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3月9日电题: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补齐“精神短板” 助力精准扶贫
新华社记者周玮、胡喆、王宾
在吉林省首个“新时代传习所”——敦化市雁鸣湖镇小山村“新时代传习所”,艺术家与基层宣讲员通过诗朗诵、快板、二人转、歌曲等形式,深入宣传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在江西弋阳县举办的“三下乡”集中示范活动中,教育部和江西省委宣传部等部门为当地送去2亿多元的爱心物资和项目资金;在陕西省汉中市西乡县,近千名机关干部、科技人员、医疗专家为老百姓提供科技咨询、医疗义诊等多项服务……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助力精准扶贫,补齐“精神短板”,去冬今春全国各地掀起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热潮。
在这股热潮中,“文化进万家”、“送欢乐下基层”、农村电影放映、全民阅读、新春送书下乡等活动持续开展,把优秀精神文化产品和服务送下乡。科技示范基地、农村科技创新室、科技信息站、科普中国乡村e站、科普活动室等基层科技设施建设继续加强,科技人才和科技资源进一步向农村流动。积极开展健康促进活动,组建各级医疗队赴老、少、边、穷地区开展巡回医疗,提高农民群众的健康素质。
与以往相比,2018年“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活动突出了文化文艺小分队特色,并进一步加大了组织工作力度。仅由中宣部、文化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中国文联等牵头,就专门组织了120支中央级文化文艺小分队。同时,组织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制定详细具体的活动计划,仅省级层面的文化单位就组织了800多支文化文艺小分队,在全国上下形成整体联动的格局。截至2月底,中央和省一级开展了1000余项文化文艺小分队活动,为广大农村和基层群众送去党的声音和关怀。
此次“三下乡”活动中,各部委分别牵头开展了集中示范活动,有关资金、项目和服务等向扶贫领域倾斜,努力把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质量与对接农民需求、满足农民需要结合起来,把集中性、示范性活动与常态化、制度化保障结合起来,不断丰富内涵、完善载体、创新形式,推动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减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健康扶贫送实惠到群众“心坎”上。国家卫生计生委与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联合在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开展了全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集中示范活动,向融水县捐赠了价值62万元的健康文化书屋和装有体温计、控盐勺和膳食宝塔卡片等的实用“健康包”。
融水县民族体育公园广场举行的义诊活动吸引了众多群众。短短一个小时内,来自北京儿童医院的专家就接诊了几十人;来自北京协和医院的专家,则利用了动脉粥样硬化和眼睛等实物模型,现场为患者生动讲解相关疾病的生成原因。不少专家还带来了提前印制好的健康宣传单,现场宣传健康生活方式,传播共建共享的健康中国新理念。
“‘三下乡’活动将我们的工作延伸到了偏远地区,也进一步拓展了作为医生的价值。”随队义诊的北京专家说,参与活动能让大医院的医生们了解不同地区基层老百姓的健康状况和地区常见病、多发病,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疗。
为了支持山东省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集中示范活动,科技部专门组织北京自然博物馆“中生代王者归来”流动科普车和北京天文馆流动天文馆赴山东省枣庄市进行了现场科普服务。活动现场,清华大学、中科院物理所、北京交通大学等单位的科技人员为大家进行科学实验演示,全国和北京科普讲解大赛获奖选手代表进行科普讲解表演;还特邀北京协和医院主任医师谭先杰教授举办“认识自己、拥有健康”医学科普讲座。
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必须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家园,让农民成为受人尊敬的职业。科技部副部长徐南平表示,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力抓手,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