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4月20日消息(记者马喆)据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今天(20日)播出文化体制改革篇——《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党的十八大提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短短的24个字,是对中华传统文化优秀价值观的概括,是中华民族在精神价值追求上的最大公约数。
习近平: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新的历史高度,高举改革旗帜,为中华文化前行指明方向。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深改领导小组会议,审议通过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实施方案》。这是中央深改领导小组审议通过的第一个专项小组改革方案。
习近平: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加快构建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体制机制。
党的十九大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一道写入党章,将文化的地位和作用提升到一个崭新高度。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要求,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2017年1月,联合国日内瓦总部,习近平总书记向世界发出一个明确的声音,“不同历史和国情,不同民族和习俗,孕育了不同文明,使世界更加丰富多彩。”
习近平:每种文明都有其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都是人类的精神瑰宝。不同文明要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文明交流互鉴成为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
文运与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中华文化既是历史的、也是当代的,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我们要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在继承中转化,在学习中超越。
习近平: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应该而且一定能够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在实践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