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微故事】最美溪流上紧跟“党员排”的撑筏人

来源:央视网
2018-04-27 10:03:20

央视网消息:一次旅行邂逅一段别样人生。

【中国微故事】最美溪流上紧跟“党员排”的撑筏人

许师傅的父亲是撑筏人,许师傅也是,但他并不认为自己是子承父业。

武夷山下,九曲溪上,纵然除是人间别有天,也难挡风吹、雨淋、日晒。一年四季,假日无休,除了少数几天迫于刮大风和水位过高而停工,其他大部分时间许师傅和工友们从未间断过开航。就连春节除夕万家团圆之时,每天也是早上五、六点就起床出工,一干就是一个正月。

“游客最轻松的时候也是我们最累的时候,但只要游客满意我们就觉得有意义。”现代社会,撑筏人的“观赏性”要多于“功用性”。

吃饱了‘撑’的,酸甜苦辣的‘苦’。起早贪黑,哪有个不累的。”这里,每一个“许师傅”都多多少少患有职业病,肩周炎、关节炎、椎间盘突出……人常言,世间有三苦,撑船、打铁、卖豆腐。撑船排在第一。

【中国微故事】最美溪流上紧跟“党员排”的撑筏人

如果有资金,许师傅更想干点别的。“开始选择干这行只是为了出来挣口饭吃,养家糊口。但既然选择干了,就要敬业、负责、动脑摸索、一干到底。”

【中国微故事】最美溪流上紧跟“党员排”的撑筏人

也有舟行险处的时候。“大风大浪也是见过的。”他还记得2010年6月的那天,“一开始天气很好,忽然天降大雨,风速近十级,当时我正撑着竹筏,载着客在溪上。”许师傅沉着应对,赶忙将筏子靠在岸边没树的地方,保证了游客的人身安全。

【中国微故事】最美溪流上紧跟“党员排”的撑筏人

“三分靠长相七分靠想像,这些大都是从老人家那里传下来的。”能熟练背诵地理数据,与国外一些类似景点进行对比,也能风趣得引用古今中外不同典故。哪些景点拍了什么影视剧,哪些奇石险滩有什么传说,都能信手拈来,甚至把“辽宁号航母”“亚马逊河”等一些新名词带入解说中。“都是自己领悟的,哪有一出来干活就什么都知道的。”

撑筏也需要跟着师傅学,毕竟水火无情。“这个行业最快也要一两年才能出徒,要有一定悟性。”他印象最深的就是,师傅拿着根大竹竿,大喊着“用力撑”!

【中国微故事】最美溪流上紧跟“党员排”的撑筏人

“就像开车一样,第一反应就知道该往哪里走。”但撑筏需要两个师傅,前后配合,哪个不对劲了,就撑一下,筏子就出来了。

竹竿是很讲究的。这些竹筏都有当地海事部门签发的检验合格证,筏子4到6个月就要更换,而撑竿1个月就要换。在水位深的地方需要靠着石头借力,那些石头上的小洞都是业绩,洞打得越多,说明客流越大、效益越好。急流的地方需要多注意一点,特别是大水位的时候,一些急弯还是有点危险。“毕竟干了快十年了,也不是白干的。”

“党员排”在这个行业里是一个平常又特别的存在。许师傅说:“这些党员工友总会热心帮助我们,带头学习提高,带头争创佳绩,带头服务群众,带头遵纪守法,带头弘扬正气。”

【中国微故事】最美溪流上紧跟“党员排”的撑筏人

如果遇到无理取闹的,他会选择理解与忍耐;

如果遇到有孩子的团,他会忍着长长的一段水路,坚持不吸烟。

最爱和游客们唠唠家常,逗逗趣。毕竟,今天总是重复着昨天的故事。

行至九曲的最后一曲时,许师傅指着溪边一棵松树说,这是送客松,在和你们说拜拜了。

【中国微故事】最美溪流上紧跟“党员排”的撑筏人

“船到码头、车到站,祝大家一路顺风,下次有机会再来!”在旅程终点,许师傅和他的搭档笑着匆匆和大家道别,身影在溪流中慢慢远去……

【中国微故事】最美溪流上紧跟“党员排”的撑筏人

闲来轻笑两三声。平凡的人生,不平凡的奋斗,看似笑谈的哲理,亲身劳动的感悟,即便周而复始,也有鲜趣二三。这里是一片安好的晴天,在这片天空下,每一个普普通通的劳动者都能用双手撑起自己的美好生活。(记者:刘亮 杨兆荃 张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