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医疗、养老、教育等民生领域改革不断提速,财力保障不断加强,我国已经织就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保障网。人社部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社会保险覆盖范围不断扩大。
以医疗制度改革为例,针对进口“救命药”买不起、拖不起、买不到等“痛点”,中央明确提出,相关诉求突出反映了推进解决药品降价保供问题的紧迫性,并要求有关部门加快落实抗癌药降价保供等相关措施。
今年4月和6月召开的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都进行了讨论,决定对进口抗癌药实施零关税并鼓励创新药进口,加快已在境外上市新药审批、落实抗癌药降价措施、强化短缺药供应保障。
事实上,近年来,我国医疗制度改革取得较大进展,包括实施了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全面推开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取消长期实行的药品加成政策等。除了医疗外,养老和教育等领域的改革也在逐渐加速,改革措施陆续落地。
此外,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稳步推进。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建立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合理均衡地区间基金负担。建立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确定和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工伤保险省级统筹稳步推进。待遇水平稳步提高,调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多数地区已经发放到位。提高全国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部分省份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基础养老金。
教育方面,我国近年来坚持教育优先发展,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持续超过4%。为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政府加大力度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教育投入继续向困难地区和薄弱环节倾斜。
教育部《2017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全国共有各级各类学校51.38万所,比上年增加2105所,增长0.41%。
“近年来,我国在养老、医疗等领域的四梁八柱的基础制度框架已经确立。”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关博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基本医疗保险报销比例,养老保险目标替代率位居中高收入国家前列。有力保障了城乡居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弱有所扶方面的保障要求。
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执行研究员张盈华也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近年来,通过建立现代养老和医疗保障体系,将对抗职工年老和疾病风险由单位责任转为社会责任,对推动国企改革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功不可没。
此外,从职工靠劳保、农民靠土地的传统保障形式,转向社会成员平等参与、权利与责任对应、政府兜住底线的现代社会保障形式,建立了包括城镇企业职工、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城乡居民的全覆盖的社会养老和医疗制度。
张盈华表示,随着“多层次”养老和医疗保险体系的形成和不断完善,个人自我保障的意识增强,与养老和医疗相关的金融市场也得以培育,延税型商业养老保险、延税型商业健康保险、养老目标基金等得以发展,注重长期、放眼长远的资产型社会正在形成。
“进入新世纪后,养老和医疗保障改革进入深水区,制度设计要求更加精准、制度实施要求更加有效。”张盈华建议,下一步,基本养老保险方面,加快推进基金省级统筹,切实推行中央调剂制度;完善经办信息系统,对接参保人员信息,重点做好灵活就业人员、自雇就业者等无雇主代扣代缴群体的连续参保和足额缴费工作,确保2019年1月1日起顺利实现社会保险费由税务部门统一征缴。基本医疗保险方面,总结医疗保险和生育保险合并的试点经验,在有条件地区扩大试点;总结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经验,尽快推出统一的失能鉴定和等级评定标准体系,着手研究长期护理保险的制度统一和全国推行问题;在国家医保局统领下加快推进三医联动改革。
日前,人社部新闻发言人卢爱红在介绍人社部下一步工作安排时指出,下一步将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具体实施办法,尽快启动资金缴拨工作。强化基金投资和监督管理。提升社会保险管理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