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等互利合作绘就中非命运共同体建设蓝图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8-09-14 15:22:03

2018年9月3-4日召开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掀开了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的历史大幕,为中非传统友好关系在新时代发展奠定了基础,指明了方向。以平等、互利为基础的中非合作将继续推动中非关系不断迈向更高发展水平,在新时代谱写中非命运共同体建设的华丽篇章。

一、中非合作是平等与互利的辩证统一

中国和非洲同属发展中国家,中国对非洲既没有殖民历史包袱,也没有要控制非洲的现实战略私心,这是研判中非关系的最基本着眼点。长期以来,中国在发展对非洲关系时,始终把非洲当作亲朋友、亲兄弟、亲伙伴,中非天然同盟并没有因为国际体系变动或中国在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中的地位变化而发生任何改变。中方提出的“五不”原则通过重申中国对于非洲发展主导权和发展道路的充分尊重,系统诠释和总结了中非平等的理念与实践。中非合作发轫于20世纪中叶双方在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进程中的相互支持,铸就了以万隆会议、坦赞铁路为代表的诸多历史丰碑。随着时代发展,中非合作在深度和广度上日益升级,从单纯以意识形态为基础的政治合作逐步拓展到囊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安全等多个领域的互利合作。平等为互利定义了发展方向,互利为平等夯实了存在基础,二者的辩证统一构成了中非合作的本质特征,亦是中非合作的最突出优势。

二、中非合作是“中国方案”助推非洲自主发展的实践

非洲自获得政治独立以来,一直积极探索通往现代化的道路,但受制于殖民统治遗留的畸形经济结构以及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加之“私有化”、“自由化”等外来“处方”的干扰,大多数非洲国家长期未能走出欠发达的泥沼。有鉴于此,自非洲发展新伙伴计划出台以来,发展的自主性开始成为非洲国家高度关注的议题。中非合作充分满足了非洲的发展需求。中国在充分尊重非洲发展自主性的同时,还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大力支持非洲发展。特别是在助推非洲联盟《2063议程》落实的进程中,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在资金、技术、装备、人才等方面为非洲提供了一揽子的“中国方案”,建成了一批以蒙内铁路为代表的质量过硬、效益良好的民生工程,有效地带动了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此外,中国在政党建设、社会治理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也为非洲国家探索如何在多族群基础上推进社会整合和国家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参考。纵观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历史,中国通过全面分享发展的红利,为非洲加速迈向工业化和现代化保驾护航。

三、中非合作是非洲支持中国改革开放的着力点

非洲在搭乘中国发展快车的同时,也为中国持续推进改革开放提供了强有力支持。中非传统友好关系本身就是中国对内加强改革、对外扩大开放在海外的逻辑延伸和主要成果体现,因此中非合作的深入发展对于中国的改革开放具有不可忽视的积极意义。从政治层面来看,非洲不仅在联合国安理会改革、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反对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等重大国际问题上与中国密切合作,而且在涉及领土、人权等议题上坚定地支持中国维护核心利益,为中国的改革和发展赢得了宝贵的外部环境。从经济层面来看,非洲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充足的年轻劳动力、庞大的消费市场,中非互补性强,合作潜力巨大。可以预见,随着中非关系的日益密切,非洲日后必将在中国的国家发展战略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以义为先,义利并举”的中非合作全面突破了此前外部世界在开展对非关系时塑造的以“控制”和“援助”非洲为主要内容的传统关系范式,开创了发展中国家间深入开展平等互利合作的全新局面。随着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开启中非合作的全新征程,以“平等”原则为基础的理念共同体、以“互利”为依托的利益共同体将为中非传统友好关系的发展提供与时俱进的内涵与永葆生机的活力,共同绘就中非命运共同体建设的宏伟蓝图。

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 邓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