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的青岛期待“上合之声”

作者:赵新兵 张志龙 张旭东 苏万明 来源:新华社
2018-05-14 16:31:32

红瓦绿树,碧海蓝天,象征开放与合作的青岛栈桥,手臂般伸向辽阔的海洋。

随着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八次会议的即将到来,青岛将在世界目光聚焦下,展示其40年的“开放芳华”。

青岛是中国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从依托开放政策打造“中国制造”的“青岛样板”,到构建全方位开放格局,再到实施更高层次的“国际化+”行动,这个北方重要的港口城市,成为中国不断扩大开放并取得斐然成就的缩影。

一个月前,开放春潮涌动博鳌。初夏6月,“上合之声”将唱响青岛。

弄潮儿向潮头立 打造璀璨“黄海明珠”

修建于1892年的栈桥,今天已成为青岛对外开放勃勃生机的见证者。

开放带来进步。1984年,中央作出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决策。当年5月,青岛改革开放史上书写了极为重要的一页:青岛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青岛华和国际租赁有限公司宣告成立,这也是山东省的第一个外资项目。

通过开放之门,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在青岛落地开花。截至去年底,青岛累计实际利用外资超过600亿美元,大众、西门子、庞巴迪、亚马逊、高盛等141家世界500强企业在青岛投资271个项目。去年,青岛实际使用外资和增幅在全国计划单列市中名列前茅。

开放,也使青岛这个中国传统制造业基地得以“凤凰涅槃”。

不少青岛海尔的老员工都记得,1984年,集团前身青岛电冰箱总厂不仅发不出工资,还亏空147万元。张瑞敏上任后带人到德国引进技术,拉开了海尔铸就世界白色家电第一品牌的序幕。

“当年,青岛市就提出要把利用外资、引进先进技术、改造老企业作为对外开放的突出重点。”青岛市商务局副巡视员徐健说。

通过技术、资金的引进与合作,青岛一批制造业企业在对外开放大潮中迅速成长起来,以海尔、海信、青啤、双星、澳柯玛为代表的“五朵金花”开始闪耀海内外。

目前,青岛累计培育68个中国名牌、580个山东名牌、709个青岛名牌,成为中国名副其实的“品牌之都”。

在“引进来”的同时,众多青岛企业和品牌也不断迈出“走出去”的步伐。今天的海尔已在全球建立10大研发中心、108个制造工厂,产品遍及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自2009年以来海尔9次蝉联全球大型家用电器品牌零售量第一名。

中车四方的高铁和其他轨道交通装备,在经过引进、消化吸收和创新后,已经成为飞驰到世界各地的国际品牌。从非洲的坦桑尼亚、尼日利亚到亚洲的缅甸、新加坡,再到南北美的阿根廷、巴西和美国,中车四方的高品质轨道交通装备受到越来越多海外市场热捧。

在中车四方所在的青岛城阳区,一座以国家高速列车技术中心为核心的产城融合、宜业宜居的“世界动车小镇”惊艳亮相。

截至2017年底,青岛与全球215个国家和地区建立贸易往来;累计对外投资项目1542个,投资总额达295.5亿美元,涉及全球99个国家和地区。

青岛40年锲而不舍地拼搏,成就了“黄海明珠”的“颜值和气质”。2016年青岛进入GDP“万亿俱乐部”,去年总量更达到了11037亿元。

融入“国际朋友圈” 开放高地不断隆起

面对雾霾,有没有想过拥有这样的纱窗:通风效果佳又能阻隔PM2.5?在青岛国际院士港,就有这样神奇的纱窗。这是新加坡工程院院士希拉姆·罗摩衍那利用纳米材料研发的防雾霾纱窗,已在当地产业化。

自2016年成立以来,青岛国际院士港签约引进院士100多名。

“院士港确立了‘三三制’原则,即中国籍院士、华裔外籍院士和纯外籍院士各占三分之一,目的就是吸引更多海外院士项目在国内落地,为新旧动能转换提供国际创新驱动力。”青岛市李沧区委书记王希静说。

青岛国际院士港是青岛筑巢引凤、全方位对外开放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青岛市在科技、文化、旅游、体育等领域搭建平台,吸引国际高端资源入驻,深度融入“国际朋友圈”。

