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调查显示:中国人对日印象持续回暖

来源:人民中国
2018-10-13 08:21:18

2018年中日关系调查数据结果显示,中国受访者对中日关系发展以及对日本的感情持续改善。但总体上,中国受访者对日本的印象和对当前中日关系的认识,仍是消极评价高于积极评价。调查数据也显示出,中国受访者对中日之间军事安全现状的担忧有所上升,但仍然希望中日可以在军事安全方面加强合作,共同构筑稳定的东北亚秩序。

最新调查显示:中国人对日印象持续回暖

2018年10月11日,由中国外文局和日本言论NPO共同实施的第十四届北京-东京论坛“中日关系舆论调查”结果在东京发布。中国外文局副局长(中国国际出版集团副总裁)高岸明、言论NPO代表工藤泰志、庆应义塾大学综合政策学部教授加茂具树、零点有数数字科技集团董事长袁岳出席发布会。

高岸明对中方调查数据、调查基本情况和主要调查发现进行了说明。本年度中方调查于2018年8月27日至9月11日进行。调查样本包括来自北京、上海等10个城市的1548名城市居民。日方调查为9月1日至22日,共调查人员1000名。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受访者对今年中日关系发展,以及对日本的感情变化与当前中日关系保持改善向好势头较为一致。日本的被调查者对中国印象也有相应改善。

本次发布会吸引了中日两国超过40家媒体以及关注民调的各界人士近百人参加。有媒体人士表示,论坛连续14年进行专项调查,具有很高的权威性,值得重视。

作为北京-东京论坛的重要组成部分,中日关系同步舆论调查自2005年首次实施以来,已成为反映中日两国民意、增进相互了解的重要途径,也为论坛提供了重要的民意参数和讨论话题。

核心结论

2018年中日关系调查数据结果显示,中国受访者对中日关系发展以及对日本的感情,与当前中日关系保持改善向好势头较为一致:受访者对日本的印象呈现持续回暖态势,认为两国关系好转的受访者增多,对未来双方关系走向更为乐观,中日双边关系重要性也得到越来越多中国受访者认可。中国受访者对日本的好感度在多个领域呈上升趋势。但总体来看,中国受访者对日本的印象和对当前中日关系的认识,仍是消极评价高于积极评价。同时,选择“说不清”的受访者比例较前两年明显增加。调查数据也显示出,中国受访者对中日之间军事安全现状的担忧有所上升,但仍然希望中日可以在军事安全方面加强合作,共同构筑稳定的东北亚秩序。

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出,由于双方的努力和两国关系的持续改善,中国受访者对日本的感情出现明显好转,但在一些方面仍是负面评价高于正面评价。面对国际环境的巨大变化,不少受访者的态度和认知表现出一定程度的不确定。目前中日关系正处于承前启后的重要节点,中日双方还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扭转公众看待对方持续多年的负面评价占据多数的态势,创建符合时代潮流的新型中日关系。

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员金嬴对本次调查报告进行了分析和解读。

2018年国际形势继续发生深刻复杂变化。经济全球化出现波折,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抬头,国际秩序和多边贸易体制受到冲击。与此同时,东亚地区在区域和平与经济共同体建设方面也出现了一些积极动向。2018年5月中国总理李克强成功访问日本;9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会见。两国关系历经曲折,重回正常轨道的势头值得双方珍惜。2018年适逢《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0周年,作为世界主要经济体和地区重要国家,中日应该共同担负起责任、为维护世界和地区和平稳定和发展繁荣发挥建设性作用。在两国关系改善发展迎来重要机遇的当下,回顾《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0年的历程,总结相关经验教训,分析舆情民调信息,将有助于推动两国继续相向而行,保持改善向好势头,有助于推动两国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创建符合时代潮流的新型中日关系。

1.金嬴:2018年中国公众对日本的印象及两国关系的评价持续好转,显现出积极态度。但从总体看,为扭转持续多年的负面评价占据多数的态势,中日双方还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为公众树立两国共促和平发展,共谋世代友好的信念和信心。

