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担试点重任 争当改革先锋

作者:徐军 来源:《中国改革报》
2018-08-15 16:21:15

□ 侯洁如

□ 本报记者 徐军

江苏省东海县是全国首批沿海对外开放县、全国农村综合实力百强县之一。近年来,东海县先后承担了国家、省、市多项农村综合改革试点任务,唤醒了“沉睡”的农村生产要素,激发了农村发展活力,积累了丰富的改革创新经验。

今年5月,东海县再次被农业部和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确定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县,获得又一张推动东海城乡统筹发展的国家级“通行证”。

记者日前就此专访了东海县县委书记朱国兵。

记者:近年来,东海县承担了多项国家、省、市级农村综合改革试点任务,能否简要介绍一下情况?东海何以成为试点对象?

朱国兵:近年来,东海县抓住全国农村土地流转规范化管理服务试点县和江苏省农村改革试验区建设的契机,大胆尝试、先行先试,在2011年开展了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2012年成立了全国首家县级农村产权交易所,实现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出租等流转交易,并随之健全了延伸至乡镇的产权交易中心,试验成果在江苏省范围内得到复制和推广,入选“江苏农业创新十大举措”。2014年,东海在江苏省率先建成农民征信体系;2015年,被江苏省确定为土地确权颁证试点县,获批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县;2016年获批财政部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县;今年,获批国家级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县。

东海县能承担如此多的试点任务我认为主要有四方面的原因。一是农业基础雄厚。东海拥有耕地面积180万亩,年产粮食百万吨、油料10万吨,实现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六连冠,全县120万人口中农业人口占90%以上,是远近闻名的农业大县。

二是生态环境良好。东海县地处连云港市区饮用水源地蔷薇河的上游,按规定不能发展高污染、高能耗的项目,让我们保持了良好的生态环境,为争取很多农村领域的改革试点打下了基础。三是前期改革成效明显。就像前面介绍的,我们很多的试点任务都取得了很明显的成效,这也使很多工作都有一定的基础。四是改革氛围浓厚。每次有重大改革我们东海都积极争取,因为我们想改革总会在现有的基础上向前走一步,往前走了总是好的,很多农村现有的发展瓶颈都能逐渐破除。

记者:东海的这些农村综合改革试点任务取得了哪些成效?

朱国兵:东海农村综合改革的主题是农村金融制度改革创新。按照中央和省市委的部署,按照“广泛调研、试点先行、全面铺开”的思路,我们探索出“打造两个平台,构建五大体系”的农村金融改革新路径。改革试验工作形成了既具有东海特色又可复制推广的改革成果,农村发展活力得到增强,农民也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

打造两个平台就是在县、乡打造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在村级打造农村金融综合服务室平台,切实激活农村资产、资源、资金,进一步拓展金融支农的服务领域。构建五大体系就是构建农村信用体系、农村信用担保体系、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农村金融监管体系和农村金融政策体系,着重解决农民贷款难、担保难等问题,进一步完善农村金融服务机制,降低农村金融风险,金融支农的生态环境不断优化。

记者:我们了解到,去年东海县获批国家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县。作为试点县,东海如何推进试点工作?如今一年多时间过去了,试点工作进展如何?

朱国兵:2016年5月,经竞争性立项,东海县被确定为“财政部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县”,获得财政部扶持村级集体发展试点项目资金3200万元。如何利用上级来之不易的资金,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力?面对这一崭新课题,东海县委改革办、农工办抢抓机遇、积极作为,改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开发引导,使这一国家级改革试点项目在东海县得到创新式发展。

县委改革办、农工办在全县36个经济薄弱村中选择10个村(每村扶持资金200万元)开展土地股份经营合作试点;选择20个村(每村扶持资金60万元)采取提供服务和物业管理方式试点发展集体经济,通过实施“三关六定四创新”等做法,促进了村集体经济迅速发展。“三关”就是严把项目立项关、严把生产管理关、严把收益分配关。“六定”定产权、定收益,定责任、定奖惩,定成本,定目标。“四创新”是全要素创新农村发展方式、高效力创新农村经营体系、多举措创新农业经营方式、强手段创新干部队伍选用。