如今的胶州湾畔已建设了邮轮母港,打造中国北方邮轮中心。“欧罗巴号”“喜悦号”等世界豪华邮轮纷纷到访。自2015年开港以来,这个母港吸引了220航次邮轮,接待出入境邮轮旅客23万人次。

以2008年举办北京奥运会帆船比赛为契机,青岛打造“帆船之都”:克利伯环球帆船赛7次到访,沃尔沃环球帆船赛、世界杯帆船赛等国际品牌赛事纷纷登陆,自主品牌赛事快速成长。

对标瑞士少女峰等世界一流景区建设崂山风景区;对标好莱坞建设国际影视产业基地;促成德国青年足球训练体系全面进入青岛……

这都是青岛市实施国际城市战略的生动实践。2016年以来,青岛以“国际化+”行动计划为抓手,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加快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品牌之都”“帆船之都”“啤酒之都”等,已成为青岛一张张闪光名片。

普华永道新近研究编制的一份评估报告认为,青岛已经从初级国际城市,成长为承载着地区经济中心、国际资源聚集地和对外交流门户等职能的较高等级国际城市。

敞开胸襟,拥抱世界。

青岛这个“弄潮儿”手把红旗,勇立潮头,一个全面开放新格局呼之欲出。

从空中俯瞰,青岛从西向东地势逐渐升高,一直到中国海岸线上海拔最高的崂山,犹如青岛对外开放的高地不断隆起。

乘上合盛会东风 开拓崭新“筑梦空间”

今年6月,“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合之声”将唱响青岛。这对青岛的改革开放来说无疑是一次难得的良机,将大大提升青岛的知名度和开放度。

刚刚结束的上合组织外长会形成一系列共识,其中提到,各方主张继续发挥上合组织在促进区域融合发展方面的重要平台作用,深化“一带一路”等区域合作倡议和各国发展战略对接合作。

专家认为,这将给青岛发展带来新的巨大动力和开放良机。

5年前,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至今已有8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同中国签署了合作协议。

青岛积极探索建立“走出去”与“引进来”互动协调推进实施“一带一路”建设新模式。

去年,青岛先后在“一带一路”沿线26个国家举办了39场以“通商青岛新丝路、经济合作新伙伴”为主题的“丝路对话”活动,引进世界500强46家,“走出去”企业达1400多家。

上合组织成员国最近达成的共识,还包括“不断提升地区贸易便利化和互联互通水平,推动成员国务实合作走深走实。”中国海洋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曙光教授表示,在这一共识的落实中,青岛的区位优势将会得到更好发挥,“有重要的责任担当,也面临更多发展机遇。”

青岛目前已开通了中亚班列、中欧班列、中蒙班列、中韩快线和东盟专线5条国际班列。2016年至今,青岛港先后与吉布提港、埃及塞得港、马来西亚巴生港、俄罗斯圣彼得堡港等“一带一路”沿线港口建立友好港关系。青岛港集团董事长郑明辉说:“我们在‘一带一路’沿线的港口‘朋友圈’越来越广。”

青岛与上合组织实业家委员会共建了欧亚经贸合作产业园区。今年4月,商务部正式同意支持在该园区建设“中国-上合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这将进一步提升青岛欧亚经贸合作产业园在上合国家的影响力。”青岛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说。

数字显示,去年青岛与上合组织成员国贸易实现46亿美元,同比增长9.8%。到去年底,青岛在上合组织成员国投资设立74个项目,上合组织成员国在青岛累计投资项目162个。

40年来,青岛的发展得益于开放,未来,青岛经济要取得高质量发展,也必须始终挺立开放的潮头。

青岛市长孟凡利说:“开放始终是青岛城市发展的最大优势。”他说,青岛市将与亚太地区主要国际城市在金融、交通、旅游等领域广泛合作,提升国际影响力和现代化城市品质,奠定东亚地区国际贸易中心城市建设基础,初步实现新型国际海洋名城的目标。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奋蹄。

青岛,这颗美丽的“黄海明珠”必将在这个灿烂的6月,镌刻着上合峰会浓墨重彩的印记,再次乘风远航。(记者赵新兵 张志龙 张旭东 苏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