最新调查显示:中国人对日印象持续回暖

2018年,中国公众对日本总体印象持“很好”和“相对较好”的比例为42.2%,较2017年上升10.8个百分点,印象“不好”和“相对不好”的比例为56.1%,较2017年下降10.7个百分点。虽然目前消极印象的比率仍然超过积极印象,但是二者之间的差值在快速缩小。

对于当前的中日关系,中国公众积极评价有所上升,选择“好”或“比较好”的比率从2017年的22.8%上升为30.4%,消极评价有所减少,选择“差”或“比较差”的比率从2017年的64.2%下降为45.1%。总体上依然持续消极评价占据多数的态势。此外值得关注的是,中国公众选择“说不清”的比例较前两年明显增加,上升为24.3%(2016年7.4%,2017年12.9%)。

对于过去一年两国关系发展的态势,选择“相对变好”为30.2%,较2017年增加15.5个百分点;选择“相对变差”为24.1%,较2017年下降20.4个百分点;选择“没有明显变化”的比率最高(42.7%),较2017年上升5.7个百分点。

最新调查显示:中国人对日印象持续回暖

去年以来,中国民众对日本的国民感情的变化

对于过去一年两国国民对对方国的感情,40%的公众选择“感情好转”,较2017年上升19.6个百分点;31.3%选择“没有变化”,与2017年持平;26.4%的公众选择“感情恶化”,较2017年下降23.3个百分点)。

对于未来的中日关系,选择“相对变好”与“变好”的占据多数(38.2%),较2017年增加9.5个百分点;其次是选择“没有变化”(34.1%),与2017年持平;再次是选择“相对变差”与“变差”(18.2%),较2017年下降11.5个百分点。

调查数据显示,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后,中国公众对中日关系重要性的认可度出现了大幅度的变化。2010年达到92.5%的峰值后,至2014年这一数字连年下跌,五年间下降了近三成。2015年后,在两国关系总体回稳改善的趋势下,这一比例止跌回稳,2018年较2017年进一步增长,超过七成(74%)的中国公众认为中日关系“重要”或“比较重要”。在原因上,日本作为“重要邻国”(61.3%)及“重要贸易伙伴”(58.8%)的因素占比最高。

2.金嬴:2018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0周年。条约以法律形式确认了1972年《中日联合声明》的各项原则与两国和平友好的大方向,为中日关系树立了重要里程碑。当前,中国公众对两国的和平合作予以认可和期望,但与此同时,面对国际经济环境与和平环境的巨大变化,他们的态度和认知也表现出了一定程度的不确定。这进一步表明目前中日关系正处于承前启后的重要节点,如何在两国间加强沟通,增信释疑,对于开创两国关系的新局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最新调查显示:中国人对日印象持续回暖

《中日和平友好条约》哪些内容应继续发扬下去

调查显示,《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的主要内容和精神被中国公众广泛认同。认为“应继续发扬下去”的内容,如“缔结双方应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发展两国间持久的和平友好关系” (64.9%)和“用和平手段解决一起争端,而不诉诸武力和武力威胁”(64.2%)的比率均超过六成,“任何一方都不应在亚洲和太平洋地区或其他任何地区谋求霸权,并反对任何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努力”的比率超过半数(53%)。同时,绝大多数(83.4%)中国公众认为条约的诸条款在两国间“大部分”和“一定程度”地得到了实现。由此可见,中日和平友好既是大势所趋,亦是人心所向。

最新调查显示:中国人对日印象持续回暖

改革开放促进了中日友好往来吗

2018年也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改革开放政策实施后,中国的经济与社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中日友好往来的物质基础与沟通渠道也迅速增加。双边密切的经贸和人员往来对两国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调查数据显示,71.4%的受访者认为中国的改革开发政策对促进中日政府间友好关系起到了积极作用。

展望未来,中国公众希望中日两国和平合作,共创共享光明未来,但面对当前国际经济环境和和平环境发生的巨大变化,在态度和认知上又表现出一定程度的不确定。例如,在对中日关系未来发展的价值观认识上,“和平”与“合作发展”被中国公众视为“最为重要的价值观”,选择“和平”的比率为53.4%,选择“合作发展”的比率为49.8%,与2017年持平。

