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医生方驰华:他用数字医学技术 创造生命奇迹
在我国首届中国医师节到来前,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又传喜讯,该院肝胆一科主任方驰华教授在第二届名医盛典上获“国之名医·卓越建树”称号。
“能用现代高科技和自己的科技成果诊治病人,对那些被疾病折磨的病人,带着痛苦和忧伤而来,带着康复和喜悦而回,这是我作为一名医生最大的幸福。”从中国医师奖到广东省劳动模范,再到“国之名医”,方驰华从医以来一直以“治病益人”为己任,创新性地将医理工交叉学科结合,研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腹部医学图像三维可视化系统,率先将三维可视化、3D打印等数字医学技术运用于复杂型肝胆胰相关疾病的诊疗,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生命奇迹。
曾被误诊险截肢 从小立志当个好医生
1958年,方驰华出生在湖北汉川一个偏僻的小乡村。高中时,参加完一场篮球比赛后,方驰华的右腿突然不能正常行走了,后经当地医生检查诊断为肿瘤。方父吓坏了,带着儿子到武汉的大医院检查。“医生说是癌症,要锯腿。我想来想去,如果把腿锯了,今后怎么生活?于是和父亲说‘我们回家’。”那天烈日当空,父亲弯着腰背着方驰华走在繁华的武汉街头上,两人心情差到了极点。
回到家,父亲请来了当地的一名“打师”(既会武术又会看病的民间医生)为方驰华治病。“打师”用刀片在方驰华的腿上划了个小口子,把火罐扣在了伤口处,不一会,伤口处流出了黑色污血。吃了几服中药,没几天,方驰华竟能下地行走了。
“如果那时把腿锯了,现在的生活不知是什么样?从那时起,我就立志要当一名好医生。”方驰华感慨说,他学医后才知道自己当时的腿病是剧烈运动后外伤下形成的骨膜血肿,因压迫神经导致不能行走。
有了这次经历,方驰华从医后一直保持着科学、谨慎的态度。“病人大如天,一次误诊就会给病人带来无法弥补的损害。”方驰华说。
为了实现成为一名好医生的梦想,方驰华一直努力着。1976年当兵入伍,人家去学开车,方驰华选择去卫生队。国家恢复高考后,他考上了空军医学院,毕业后去了部队医院,成了一名军医。
潜心研究三维可视化 提高手术成功率
辗转多家部队医院后,方驰华1998年调入第一军医大学珠江医院,2004年随医院集体转业,在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扎根。2002年,42岁的他已是教授、博士生导师,但总感觉自己“水平不够”,这一年,他考上了钟世镇院士的博士研究生。
钟世镇院士是中国“数字人”之父,“数字人”的开发为国家在人体解剖、航空、交通等领域的研究发挥了重大作用,然而“数字人”图像数据的来源仍基于尸体。为了将“数字人”技术转化为数字医学技术,为临床疾病进行个体化诊治,在钟世镇院士的指导下,方驰华对此开始了潜心研究。
联合了肝胆外科学、电子计算机图像处理、物理学、流体力学和影像数字学等多学科的专家,方驰华带领团队经过6年艰苦攻关,最终研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腹部医学图像三维可视化系统。
“以往外科医生多依靠CT和凭借经验对疾病进行诊断和抽象的二维评估,由于经验的局限性,往往导致诊断不精确甚至错误。”方驰华介绍,使用三维可视化系统既可以对手术前的方案进行设计、规划,反复“渲染”和修正,直到合适为止。三维可视化技术改变了传统疾病二维诊治的模式,改变了过去“摸着石头过河”,实现了现在“看着石头过河”,大大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
2009年3月,35岁的病人小彭进行体检,CT提示他患上晚期胰腺癌。小彭辗转多家三甲医院检查,结果依旧。他不甘心,从媒体得知方驰华的新技术,他仿佛抓住了最后一根救命稻草。“胰腺部位血管多而复杂,我们医院的影像检查也提示同样的诊断,他这个巨大肿瘤长在胰头部位,按影像结果判断,情况相当凶险,几乎已失去手术机会。”方驰华说。
这样的检查结果还有其他可能性吗?方驰华启用三维数字化医疗诊疗系统,结果给了大家一线希望:从三维影像上看,肿瘤虽大,但对血管管腔仅是压迫,而非侵犯,这意味着肿瘤未必是恶性,尚有手术机会。经过10多个小时的手术,小彭的肿瘤终被完整切除,后来病理检查是一种罕见的低度恶性肿瘤。
“数字医学”屡创奇迹 仁心仁术初心不改
在珠江医院肝胆一科不足20m2的医生办公室墙壁上挂满了锦旗,方驰华对上面的褒扬之辞既重视又看得很轻。他看重病人的评价,因为这是一名医生的荣誉;他看轻病人的褒奖,因为这是医生的职责。
“爸爸,我好辛苦啊!”病床上的阿欣(化名)模糊吐出几个字,此前她手术后已昏迷3个月。“醒了,醒了!”守在病床边的父亲惊喜地叫起来。
阿欣是一名不明原因昏迷16个小时的病人,而低血糖昏迷时间超过6小时,大脑将呈去皮层状态,永久成为“植物人”。
“病人入院时血糖浓度竟低到测不到,一系列检查均没有发现病变存在特征,由于病人昏迷,无法了解病史,病因一时成谜。”方驰华说,当时昏迷中的阿欣靠24小时静脉输注高浓度葡萄糖维持生命,稍微停注就会出现生命危险,但长期输注高浓度糖会引发严重并发症,非长久之计。
医院组织多次会诊,方驰华提出了弥漫性胰岛细胞增生症的判断。此病常规手术方法是以胰腺病理切片来排查病灶,可能出现胰腺已经“切尽”仍不能找到病灶的情况,手术存在巨大风险。经反复会诊及和病人家属商量,方驰华确定了手术方案。他摒弃常规方法,采用数字化微创技术进行手术,在三维可视化指导下分段抽取脾静脉血液测量血糖和胰岛素变化来确定病灶的位置,终于在胰腺体部找到了病灶。病灶切除3分钟后,患者血糖缓慢上升,手术成功!
十数年潜心研究,方驰华终得善果,他研究的数字医学技术成果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生命奇迹,央视“科技之光”栏目及省内外媒体多次以专题对方驰华的事迹进行了报道。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在方驰华的眼中,他还是一个“新生儿”,“5+2”“白+黑”工作是他的常态。在他的办公桌旁有一个特别的储存柜,柜子里存放着上百个移动硬盘。这些小小的硬盘里,存放的不仅仅是研究资料,更存放着方驰华做一名好医生的初心,存放着方驰华“治病益人”的宏大理想和抱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