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企业成为自主创新主体是中国政府的一贯主张

作者:白景明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8-04-07 11:16:06

近期美国发布了“对华301调查报告”。“报告”声称中国政府对美国企业的投资和活动施加了实质性的限制和干预,迫使美国企业向中国转让技术。由此得出的基本结论是中国政府在全方位管制企业创新以实现政府的战略目标并获取巨额经济利益。正是以该“报告”为内容依据,美国政府推出了对中国出口到美国的1333项价值500亿美元的商品加征25%关税的贸易保护措施。仔细考量,报告内容并不仅是支撑美国推出贸易保护措施的材料,而是在肆意歪曲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制度的性质,是要说中国完全没有遵循世贸组织规划。具体表现在如下三方面。

第一,中国政府在顶层制度设计上始终强调市场是配置资源的主体。早在上世纪中期中国就宣布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其后中国推出了一系列市场化改革措施。党的十八大报告再次强调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而且明确指出要为所有市场主体包括外资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环境。党的十九大报告又一次明确指出: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同时,中国要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格局。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然而“报告”对这些却只字不提,反复指责说中国强行实施“中国制造2025”。这完全是不顾事实真相以编造的事实为依据求证预先设定的结论的做法。需要强调:“中国制造2025”本质上是促进产业升级的战略规划。这类规划各国都搞过,美国本身也有,国际金融危机后美国就出台了“美国复兴法案”,而且特朗普上台后推行税改还明确说就是要为振兴制造业创造条件。此外,中国在实施“中国制造2025”战略时也明确指出要依靠企业,而且欢迎外资参与,事实是很多外资企业也主动介入,这其中也有美资企业。这说明让市场在配置资源中起决定性作用的顶层设计原则在“中国制造2025”中也得到了落实。

第二,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企业自身的强烈需求。在40年的高速经济增长过程中,中国的企业历经了完成资本原始积累、粗放式扩张和转型调结构多个阶段,形成了门类齐全世界一流的产能规模。但是2007年之后中国的制造业企业生存压力渐增,利润率、设备利用率不断下行,资产负债逐步上升。其主要原因有三点:一是内需从粗放型转向多样化、个样化;二是国际竞争压力骤增;三是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导致国际市场需求萎缩。面对这些压力,中国企业必须寻求突围之路,主动实施供给侧改革。因此,转型升级和介入新兴高技术产业成为企业的必然选择。进一步说,中国的制造业企业不调整投资策略、不提升技术水平、不开发新产品根本就无法活下去了。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中国政府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战略规划。也就是说这一战略是政府顺应市场要求对接企业需求的举措。正因此,企业参予积极性之高超出想象,特别是那些率先在“中国制造2025”战略涉及的十大领域内实行自主创新计划的企业更是深感方向对头,重振雄风指日可待。这说明“中国制造2025”战略具有扎实的市场基础,在这种背景下发生的企业资产重组完全是企业间的自主自愿行为,是公平竞争、平等交换的结果。事实上,在市场经济法律体系已建立的中国,政府已无决定企业资产重组的条件,更无强行要求企业投资干什么的条件。在这方面,互联网产业的快速发展最具说服力。阿里巴巴、腾讯、京东、百度都是2000年后私人资本自主建立起来的已具国际竞争力的互联网产业巨头,他们的发展政府没投一分钱,他们的投资决策政府更没参与。这说明,中国已经具备了企业自主创新的良好氛围,企业也有能力承备起自主创新主体的职责。

第三,中国政府一直不断深化经济改革致力于为所有企业自主创新创造良好环境。中国决定进入市场经济轨道之后,一直在推进市场取向的改革。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之后,改革逐步提速。2012年之后,中国政府掀起了新一轮经济改革浪潮,其着力点在于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放管服改革大大降低了企业的交易成本和机会成本,提高了企业经营效率。减税降费累计3万亿直接减轻了企业负担,为企业增加研发投入、调整投资策略、扩大产出规模提供了资金空间。金融改革则为高新技术企业上市融资搭建了宽广平台。有必要指出:这些改革红利不仅是内资企业得到了,外资企业也得到了。比如减税降费,3万亿的额度外资企业占比超过20%。这些事实足以证明,中国政府绝不是在利用行政手段管制市场,而是让企业充分发挥自主创新作用。

(作者单位: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