在改革试点中,东海县涌现了三种村集体经济发展新模式:村集体领办模式。桃林镇各庄村、山左口乡新王庄村由村集体领办蔬菜、林果合作社,将村民拧成一股绳,抱团闯市场,拓宽了村集体和村民的增收渠道。大户承包模式。洪庄镇沟南村通过土地流转将570余亩土地承包给本地大户,搞鲜花、黄桃、葡萄等多种经营,放大土地资产价值,实现了集约化、规模化经营,提高了市场竞争力。资产租赁模式。一方面对现有资产进行更新、改造、承包、租赁,提高存量资产利用率,增加村集体资本经营收益。另一方面通过新建临街门面、小商品市场、标准厂房等,以收取租金或管理费等方式增加集体收入。石梁河镇葛沟村利用村集体存量建设用地,新建门面房用于出租,收取租金增加村集体收入。

记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集体经济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保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工作的开展对于东海县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影响?

朱国兵:通过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项目的实施,东海县在农业经营体系建设、现代农业建设投入、农业经营方式转变、农村劳动力资源分配等方面得到了创新,在促进村集体和村民共同发展方面实现了“两个得到”和“两个更加”。

一是村集体经济得到快速发展。通过有效利用财政扶持资金,全县30个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试点村增加了村集体经营性资产,为村集体增收提供了持续稳定的收入来源。30个试点村共新增大马力农机具20台套,粮食烘干能力20000吨,优质稻米生产基地1100亩,高效林果种植800亩,设施农业2000亩,高效渔业养殖基地500亩,购买门面房8套,联建标准厂房1栋。项目实施完成后,30个试点村可年增加村集体收入640万元。

二是村民收入得到迅速增长。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坚持以推动群众共同致富为出发点和立足点,带动村民建设设施大棚184栋、种植玉米和水稻良种1375亩、杭白菊1300亩、葡萄481亩、黄桃274亩。实现村民收入增加6300万元,带动3657人脱贫致富。通过流转土地,改变了一家一户耕种的农业传统种植模式,解放了土地上的劳动力。村集体优先安排本村低收入户参加务工劳动,获取相应的劳务报酬,也加快了贫困群体脱贫致富的步伐。由村集体牵头成立的合作农场或合作社优先从本村低收入户中安排劳动力参加劳动,按工日领取劳动报酬,每人每年可获得4000元以上的收入。李埝乡辉山村、五联村种植杭白菊1300亩,每年菜花季节需支付菜花工人劳务报酬50万元,村民收入增长迅速。

三是村级管理更加规范有序。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项目的实施,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也增加了村集体为民服务的能力,为改善村容村貌、新办村集体公益事业提供了资金支持,极大地改善了干群关系。对集体资产投资、经营、收益分配等涉及农民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都由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决定,有效地遏制因资产处置不公、收益分配不平等问题引发的上访现象。2017年以来,在村集体经济发展方面,全县30个试点村实现“零上访”。

四是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更加完善。试点村结合实际,采取集体领办合作农场、农机服务合作社、土地股份合作社等形式,农户以承包土地经营权流转获得固定流转费收益(也相当于保底分红),参加劳动的人员则领取工资,村集体通过财政资金的投入,完善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购置了农机等农业生产设备,增加了村集体经营性资产,通过自主经营、委托经营、租赁经营、联合经营的不同方式,获得收益,壮大了村集体经济,丰富了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管理体制。

记者:当前我国农村改革已进入深水区。农业部今年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作为农村改革的第一场硬仗。作为新确立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县,东海县如何围绕改革任务,确定改革的突破口打赢这场硬仗,为全国总结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经验?

朱国兵:今年,我们被农业部和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确定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县。目前,东海县试点工作方案已上报待批。此次改革试点工作,东海县将从开展清产核资、界定村集体资产所有权、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确认、资产量化、股权设置、股权管理、登记造册等环节重点探索,并在条件具备的村适度探索赋予农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试点。在全县19个乡镇每个乡镇选择1个村作为改革试点村,目前已制定下发《关于推进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并结合开发区葛宅村、青湖镇青南村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的经验和做法,编写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操作流程。组织试点村支部书记、会计,乡镇分管领导共84人参加市委农工办举办的业务培训班,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年内完成19个行政村试点工作,明年全面推开,2018年底,形成可供推广复制的工作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