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作为行业协会负责人和工业经济专家参与了“中国制造2025”的许多相关工作,真切感觉到美对华301调查报告对“中国制造2025”存在严重偏见,指责不实。例如,301调查报告指责中国政府“为企业提供资金对美国公司和资产实施系统性投资和收购,以此方式获得核心技术”。事实上,中国企业境外投资和并购出现较快增长,这是企业实力和竞争力不断提升、国际化发展加快的结果,也是企业为了统筹国内国际资源、拓展国际市场、提高创新能力做出的自主决策。“中国制造2025”提出的推动企业“走出去”、提高制造业国际化发展水平等内容,主要体现的是政府对企业拓展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的鼓励态度,是一种原则和方向上的引导,并没有所谓的资金支持。美方的指责是不符合事实的。又如,301调查报告中提到的“技术路线图”,实际上是由学术界专家研究编制的预测未来技术发展路径的绿皮书,不是政府发布的官方文件。此类绿皮书在国际上也并不鲜见。绿皮书中提到的市场占有率、自主化率等目标,不是政府设定的政策目标,也没有与政府的相关政策、资金投入等挂钩。“中国制造2025”本质上是一个促进产业升级的战略规划,制定和实施类似的战略规划,是包括美国在内各国的通行做法,希望美方不要带着有色眼镜来看待,用双重标准来解读。
“中国制造2025”是在世界经济复苏滞缓、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严峻形势下开始实施的,三年来,“中国制造2025”的实施,不仅支撑了中国经济的平稳增长和结构优化,也为世界经济复苏提供了强大动力。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统计数据,2013年至2016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平均为31.6%,超过美国、欧元区和日本贡献率的总和。从长远和更大意义上看,“中国制造2025”不仅着眼于制造业在规模、技术、能力、经济上的强劲发展,更是致力于对全世界与全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负责任制造,刻画和描绘出新时代一个全球大国致力于建设全球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和远大理想。
一、中国政府和制造业企业高度重视促进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一)中国政府要求制造业实现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2015年9月,联合国193个会员国一致通过了《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涵盖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以及169个子目标,其内容可以归结为五大类,即人、地球、繁荣、和平和合作伙伴。这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是人类的共同愿景,也是世界各国领导人与各国人民之间达成的社会契约。它们既是一份造福人类和地球的行动清单,也是谋求取得成功的一幅蓝图。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中国高度重视与积极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专门出台了《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国别方案》,在经济、社会、环境三大领域平衡推进落实工作,推动国家发展不断朝着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方向前进,并将落实该议程写入“十三五”规划。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要在经济、社会、环境三大领域形成良性循环,实现经济繁荣、社会进步、环境优美的齐头并进,其关键支撑是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包容增长。制造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是实现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包容增长的主战场,是落实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关键所在。中国在《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国别方案》中针对联合国提出的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提出了对中国制造业发展的新的更高要求,即制造业以更加负责任的方式进行发展:一方面,要求制造业发展应当以负责任的方式予以实现,如“确保可持续消费和生产模式”目标要求中国制造业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推进生产方式创新;另一方面,要求中国制造业发展应当支撑社会目标和环境目标的实现,如“促进具有包容性的可持续工业化,推动创新”目标实现就依赖于制造业对可持续发展的支撑和贡献。
(二)负责任制造是中国新时代制造业发展的新方向
所谓负责任制造是指制造企业遵循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要求,及时提供满足社会需要的合格产品,对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经济与社会、环境影响承担责任,致力于实现制造企业与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负责任制造的核心是制造业企业在满足社会需要的同时,围绕实体产品从技术研发、产品设计到使用与回收利用的产品全生命周期过程中的经济价值创造与社会影响、环境影响进行管理并取得预期的效果。
