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旬院士与“80后”小伙创业记

作者:盖博铭 来源:新华网
2018-07-13 20:24:10

新华社北京7月13日电 题:8旬院士与“80后”小伙创业记

新华社记者盖博铭

毛二可,年逾八旬;田刚印,“80后”……

一位是搞了一辈子科研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如今带领所在研究所部分研究成员创办公司,从事雷达系统、空天遥感等领域的技术与产品的研发、设计和制造。

一位是大学毕业不久的年轻人,即在租住的地下室里创业,研制出无人机飞行控制系统,所创办的公司,如今已成为无人直升机领域“顶呱呱”的企业。

同是北京理工大学的校友,同在一座城市创业……毛二可和田刚印“祖孙两代”创业记,正是北京加快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创新创业活力不断迸发的缩影。

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是北京的城市战略定位之一。近年来,北京围绕这一战略定位,不断出台政策措施,努力发展高精尖产业,增强首都发展新动能,探索超大城市优化发展新模式。

多旋翼、微小型固定翼、长航时固定翼……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田刚印创办的北京中航智科技有限公司厂房内,一排大小不一的无人直升机并排摆放。

短短几年时间,这家公司已经研制出300公斤级、1.5吨级、3吨级等不同吨位的无人直升机,应用于海关缉私、电网巡检、海上执法等领域。

创业也经历过爬坡期,田刚印在几近“弹尽粮绝”时拒绝了来自新加坡的35亿元资金支持。

“虽然我们急需经费,但无人直升机是国家航空工业实现弯道超车的重要环节,我们的技术必须留在中国。”说起当年的选择,田刚印淡然而坚定。就在快“揭不开锅”时,北京市政府为他们提供了5000万元资金支持。

“政府关键时候的支持,帮了我们大忙。”田刚印说。

中航智,是政府投入资金支持创新创业的一个案例——6月,北京市启动千亿级科技创新基金,专注于支持光电科技、新一代信息技术、纳米技术等高技术领域发展。

“三城一区”建设、对接重大科技计划、推进全面创新改革与中关村先行先试、集聚培养顶尖人才、构建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推进科技成果转化……这是《北京加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重点任务实施方案(2017-2020年)》提出的需要聚焦的6大任务。

2017年,215项任务和项目顺利实施,年度目标完成率超过96%。2018年,224项任务和项目正有序推进。

创新创业,需要孵化空间和生态链。截至今年5月底,北京市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大学科技园等科技孵化机构超过400家。活跃在中关村的天使投资人超过1万人,私募投资机构和创业投资机构管理的资金总额超过1.6万亿元。

如今,在中关村创业大街的咖啡馆里,在中关村前沿技术创新中心的路演现场,无数怀揣创业梦想的创客们畅聊着梦想、勾画着未来生活新图景。

“在不少高校,师生创业有时被视为不务正业。高校师生创业意愿不强、积极性不足,阻碍着我国高校成果转化。”曾在雷达系统及杂波抑制信号处理等领域取得过重大研究成果的毛二可院士认为,知识分子的责任不仅是创造知识、传播知识,还应让知识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2014年,在“京校十条”等政策支持下,毛二可院士及其他科研人员创业不用再有顾虑。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许强表示,北京市科技成果转化要抓源头与落地,紧抓大学、科研院所、专业化公司等主体,利用技术转移中心、孵化器等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同时要加强科技成果转化落地主要载体的建设,要有空间、有队伍、有政策。

毛二可院士创办的公司位于中关村科学城,田刚印创办的公司已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扎根落户。一南一北两个区域,正是北京市“三城一区”的一部分。

中关村科学城、怀柔科学城、未来科学城及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北京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主平台。2017年,这“三城一区”的生产总值占北京市的比重超过30%。

未来,中关村科学城将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和自主创新主阵地。怀柔科学城将建设世界级原始创新承载区。未来科学城将打造全球领先的技术创新高地。同时,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将进一步升级,成为高精尖产业主阵地。

创新驱动发展对北京的改变是显而易见的,曾经忙碌拥挤的中关村卖场已升级为众创空间,一系列新型科研院所和国家级科研实验室正拔地而起,智慧城市建设也在融入市民生活之中……

7月3日,“首都科技创新发展指数2018”发布:2005年至2016年,总指数得分从60分增长到114.44分,增长态势明显。

首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关成华分析,从数据来看,飞跃增长的创新绩效和不断优化的创新环境成为推动北京创新发展的“双翼”。同时,创新资源增幅相对较小,表明北京正迈入“速稳质升”的高质量发展阶段。

毛二可和田刚印,8旬院士与“80后”小伙,只是首都北京无数敢于创新、勇于开拓的科技创业大军的代表。

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作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北京,这座千年古都的创造力和发展活力正被不断激发、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