与此同时,表示“希望两国能够实现和平共处、共同发展,但不确定是否能实现”的中国公众较2017年小幅增加,超过半数(53.7%);相信“中日实现和平共处、共同发展”的中国公众保持在三成水平(29.9%),与2017年持平。

最新调查显示:中国人对日印象持续回暖

发布会出席嘉宾

中国公众的不确定感还表现在对于“为构建一个和平稳定的秩序,中日两国是否应该构建更加牢固的新型合作关系”的态度上。持积极态度,选择“应该”的比率为63.5%,较2017年下降了10个百分点;选择“说不清/不知道”的比率为24%,出现明显的增幅(2017年低于10.7%)。

对于中日两国在亚洲事务上的合作,越来越多的的中国公众(70.4%)表示支持,较2017年上升12.1个百分点。具体合作的议题聚焦在:朝鲜半岛完全无核化(40.4%),构建朝鲜半岛和平与朝鲜的经济发展(26.2%),节能技术,风力、太阳能发电等可再生能源方面的合作(25.1%)等。

中日关系不是单纯的双边关系,受多种因素影响。总体上中国公众的外交平衡感较强,在中日美三边关系中,认为“中日关系与中美关系同样重要”的比率最高(46.6%),较2017年上升6.3个百分点,认为“中美关系比中日关系重要”的为31.5%,较2017年下降6.8个百分点;在中日韩三边关系中,认为“中日关系与中韩关系同样重要”的比率也是最高(48.1%),较2017年上升3.8个百分点。

关于对中国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国家,选择日本的比率变化显著(18.2%),较2017年上升6.2个百分点,与选择美国的比率(23.3%)差距缩小;选择俄罗斯的比率最高(30.9%),与2017年持平,选择东盟国家的比率(1.5%)下降明显,较2017年减少5个百分点,低于韩国(2.1%)。

对于未来十年各国在亚洲地区的影响力变化趋势,选择“增强”的国家顺序是:中国(88.3%)、俄罗斯(49.4%)、美国(42.4%)、日本(36.4%)、韩国(22.7%)、印度(19.1%)。

3.金嬴:中日两国比邻而居,双边关系既重要又复杂、敏感,历史、领土与安全等三大问题尤为突出。近两三年来,由于日本政府调整外交政策,在历史问题上采取克制姿态,中国公众的态度有所缓和。与此同时,对领土争端和安全保障问题的关注度以及对日本的警戒意识有所上升。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公众对于日本在地区安全方面的影响力愈发具有明确的认知。当前,包括东北亚在内的亚洲地区正处于安全体制的深刻调整时期,如何以建设性方式妥善管控两国存在的分歧和问题,以开放性思维建设共同、综合、合作与可持续的地区和平与安全,成为今后两国关系中必须认真思考和有所行动的课题。

最新调查显示:中国人对日印象持续回暖

应如何看待历史问题的解决与中日关系之间的联系

历史问题对中日关系的深层心理影响依然突出。在对日本不好印象的原因选择上,居于首位的是“日本对侵略中国的历史没有真诚地道歉和反省”,比率为54.7%。对于历史问题的现状,46.8%的中国公众认为“历史问题没有解决,是中日关系决定性的大问题”,较2017年下降9.5个百分点;认为“某种程度上得到了解决,但仍旧是个大问题”的为43.3%,较2017年上升12.4个百分点。

最新调查显示:中国人对日印象持续回暖

历史问题对当前与今后中日关系有怎样程度的阻碍

在历史问题与中日关系的相关性上,43.5%的中国公众认为“历史问题不解决,中日关系就无法发展”,较2017年下降7.5个百分点;认为“随着中日关系的发展,历史问题会慢慢得以解决”的为43.9%,较2017年上升10.8个百分点。

关于“中日间需要解决的历史问题”,中国公众首选“日本对侵略战争的认识”(62.2%),其次是“日本对南京大屠杀的认识”(52.2%),再次为“战争赔偿、慰安妇及强征劳工问题”(44.3%),“历史教科书问题”(40.9%)。

近十年来,以钓鱼岛问题为代表的领土争端持续被认为是阻碍中日关系的最主要问题,2018年比率为55.3%。钓鱼岛问题也是中国民众对日本持负面看法的第二大原因(50.5%),仅次于历史问题。

