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北京4月20日电(记者 刘尚君)当今世界,信息技术革命日新月异;当代中国,网信事业发展突飞猛进。互联网也在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上取得骄人成绩,已成为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助力器。
文化触“网”最好传承
这是一次探寻人类文明记忆、震撼人心的网络媒体采访。
2017年9月,“喜迎十九大·文脉颂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型网络传播活动启动,近百家中央新闻网站、地方新闻网站和商业网站,以及部分文化领域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200多名编辑记者,分赴贵州、山西、福建、湖北等省份,通过图文、网络直播、短视频、全景VR展示、无人机航拍、H5传播等融媒体技术方式,深入报道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发展,生动呈现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当镜头聚焦媒体朋友们品尝“舌尖非遗”孝感米酒那意犹未尽的表情时,当视频传出贵州侗族大歌悠扬恢弘的歌声时,当图片揭秘栩栩如生的厦门漆线雕是如何制作而成时,这些分布于全国各地区各民族精彩绝伦的中华“非遗”,也借着“互联网”的东风第一时间在亿万网民眼前惊艳亮相,在网络上刷出一波波文化热潮。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要求,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互联网+”时代的今天,现象级网络文化产品的制作与传播正是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丰硕果实,有力助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传承和发展。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面临最大的难题是其复杂性,在当下的环境中,简洁而有趣的东西更容易被人接受。这给文化传承带来了一定挑战。”谈到新时代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周忆军十分期待它与VR、短视频等潮流技术应用之间产生的碰撞,“使用新的互联网技术与表现形式除了展示非遗的全过程外,还可以给受众一个有触感的角度。”
“当我们展示一个复杂的古物,它的制作过程和奥秘就会受到极大地关注。”他举例说,此前火爆的《我在故宫修文物》如果只展示文物的成果,也许并不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但是当我们展示它的制作或者修复的过程,就会引起人们极大的兴趣,“受众不仅仅是从观察的角度看师傅怎么做,也仿佛自己体验了一把文物制作。”
2018年3月16日,“贯彻十九大·文脉颂中华”全国青少年VR短视频大赛在京举办,参加活动的青少年现场体验VR眼镜,最时尚的技术与传统的手艺相“碰撞”,探索传承新方式。见习记者 陈馨怡摄
文化连“网”乘船出海
中华文化在互联网上的吸睛不仅体现在传统意义上的文化类型,当前以游戏电竞、网络文学、网络音乐、网络影视剧为代表的中国网络文化产品日益走向世界,在全球互联互通的今天“圈粉”无数。
通过互联网,中国的优秀文化产品越来越多地为外国民众了解和喜爱。据统计,截至目前,已有近千款国产电子竞技产品出口海外。同时,中国的网络音乐产品可以在世界大多数国家下载和播放,一些国家的网络音乐平台还专门开设中国音乐专栏。此外,过去一年,近200部中国网络文学作品向国外网络用户授权下载,一些根据网络文学改编的网络影视作品受到国外民众欢迎。
“面向未来,我们要兼容并蓄、和而不同,加强双边和多边框架内文化、教育、旅游、青年、媒体、卫生、减贫等领域合作,推动文明互鉴,使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的纽带。”4月10日,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在海南省博鳌开幕,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题为《开放共创繁荣 创新引领未来》的主旨演讲中强调文化合作与文明交流。
关于这一点,中国内地青年导演王益民感受颇深。在他执导的《天山儿女》微视频作品走出国门获得20余项国外大奖后,近年来,他也开始关注并尝试网络影视剧的创新与发展。他认为,互联网把中国文化情怀的好故事传播到世界各国,并且受到追捧,这说明不是我们没有好作品,而是好作品没有传播出去。
德国柏林华语电影节《天山儿女》颁奖现场。
2016年11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家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我们要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在继承中转化,在学习中超越,创作更多体现中华文化精髓、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又符合世界进步潮流的优秀作品,让我国文艺以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屹立于世。”
“总书记的讲话为文艺工作指明了方向,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影表现的是各国的文化底蕴和内涵,在交流中相互了解和信任。”王益民表示,互联网的传播速度日新月异,网络影视作品更应该坚守好“红线”,作为青年创作者的我们更要担负起责任,创作优秀的现实作品,追求创新实践,直面现实生活,用我们的真情实意传播中国好故事。反映时代精神,而不是一味迎合市场、迎合观众。
文化上“网”温润心灵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并要求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
据统计,“文脉颂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型网络传播活动微博话题阅读量超过5000万,有不少网友纷纷留言表示:
“文脉就是国脉,文运就是国运。”
“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生生不息,任凭面对再大的风吹雨打,都永远不衰。”
“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漂亮美丽的大好河山是我们的骄傲自豪,我们要继续传承并发扬光大。”
……
关注非遗、传播非遗、传承非遗,互联网上汇聚起了最炫“民族风”在全社会进一步营造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浓厚舆论氛围。这些现象级的网络文化产品足以证明,“互联网+文化”的传播时代已经到来,两者紧密结合,将助推文化之美生生不息,同时也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
每一个文化产品的背后,都深藏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文化作为互联网内容建设的主阵地,也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