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墙故事】200个公厕和我

来源:北京时间
2018-04-17 14:00:33

 

【红墙故事】200个公厕和我

【红墙故事】200个公厕和我

(北京时间记者陈佳 盛媛 渠占洪,摄像彭萌萌 续武)小厕所,大民生。公厕作为展示北京城市文明的一把尺子,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 “革命”。在西城区,车水马龙的前门大街,人流攒动的大栅栏,京城的现代与历史在这里交相辉映,在这光鲜亮丽的背后,人们能够感受到这场公厕“革命”的成果和保洁员们的默默奉献。

【红墙故事】200个公厕和我

每天一大早,35岁的骆然就会穿上工服、骑上单车,开始一天的“巡游”。骆然是西城区环卫五队的一名班长,跟大多数同龄人相比,他的工作有些特殊,每天的工作差不多都是在厕所里。他常自嘲:“其实我觉得我权力还挺大的,手里也管着二百多个厕所呢。”

2014年,骆然从部队转业,被分配到西城区环卫五队。初到岗位,得知自己的工作将每天与厕所形影不离,他也曾产生过想法。“那时候是大学生嘛,到这之后听说,是管厕所的,心里边挺不接受的,大家都觉得厕所,用现在话说挺low的吧这工作。”

【红墙故事】200个公厕和我

骆然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打小在胡同里长大,印象中北京的公共厕所,似乎永远与湿乎乎的水泥板、脏乱差、黑不溜秋的环境密不可分。别看他工作的年头不算长,但恰好赶上了北京公厕变化最大的这几年。曾经传统的沟槽式公厕改造为了达标式公厕,中央空调、新风换气、真空排导、24小时热水……曾经让人嗤之以鼻的公厕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很多人甚至从很远的地方慕名而来体验一把。

设施的更新,方便了百姓,但对保洁员来说,工作量反而是大大增加了。为了减少设施的损坏率,保洁员只能用抹布擦,一遍下来,至少需要一个半小时。相比于普通厕所30分钟之内保洁达标的要求,新厕所则是要随时达标。

【红墙故事】200个公厕和我

开朗乐观的他,在工作中也结识了一帮可爱的保洁员们。闲暇时,他总会和他们拉拉家常,慢慢发现,身边的师傅们其实个个都不简单。左师傅今年52岁,每天差不多五点多就打卡上班。他说,早晨人少,好干活,到六点半,早上起来送小孩的、上班的都起来了,活不好干。左师傅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快”,但他保洁质量一点都不低,“有时候干活让人感觉是在较劲。”

【红墙故事】200个公厕和我

负责棕树斜街公厕的毕艳敏,今年31岁,在保洁队伍里算是小字辈的,但她负责的厕所却是整个片区里面积最大的。身边的大爷大妈常提起,她负责的厕所一天都要擦上好几遍,什么时候去都特干净。

“保洁员真的是挺不容易的,因为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这份行业。”身处特殊地区,骆然和他的伙伴们深知工作的责任和价值。“我们的公厕,那都是在西城区重要的地方,像大栅栏、国家大剧院、天桥文化中心等等,红墙意识,就是我们应该做到最好,把我们的服务做到别人满意的地步。”

北京今年将完成580座各类公厕的升级改造,轰轰烈烈的“厕所革命”将改变人们对公厕的刻板印象,也将实实在在地为居民的生活带来实惠。这一切都离不开像骆然一样坚守着的厕所卫士们,一次次擦洗、一遍遍清扫,他们用双手践行着“绝对忠诚、责任担当、首善标准”,让“红墙意识”真正惠及每一个人。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