件的基础上,抓住国家高等教育资源区域平衡的好时机,让部分地区的教育不平衡情况得到有效的缓解。”沈开举表示,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通过五年十年,乃至更长时间,会逐渐得到解决。
新时代教育界人士的新使命
谈及未来中国教育改革发展方向,沈开举告诉记者自己的期望,第一,除了推进双一流大学外,加强素质和内涵建设是我们今后在高等教育发展的重点。第二,推进一些高等教育院校的转型,建设高水平的技术院校,培养高素质技工人才,这是推进我们国家工业转型的重要力量。第三,推进高中教育的普及,争取将高中纳入义务教育的范围。第四,狠抓教育国际化,与世界一流的大学建立联系,提升我们办学水平,给学生提供一流的学术资源。第五,鼓励民间资本办教育,减轻国家财政压力。
沈开举说,中国的高等教育已经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新作为新成就,作为教育界的全国政协委员,我会和同仁们一起继续关注中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做好扎实的调查研究工作,不辱使命,为国家教育发展谏真言,献良策,为中国教育发展做出一份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