作为“世界工厂”,中国将负责任制造作为新时代制造业发展的新方式,就是要发展形成富有责任意识、能够更好满足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的制造业。其突出强调四个方面:一是推进绿色制造。中国制造企业在生产制造过程中尽最大可能提高资源与能源利用效率,实现高水平的绿色制造。二是坚持以人为本。中国制造企业在产品全生命周期过程中始终注重保护人的生命安全、身体健康与合法权益,将人的权益与发展作为制造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三是产业链共赢合作。制造企业产业链上下游存在着紧密的依存关系,中国制造企业积极推动产业链合作伙伴间建立稳定的共赢合作关系,共同实现负责任制造的目标。四是与所在地方协调发展。中国制造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主动识别经营所在地政府和居民等的期望与诉求,将企业自身的发展与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有效对接,努力建立发展共识,并在形成发展共识的基础上推动企业与当地经济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负责任制造是“中国制造2025”实施的核心要义
“中国制造2025”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致力于推进负责任制造,建设与打造富有责任感的制造业,真正实现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
(一)推动制造业发展功能的社会化
无论是微观层次的制造企业,还是宏观层面的制造业整体,其核心社会功能就是提供满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需要的多样化的优质产品,这也是负责任制造的基础。“中国制造2025”对制造业的产品品种、品质与品牌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
“中国制造2025”要求中国制造企业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强烈意识,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提高质量标准,加强全面质量管理,以优良的产品品质打造中国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奠定制造强国的质量发展基础。同时,积极鼓励企业实施品牌战略,支持企业通过研发核心技术,改进产品外观设计、包装质量与售后服务等,不断提升品牌的质量形象与市场竞争力。作为落实“中国制造2025”的重要举措,工信部组织开展了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三品”专项行动,以实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的“三品”战略为抓手,改善营商环境,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着力提高消费品有效供给能力和水平,更好满足社会发展、居民消费升级的需要。
(二)推动制造业发展方式的绿色化
“中国制造2025”将绿色制造置于十分突出的位置,提出了制造业“绿色发展”的基本方针,即坚持把可持续发展作为建设制造强国的重要着力点,加强节能环保技术、工艺、装备推广应用,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回收利用效率,构建绿色制造体系,走生态文明的发展道路。在此基础上,还明确了制造业绿色发展的战略目标,即到2020年,建成千家绿色示范工厂和百家绿色示范园区,部分重化工行业能源资源消耗出现拐点,重点行业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下降20%;到2025年,制造业绿色发展和主要产品单耗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绿色制造体系基本建立。
“中国制造2025”提出全面推行绿色制造,要求加大先进节能环保技术、工艺和装备的研发力度,加快制造业绿色改造升级;积极推行低碳化、循环化和集约化,提高制造业资源利用效率;强化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管理,努力构建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制造体系。为落实绿色制造行动,工信部先后制定和下发《绿色制造工程实施指南(2016-2020年)》、《关于开展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的通知》,积极推进绿色工厂、绿色产品、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建设。三年来全国规模以上企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累积下降约17%。“中国制造2025”为全球污染物减排,实现可持续发展发挥了重大作用。
(三)推动制造业发展组织的合作化
互利合作是现代制造业基本的组织方式,共享共赢是制造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基础。“制造”不仅涉及制造企业与产业链上下游成员的合作,而且涵括制造企业与关系网络中其他成员的互动,这意味着合作共赢是负责任制造的重要特征。中国制造业有200多种工业产品产量居世界首位,在全球产业链布局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号称“世界工厂”。基于此,“中国制造2025”强调两种形式的合作共赢:
一是“走出去”参与合作。积极支持制造企业开展对外合作,参与全球产业链的发展,确立了开放合作的基本原则。要求制造业继续扩大开放,积极利用全球资源和市场,加强产业全球布局和国际交流合作,形成新的比较优势,提升制造业开放发展水平。企业在经营中要统筹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实行更加积极的开放战略,将引进来与走出去更好结合,拓展新的开放领域和空间,提升国际合作的水平和层次,推动重点产业的优化升级与对外开放,引导企业提高国际竞争力。
二是“引进来”合作参与。提出进一步扩大制造业对外开放,要求深化外商投资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机制,落实备案为主、核准为辅的管理模式,营造稳定、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全面深化外汇管理、海关监管、检验检疫管理改革,提高贸易投资便利化水平。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修订钢铁、化工、船舶等产业政策,支持制造业企业由引进技术、资金、设备向合资合作开发转变。
(熊梦,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