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来自湖南安化的茶人肩挑黑茶参加第17届八大处中国园林茶文化节暨安化黑茶文化周开幕式。(张行健 摄)
中国日报网5月4日电(记者 张行健)“桑木扁担轻又轻, 挑担茶叶上北京”这首流传广泛的湖南民歌,表达了湖南人民对首都北京的深情向往。
2018年4月28日,安化茶人再一次挑起扁担,“行”万里路进京送茶,十两茶、百两茶、千两茶、万两茶齐齐亮相于八大处公园内,这也开启了第17届八大处中国园林茶文化节暨安化黑茶文化周的序幕。30余家来自湖南安化的名优茶企业将在北京八大处公园内沏茶待客,邀请八方游客体验安化黑茶的美妙滋味,在草木全面复苏的时节,营造禅茶意境。
活动现场,来自湖南省云上茶业有限公司的茶商向顾客展示黑茶制作技艺。(张行健 摄)
活动现场,来自安化的制茶师正在为大家制作百两茶,让游客亲身参与体会黑茶的工艺,让爱茶的茶友们知茶、懂茶,更能体会茶的历史文化和制茶背后的故事,开幕式主会场来自安化民间的特色茶歌茶舞,诠释黑茶的历史底蕴,真实反映茶乡人民风俗及生活。
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随着茶文化的发展与传承,越来越多历史文化被挖掘,封茶作为藏茶的重要手段,也被现代茶人所喜爱。封茶起于唐代,宋朝认同,元朝继承,明朝完善,清朝达到鼎盛时期。
古代封茶分为御茶、宫茶、贡茶、禅茶、官茶、商茶、民茶等七个等级,封茶经过20年以上的衍变后,会产生一百多种对人体健康有益的菌种,对人的延年益寿、抗衰老,对消炎、解毒、预防“三高”都有很好的效果。黑茶是采用湖南雪峰山脉茶区的大中叶群体品种为原料,因其卓越的品质令越来越多的人着迷,然而许多人对于黑茶还一知半解,黑茶市场也沉寂多时。
4月28日,来自湖南安化的俊俏小伙肩挑黑茶参加第17届八大处中国园林茶文化节暨安化黑茶文化周开幕式。(张行健 摄)
安化是中国黑茶之乡,先有茶,后有县,茶文化源远流长。据了解,国家级非遗安化黑茶制作过程需杀青、初揉、渥堆、复揉、烘焙等一系列流程,时间长达50天以上。
为了引导广大消费者健康饮茶,尤其是对黑茶的认识,推动和引领黑茶质量的提升,茶文化节期间还举办“八大处杯”民间斗茶大会——黑茶专场。大会通过专家初评与百姓品尝结合的方式,对海选黑茶进行初评、终评,最终评选出茶王、金奖、银奖以及最受百姓欢迎的黑茶。在斗茶舞台上设置泡茶茶席,在会场内布置百姓投票区域,达到推广传统黑茶文化、让京城百姓会品黑茶、爱品黑茶的目的。
同时,湖南省怡清源茶业有限公司推出“怡清源黑茶健康全国公益行活动”,面向全国社会各界招募1万名志愿者,通过函件报名、实地拜访、现场邀约等形式,免费赠饮怡清源高品质黑茶。据记者了解,这是全国范围内首次黑茶健康的公益活动,助力国家全民健康战略实施。
来自湖南省安化县晋丰厚茶行的茶商向顾客介绍黑茶文化。(张行健 摄)
近年来,安化县委、县政府立足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抢抓省特色县域经济重点县等政策机遇,把安化黑茶产业作为特色支柱产业和精准扶贫产业来打造,迅速成为省千亿湘茶战略的重要力量。
2017年,茶园面积达33万亩,实现茶叶加工量7.5万吨、综合产值152亿元、税收2.8亿元,行业地位快速提升,产品远销海内外。近年来,先后荣获全国重点产茶县、生态产茶第一县、茶叶科技创新第一县、茶叶税收第一县等称号。
此外,安化县委、县政府通过支持贫困农户发展茶园基地,引导全产业链参与精准扶贫,加强综合服务等措施助推精准扶贫。从2007年起累计整合涉农资金3.5亿元支持茶园基地建设,对老茶园改造、新建基地、种苗基地给予500-2000元/亩补贴,基地面积以每年2万亩以上速度增长。
据统计,安化县从事黑茶种植及关联产业人员35万人(其中贫困户8万余人),实现劳务收入30亿元,种茶、制茶、评茶、茶艺、包装、旅游、文化、广告等产业迅猛发展。
安化白沙溪茶业的茶夫卸下扁担,喜迎八方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