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鳌亚洲论坛:为金融防风险开出国际化“药方”

作者: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周 琳 袁 勇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2018-04-11 11:29:11

从全球可持续发展到区块链技术,从人民币的作用到大宗商品“新周期”……在4月10日召开的多场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分论坛中,防范金融风险成为大家热烈讨论的话题

全球主要经济体面临的金融风险有哪些?中国该如何做好风险防范?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与金融创新和开放是否矛盾?在主题为《金融的风险:“黑天鹅”和“灰犀牛”》《合作推进2030议程和可持续发展目标》等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分论坛上,与会嘉宾就相关话题各抒己见。

关注金融风险的复杂性

在诸多金融风险中,“黑天鹅”和“灰犀牛”因危害较大而广受关注。“黑天鹅”是指没有预料到的突发事件或问题,这类事件难以想象和预测,一旦发生影响极大。“灰犀牛”指的是那些发生概率极大、冲击力极强却被忽视的风险,因为这些风险平时大家都能看得见、习以为常,所以往往容易被忽视。

“每一次美元作为主要货币开始走强,或者美元加息导致资金回流时,就会有部分新兴市场因货币错配出现金融风险,这是当前国际市场应关注的问题。”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巴曙松说。

除了货币领域风险,还有债务风险。日本经济研究中心理事长岩田一政认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部分经济体债务率过高的情况算得上“灰犀牛”。预计部分经济体在2025年前后有望解决债务率过高的问题,理由之一是目前其金融资产的规模已少于政府外债。

“在某种程度上,想要绝对屏蔽和覆盖掉‘黑天鹅’和‘灰犀牛’风险并不可能。”中国进出口银行原董事长李若谷表示,随着金融机构规模和资产的增加,金融风险也会呈现缓慢聚集状态,脱离时空概念、完全理想化地屏蔽掉全部风险并不现实。

目前中国可能面临的风险有哪些?巴曙松认为,一是影子银行的风险。各类表外理财业务、同业业务、交叉性金融业务迅速扩张,这些表外资产的质量以及回表可能产生的风险是不确定的。尤其是在分业监管时期,部分资产管理机构存在监管套利的可能。二是高杠杆的风险,包括地方政府债务和国有企业债务的问题。尽管目前已得到有效控制,但仍不可掉以轻心。

防控金融风险应多措并举

正因为金融风险具有隐蔽性、复杂性、突发性、传染性、危害性强等特点,防控金融风险这场“攻坚战”必须打赢,来不得半点大意。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认为,在亚洲部分经济体中,金融科技蓬勃发展,也暴露了监管的缺失。如果缺失跨境监管将可能造成系统性金融风险,为此要避免金融机构跨境套利。

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校长、世界银行前副行长胜茂夫表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于美国,全球经济体都受到很大影响。需要提升几方面的防风险意识:一是充分认识到金融监管是一种对金融消费者的公共服务,要努力消除公众的信息不对称。二是要营造公平、公正和高效的金融环境。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都要提高金融监管部门的工作效率。此外,对于全球新兴经济体来说,防控金融风险也需要国与国之间的多边协调。

日本参议院议员片山皐月表示,在此前的防风险经历中,部分国家推出过货币基金,在货币方面互相帮助,进行货币调换,化解风险的效果较好。此外还应做到信息透明。部分经济体对资本和货币放松管制有利于本地区经济发展,但应做到循序渐进,注重加强监管和信息透明性,以防控相关风险。

“目前中国债务问题还不突出,杠杆率已得到有效控制,2018年有望在政策指引下进一步下降。”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认为,今后中国应注意居民储蓄率持续下降问题,高度警惕居民部门由盈余部门转为负债部门的情况发生。此外,中国外汇储备减少并非移民式的资本外流所致,而是与人民币进行对外投资等多方因素影响有关。

避免过度创新和开放带来风险

防范金融风险是否意味着关闭开放和创新的大门?显然不是。与会代表认为,要处理好防风险和开放、防风险和金融创新两方面的关系。

针对创新型金融科技类公司,岩田一政表示,目前部分经济体内,宏观审慎框架还没有覆盖互联网公司、金融科技公司,需要扩大监管的覆盖度。此外,要继续提升传统金融机构和新型金融机构的交易安全性。

阿斯塔纳国际金融中心总裁凯拉特·克里姆别托夫介绍,为关注金融市场创新发展,部分国家特别设置了新的监管区域,让特殊的金融科技类公司得以尝试新的监管模式或监管试点。对金融创新来说,金融监管应与时俱进,既要关注传统的金融领域,也要关注新的金融领域。

“贸易摩擦不会引发‘灰犀牛’,也不会中断中国金融开放的决心。”李若谷表示,目前中国的公司债金融风险不高,没有货币错配问题,风险基本可控。贸易战不太可能引发金融风险。在防控金融风险的同时,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中国国内市场巨大,通过内需拉动经济同样能解决很大问题。

亚洲开发银行副行长史蒂芬·格罗夫表示,中国要通过扩大开放提升国际竞争力,从金融业开放规律看,一个国家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就会带来竞争,最终会带来金融业更好的创新与服务。银行、基金、保险等领域的开放,可能给金融消费者带来更好的体验,但在开放过程中要加强监管和引导,避免过度创新和开放带来的风险。(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周 琳 袁 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