与此同时,围绕领土争端,中国公众对未来因此发生军事冲突的忧虑有所增加,选择“未来会发生”的比率为44.2%,较2017年增加了6.9个百分点。

对于领土争端的解决办法,“为守卫领土,应该加强中方的实际控制”的认同度最高,为61.7%,较2017年下降5.8个百分点,其次是“通过外交谈判,让日本承认存在领土争端”(57.9%),再次是“两国应尽早通过协商争取和平解决”(47.8%)。认为“诉诸国际法庭,依据国际法裁决”的比率较2017年明显下降(7.5%),较2017年下降了16.9个百分点。

最新调查显示:中国人对日印象持续回暖

为避免两国间的偶发性军事冲突,建立海空联络机制的措施充分吗

2018年6月,中日两国启动避免偶发性军事冲突的“海空联络机制”。对于这一机制的有效性,中国公众选择“充分”的为50%,选择“不充分”的为26%,选择“不知道”的为23.5%。

过去一年,中国公众对外部军事威胁的危机感、对日本军事威胁的危机感均有所增加。调查数据显示,中国公众认为“存在对中国构成军事威胁的国家或地区”的比率为68.7%,较2017年增加9.6个百分点。在被问及具体国家或地区时,日本继续居首(79.4%),较2017年增加11.8个百分点,其次是美国,比率为67.7%,与2017年持平。

最新调查显示:中国人对日印象持续回暖

为什么感觉日本对中国是威胁

在感觉日本构成军事威胁的理由中,中国公众首选“日本与美国联手在军事上围堵中国”,比率为70.1%,较2017年下降9.4个百分点;第二位是“日本曾发动过侵略战争,至今仍存在否认和试图掩盖历史事实,淡化反省和道歉的倾向”(64.6%),较2017年上升10个百分点;第三位是“日本长期侵占中国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并在该领土争端中否认存在争议”,比率为54%,与2017年持平。

过去一年,朝鲜半岛局势诸多变化。关于“朝鲜无核化”问题,49.2%的中国公众肯定外交努力的作用;另有36.6%的受访者认为外交手段虽然是解决问题的手段,但是尚不够充分;只有5.7%的受访者认为外交努力无益于解决实际问题。调查结果显示,“朝鲜半岛无核化”是中国公众最为期待的中日合作事务(40.4%),对中日合作“构建朝鲜半岛和平与朝鲜的经济发展”的期待也抱有一定的期待(26.2%)

关于打造东北亚国家新型地区安全合作架构的问题,59.7%的中国公众认为“需要东北亚安全保障常设平台”,较2017年增加了上升了11.4个百分点。在参加国家的选择上,首位为中国(90.7%);日本位居第二(69.2%),较2017年增加14.7个百分点;美国位居第三(65.4%),较2017年增加17个百分点;俄罗斯位居第四(55.4%),与2017年持平。

4.金嬴:当前,经济全球化出现波折,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抬头,国际秩序和多边贸易体制受到冲击。互利合作是中日关系向前发展的动力。中国公众认可经济因素作为两国关系基本面的重要性,认为两国经济合作互补性强,对两国经贸合作回暖的信心明显回升。多数中国公众对全球化和世界自由贸易体制持肯定性评价,对中日合作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建设东亚经济共同体,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态度明确。

最新调查显示:中国人对日印象持续回暖

为什么认为中日关系对中国重要

在中日关系对中国重要性的认识上,中国公众认可经济因素对两国关系的作用和意义,选择“日本是全球第三大经济体,是中国的重要贸易伙伴”的比率为58.8%。对于两国经济合作的互补性,中国公众具有较为清醒的认识。

最新调查显示:中国人对日印象持续回暖

关于中日之间的经济关系,您更倾向于哪边

在对中日经济“合作与竞争关系”的看法上,选择“两国经济互补性强,可以实现合作共赢”的比率61.5%。调查数据显示,中国公众对两国经贸合作回暖的信心明显上升,67.4%的公众受访者认为未来中日经贸额“将会明显增加”或“将会有所增加”,较2017年上升30.7个百分点,近乎倍增。

