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文化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作者:匡贤明 来源:学习时报
2018-05-26 16:08:05

原标题:加快文化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今年一季度经济数据显示,我国文化产业保持了快速发展的态势。从产业发展趋势看,我国城乡居民文化消费需求正在全面快速增长,文化产业有望实现中高速增长,拉动潜在消费和投资。这就需要加快文化体制机制改革,释放文化产业发展潜力。这也是我国当前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任务。

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有望成为新的支柱产业

文化产业大发展态势明显。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物质生活质量的逐步改善,城乡居民越来越重视文化生活,城乡居民人均文化消费规模逐年增长,文化消费占消费支出的比重逐年提高。仅以电影为例,2015年我国电影票房达到440.6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8.7%;全年城市影院观众达12.6亿人次,同比增长51.08%。

在这个趋势下,文化产业保持了快速发展态势。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6年1季度数据,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4.7万家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6719亿元,同比增长8.6%,超出同期经济增速6.7%近2个百分点。其中,以“互联网+”为主要形式的文化信息传输服务增速最快、增长27.8%,文化艺术服务和文化休闲娱乐服务均增长25.0%,广播电影电视服务增长24.2%。

如果回顾过去几年的文化产业发展,可以看出,文化产业正在发挥经济增长新引擎的作用。从文化产业占GDP比重看,2004年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仅为3440亿元,占GDP比重2.15%;到2014年,文化产业增加值提高到24017亿元,占GDP比重提高到3.77%。预计到2020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比有可能超过5%。

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带来巨大的投资和消费需求。在文化消费支出上,我国城镇居民的文化支出占比从2004年的6.6%提高到2012年的7.3%。在文化投资上,随着影视演艺、体育运动、动漫游戏等新兴文化形态的出现和发展,文化投资大幅增长。《2015年中国文化产业资本报告》显示,过去两年文化领域的投资并购成为热点。2015年文娱产业并购案例达到204起,比2014年增长33.33%,涉及资产1736.14亿元,同比增长78.26%。文化消费与投资的不断扩大,使文化产业有望成为国民经济的新支柱产业。

文化产业成为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提供重要土壤。比如,以众筹形式出版图片、拍摄电影,改变了传统的文化形态;“网红”经济等引领新产业形态。尤其是在“互联网+”的助力下,不少“80后”、“90后”在文化领域创业创新,掀起了一阵一阵的浪潮,促进了文化领域小微文化企业发展。到2014年,我国小微文化企业数量占文化企业总数80%,从业人员占文化产业从业人员77%左右,实现增加值约占文化产业增加值的60%。加上200多万文化类个体创业者、经营者、工作室,文化产业对我国经济发展的贡献还会进一步提高。

文化领域仍面临着供给短缺的突出矛盾

尽管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较快,但从我国城乡居民文化需求快速增长的趋势看,文化领域的有效供给还不适应需求,供给短缺的矛盾还比较突出。与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相比,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还有比较大的差距。

文化供给短缺情况明显。总体上看,我国文化产业基础仍然相对薄弱,总量规模偏小,产业广度、深度、速度、质量、效益都需要明显提升。从现实情况看,文化领域的主要矛盾是有效供给不足。《中国文化消费指数(2013)》报告指出,我国文化消费的潜在规模约为4.7万亿元,而现在实际文化消费规模刚过1万亿元,缺口达到3.7万亿元。我国城镇居民文化消费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近年来一直处于5%左右,广大农村居民文化消费占比更低。相比之下,欧美发达国家文化消费占家庭消费的比例高达30%左右。一些中高收入的居民出国旅游,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考察和欣赏所在国的文化。在这方面,我们还有比较大的缺口。

文化产业发展面临体制机制掣肘。过去几年,我国在文化产业上推进出不少重大改革举措,有力地促进了文化产业的发展。但由于多种原因,文化产业发展还面临某些体制机制掣肘。比如,第一,文化产业的社会化、市场化程度还不高;我国文化产品流通领域已经开放,图书、音像分销、电影院等领域的市场主体已经多元化,竞争态势已经形成。但书报刊出版和广播电视等产业高端领域的市场开放还有较大距离。第二,全国统一、竞争、有序的文化大市场尚未形成,文化企业产品和服务对本地市场的依存度过高。第三,知识产权保护还相对薄弱。大量原创性的文化产品没有获得预期的回报。第四,文化产业与资本市场结合有待完善。尽管资本市场青睐文化产业,但也面临多方面的掣肘。比如,将媒体经营性资产分离出来并吸收社会资本,将面对大量关联交易、无形资产评估等问题。第五,市场监管如何进一步完善以适应文化产业发展新趋势,需要尽快破题。

加快文化体制结构性改革、释放文化发展潜力

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核心是改变投资消费失衡的格局,增加有效投资扩大有效供给,减少无效投资带来的产能过剩。也就是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立在消费结构升级的基础,把消费需求作为投资的重要引导。适应文化需求全面快速增长的趋势,需要加快文化领域的结构性改革,释放市场主体活力,扩大文化有效供给,提高文化产业占比,为经济转型升级提供新动力。

进一步加大文化产业的投资力度。这些年我国城镇文化固定资产投资额每年保持20%以上高速增长,投资拉动文化产业增加值快速增长。当前仍需进一步加大文化产业的投资。一方面,加快文化领域的投资体制改革,鼓励社会资本进入文化领域;重点是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放宽民间资本和外资进入文化产业的限制,除像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等重要文化机构外,原则上大多数文化产业都应允许各类资本进入。鼓励文化企业上市融资发展。另一方面,加大公共文化投资,扩大城乡公共文化供给。目前,我国城市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美术馆等已经向全社会免费开放,下一步需要加大这些场馆的文化载体投资,比如定期更新馆藏图书等。

加快建立统一的文化市场体系。文化无边界,需要打破条块分割和地区封锁,打破行业垄断,逐步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文化市场体系。同时鼓励文化企业兼并和重组,通过组建跨媒体、跨行业、跨地域的文化集团,优化文化资源配置。

推进国有文化企业改革。2015年9月,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推动国有文化企业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指导意见》。以实现“双效统一”为导向,需要加快国有文化企业改革,形成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资产组织形式和经营管理模式,发挥国有文化企业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引领和带动作用。

加快文化企业走出去。我国正进入以服务贸易为重点的“二次开放”新阶段,文化进出口重要性日益凸显。需要引导和鼓励有条件的国内文化企业积极进行海外投资,直接进入国际文化市场。在金融、财税、出入境管理等方面加快改革,为文化企业走出去提供优良的服务环境。

推进文化领域简政放权,释放文化企业活力。开展以简政放权为最大特点的新一轮改革,加快转变文化行政部门职能,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同时,进一步完善文化市场监管体制,把文化领域的知识产权保护放在重要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