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调研的5个过程和5个要求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2018-06-01 12:54:32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调查研究工作。中央政治局出台的八项规定,把“改进调查研究”摆在第一位。习近平总书记在一系列讲话和文章中,深入阐释了调查研究的意义、内涵、要求、方法等,形成了系统的调查研究思想,并且身体力行、亲力亲为,为全党做出了表率。在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调研的重要思想对促进党中央决策部署尽快落地意义重大。

习近平:调研的5个过程和5个要求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

“研究问题、制定政策、推进工作,刻舟求剑不行,闭门造车不行,异想天开更不行,必须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习近平总书记用“五个过程”简明而深刻地概括了调查研究的重大意义、科学内涵和基本要求,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调查研究的理论。

☞“调查研究是一个了解情况的过程。”调查研究始终是我们进行一切科学决策所必需也是唯一可靠的前提和基础。决策要科学,就要掌握全面真实、丰富生动的第一手材料,“真正搞清楚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真正搞清楚影响改革发展稳定的突出问题,真正及时了解人民群众的所思所盼”,必须深入调查研究,多层次、多方位、多渠道调查了解情况,做到“耳聪目明、心中有数”。

☞“调查研究是一个联系群众、为民办事的过程。”我们所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人民。调查研究要“身入”更要“心到”,通过“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了解群众在想什么、盼什么、最需要我们党委、政府干什么”。“真心实意地交朋友、拉家常,通过面对面交流,直接了解基层干部群众的所想、所急、所盼”。通过“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调查研究,使各项决策和工作部署集中民智、体现民意、反映民情。

☞“调查研究是一个推动工作的过程。”正确的决策离不开调查研究,正确的贯彻落实同样也离不开调查研究。“政策实施后要跟踪反馈,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完善”。“让改革发展稳定各项任务落下去,让惠及百姓的各项工作实起来,推动党中央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在基层落地生根”,必须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对真实情况了然于胸,使工作有抓手、破题有办法。

☞“调查研究也是一个自我学习提高的过程。”调研能力是领导干部整体素质的一部分。调研本身就是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的过程,是提高认识能力、判断能力和工作能力的过程,是加强党性锻炼、强化理想信念宗旨的过程。经常调研,“非常有益于促进领导干部正确认识客观世界、改造主观世界、转变工作作风、增进同人民群众的感情,有益于深切了解群众的需求、愿望和创造精神、实践经验”。

☞“调查研究的过程就是科学决策的过程。”调查研究就像“十月怀胎”,决策就像“一朝分娩”。正确的决策,绝对不是一个人或者一堆人,不作调查研究,坐在房子里苦思冥想就能产生的。调查研究“千万省略不得、马虎不得”。“情况搞清楚了,就要坚持从实际出发谋划事业和工作,使想出来的点子、举措、方案符合实际情况,不好高骛远,不脱离实际”。

总之,我们要认识到,调查研究,是对客观实际情况的调查了解和分析研究,目的是把事情的真相和全貌调查清楚,把问题的本质和规律把握准确,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研究透彻。

以调研实践推动历史性变革

“结论产生在调查研究之后,建立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治国理政中始终坚持“调研开路”。

☞推进党的建设必调研。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习近平总书记亲赴河北、河南兰考县调研指导,要求拧紧理想信念“总开关”、扎牢作风“篱笆”、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走好新时期的赶考路。推进“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分别视察浙江、安徽,作出明确指示。

☞作出重大决策必调研。作出和实施全面深化改革重大决策,习近平总书记赴广东、湖北、山东等地和军队系统调研,强调要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关系,提出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方法论。实施全面依法治国重大决策,习近平总书记赴福建、江苏等地调研,在江苏首次提出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动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习近平总书记赴重庆调研,强调新发展理念是指挥棒。

☞实施重大战略必调研。习近平总书记深入京津冀调查研究,提出谱写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京津“双城记”、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做出设立雄安新区的重大决策,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迈出历史性步伐。为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深入考察国内沿线省份以及相关国家。推动长江经济带建设,他又考察了沿江省市区,提出“共抓大保护、不抓大开发”的重要战略思想和正确处理“五大关系”的要求。

☞推进重大工作必调研。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调研时,强调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场硬仗。设立上海自贸区、海南自由贸易港,习近平总书记都亲临调研指导,谋划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推进意识形态工作、科技创新等,他都亲到一线调研指导。

☞破解重大现实问题必调研。为破解环保短板,习近平总书记赴北京、贵州、上海、湖北等地深入调研,强调要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为破解东北发展困局,习近平总书记赴东北三省调研,指出东北地区要确立“新发展理念”,坚持“深化改革开放”,“激发创新活力”,在此基础上找到一条“发展新路”。

☞关心百姓生计必调研。“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全面小康一个也不能少。习近平总书记无论到哪里调研,总要到困难群众家走一走、看一看。他走遍了全国每一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住房、养老、就业、医疗、教育,凡是百姓关心事都一一过问,“粮食够不够吃”“孩子上学要走多远”“家里是旱厕还是水厕”,群众生活的点点滴滴都挂念心中。

从调研中发现问题、认识国情、寻求规律,在调研中孕育新思想、谋划新战略、形成新举措,五年多来,习近平总书记到基层考察调研50余次,足迹遍布祖国大地。他在考察中的所见、所思,上升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习近平总书记为各级党政干部树立了光辉典范。

调查研究要求真务实

“当县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村,当地(市)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乡镇,当省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县市区。”深入一线、掌握第一手详细资料是习近平总书记的工作作风,也是他对党员干部的要求。他用“深、实、细、准、效”概括了调研要达到的5个要求,强调要求真务实。

☞调查研究要求“深”,要深入群众,善于与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社会各界人士交朋友,同群众一起讨论问题,倾听呼声,体察情绪,感受疾苦,总结经验,吸取智慧,抓住群众最盼、最急、最忧、最怨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调查研究要深入基层,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深入到田间、厂矿、群众和各社会层面中去,才能听到实话、察到实情、获得真知、收到实效。

☞调查研究要求“实”。到基层调研要深入了解真实情况,总结经验、研究问题、解决困难、指导工作,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多同群众座谈,多同干部谈心,多商量讨论,多解剖典型。要紧紧围绕调研主题,实事求是地安排考察内容;既要到工作开展好的地方去总结经验,更要到困难较多、情况复杂、矛盾尖锐的地方去调研解决问题。要保持务实作风,听实话、摸实情、办实事。

☞调查研究要求“细”。只有认真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才能深入分析问题,掌握全面情况。既要调查机关,又要调查基层;既要听取干部汇报,又要听取群众反映;既要解剖典型,又要了解全局。坚决摒弃“看盆景、出镜头、露露脸”的形式主义调研,善于从群众的“后院”和“角落”里发现问题、找准对策。

☞调查研究要求“准”。调查研究,包括调查与研究两个环节。衡量调查研究搞得好不好,关键看调研实效、看成果运用、看问题解决。结论要科学、准确,“不仅要全面深入细致地了解实际情况,更要善于分析矛盾发现问题,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规律性的东西”。

☞调查研究要求“效”。调研是要解决问题,调查结束后一定要进行深入细致的思考,进行一番交换、比较、反复的工作,把零散的认识系统化,把粗浅的认识深刻化,直至找到事物的本质规律,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办法,“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要切实可行,制定的政策措施要有较强操作性,做到出实招,见实效”。

在新时代,我们要深学笃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调研的重要思想,在调查研究上狠下功夫,不搞花架子,加强与改进调查研究工作,把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到实处。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作者:李志勇)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