稳定良好的政治关系对于两国经贸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调查结果显示,关于促进中日经贸关系发展的有效措施,中国公众首选“改善两国政府关系”,比率为42.8%;“加强企业间的务实合作”为39.5%;“保持相关法律法规的稳定性”为34.4%、“实现中日FTA(自贸区)和EPA(经济合作伙伴关系)”为31.1%。

最新调查显示:中国人对日印象持续回暖

全球化是否是件好事

中国公众对推动贸易自由化和维护多边主义态度明确。调查结果显示,61.2%的受访者认为全球化是一件好事,80.5%的受访者认为今后世界自由贸易和WTO多边体制的国际合作“非常重要”或“比较重要”。

关于中日在共同维护世界自由贸易体制上的合作,46.1%的中国公众希望“早日实现中日韩自由贸易区(FTA)”,希望“中日双方可以在‘一带一路’框架下进行合作”为43.7%;“中国加入TPP11”为41.6%;“日本加入亚投行”为38.9%;“早日就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达成协议”为38.6%。

金嬴:近几年中国公众对日本的印象逐渐改善,有访日意愿的比例继续增加,但总体上绝大多数中国公众尚不具有亲身体验日本的经历和直接与日本人交往的经验,未来中日民间交流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中国公众看重民间交流,对过去一年民间交流的肯定性评价增加。相互接受留学生与媒体对话是最受认可的民间交流方式。绝大多数中国公众认为本国媒体的报道客观公平,对改善中日关系发挥积极作用。

近几年中国公众对日本总体印象呈现出逐年向好的趋势,2018年调查数据表明,42.2%的中国公众对日本整体印象“非常好”和“比较好”,较2017年上升10.7个百分点。

在正面印象形成的具体因素上,选项集中于三项:“日本经济发达,国民生活水平高”(51.6%)、“日本人讲礼仪、懂礼貌、文明程度高”(49.2%)、“日本环境优美”(45.3%)。在“有机会去日本”的意愿上,表示“想去”的比率为43.8%。对于选择“想去日本”的中国公众,旅游观光最具吸引力(83.3%),其次为“购物”(54%)。

超过七成(74.2%)的中国公众认为民间交流对改善发展两国关系具有重要作用。对于民间交流的现状,中国公众的肯定性评价增加,48.6%的中国公众认为“过去一年中日民间交流活跃或比较活跃”,超过否定性评价(44.2%)。

最新调查显示:中国人对日印象持续回暖

在改善发展两国民间交流方面,“相互接收留学生”(41.4%)与“媒体交流”(38.8%)受到最多积极评价,其中“相互接收留学生”上升7.4个百分点,“媒体交流”下降7.2个百分点。此外“文化、音乐、艺术等交流”(28%)受到的重视程度继续增加,较2017年上升6.2个百分点。另一方面,绝大多数中国公众不具有亲身体验日本的经历(81.3%)和直接与日本人交往的经验(91.1%),中日互为近邻,未来民间交流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在获取信息渠道上,中国公众获取日本信息的最主要的渠道是本国的新闻媒体。调查数据显示,87%的中国公众通过接触中国媒体(电视、报纸、杂志、网络等)了解日本信息。在各类新闻媒体中,电视媒体影响最为广泛(60.3%),其次是网络媒体尤其是移动设备(33.9%),报纸的影响力仅为4.8%。

关于中国新闻媒体报道日本和中日关系的客观公平程度,80.6%的中国公众予以认可,较2017年上升5.6个百分点;86.6%的中国公众认为中国媒体对改善中日关系和促进两国民众相互理解做出贡献,较2017年上升8.8个百分点。对于有关中日关系的网络言论,86.9%的中国公众认为“确切”或“大体”反映民意,较2017年上升5.2个百分点。

2018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0周年。一方面,国际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另一方面,在双方共同努力下,中日关系正步入正常轨道,面临改善发展的重要机遇。在这一承前启后的重要节点上,中日双方要从两国人民根本和长远利益出发,牢牢把握和平友好合作的正确方向,推动两国关系行稳致远,共同担负责任,为维护世界和地区和平稳定和发展繁荣发挥建设性作用。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