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亮山乡

来源:河南日报
2018-10-19 09:35:30

从卢氏县城向南来到横涧乡红岩村,抬眼望去重重叠叠的远山次第延伸,不远处是正在建设中的蒙华铁路,卢氏220千伏变电站就坐落在这里。

“长期以来,卢氏县都只有低电压等级的110千伏线路长距离供电,线路损耗大,供电可靠性低。”10月16日,河南送变电建设有限公司的闫海洋说,“为什么迟迟没有建设220千伏电网?这和卢氏地广人稀多山的自然条件和长期贫困的历史背景有关。”卢氏县“八山一水一分田”,电网线路大多数穿越山间密林。

今时不同往日。9月底,作为我省电网脱贫攻坚重点工程,卢氏220千伏输变电工程顺利投运,使卢氏电网整体供电能力由12万千瓦提升至30万千瓦,为卢氏经济发展和加快脱贫提供了强劲的电力支撑。

这个工程的投运结束了我省最后一个县域没有220千伏电网的历史。至此,继实现18个省辖市500千伏变电站全覆盖后,我省所有县域实现220千伏变电站全覆盖。

从缺电盼电到由电致富

从三门峡到卢氏的三淅高速旁,一条与之并行的电缆也延伸至大山深处。

10月16日,在卢氏县西南山区五里川镇南峪沟村,贫困户赵富辰穿着胶鞋雨衣,站在自家的香菇大棚里,将菌棒注水管连上电水泵。他边给香菇袋料注水边告诉记者:“现在正是收获的时候,加点水还能再长一茬。每天摘下来的香菇都有外地客商开车来拉呢。”

“以前的光景可没这么好。我们这儿太偏了,村里通了电也就只够照明,一遇到刮风下雨就停电。”赵富辰说,自己跟着乡亲们学种香菇,好不容易买来烘烤机,只能用柴油发电,不仅成本高,而且作业慢,烤出的香菇成色也不好,卖不上好价钱。

2016年,在驻村第一书记和扶贫队的帮助下,村里很快开进了一队电力施工人员,他们在短短两个月内,改造高低压线路14公里,村里的照明线路焕然一新。改造后,户均容量由0.78千伏安提高到3.28千伏安,大幅提高供电可靠性,满足了村民正常生产用电需求。

“香菇种植的装袋和烘干环节最重要,对环境温度和点种时间段要求苛刻,充足的电能是这些环节的最好保障。”南峪沟村驻村第一书记刘飞说,村里通了动力电以后,不少村民就开始规模化种植香菇。去年赵富辰家种植的14000袋香菇净收入就达4万余元,目前村里成规模的香菇种植户已有45家。

同样是种香菇,位于卢氏县产业集聚区的河南金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四海对电力需求的感受更为深刻。“今年6月份生产线刚投产时,用的临时电,设备开动了,电力却不足,中央空调带不起来,动不动就断电,菌种死了好几茬。”刘四海说,通风、制冷、光照、换水……哪个环节都离不开电,高峰时园区一小时就要用2000度电。“现在好了,供电公司给我们架设了8000千伏安容量的专线,下一步还要实现双回路供电。产量稳定了,品质也提高了,预计公司年产值达5亿元,能带动1000个贫困户稳定脱贫。”

从“用上电”到“智能电”

包括金海生物在内,近年来,卢氏县培育引进了信念集团、浩洋服饰、润奇食品等一大批重点扶贫项目和企业在产业集聚区落地。产业的红火,带来的还有用电量的激增。仅今年上半年,卢氏县全社会用电量较2015年同期增长近70%,增幅在全省贫困县中居首位,脱贫攻坚成效初显。

作为经济发展的“晴雨表”,一方面,用电数据增长显示当地经济运行稳中向好,另一方面,负荷增长对电网容量需求更高。

“以前是用电需求跟不上,电网设备建了也容易造成闲置浪费。如今,随着卢氏经济社会的发展,220千伏变电站不可或缺。”卢氏县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说,卢氏境内还将投产蒙西—华中客货两用铁路配套工程——220千伏卢氏牵引站,卢氏220千伏变电站的投运,为该铁路牵引站提供了电源接入点。此外,卢氏风力资源丰富,以前电网电压等级低、输送能量有限,而该变电站的落地为正在规划建设的风电项目并网发电创造了条件。

在卢氏220千伏变电站总控室,打开监控主机柜,将显示器像抽屉一样拉出来,各种数据信息显示在电脑屏幕上。

这不仅是卢氏首个220千伏变电站,还是三门峡地区首个220千伏智能化变电站,是一个无人值守站。全站采用先进、可靠、环保和集成的智能设备,具备支持电网实时远方传输、自动控制、智能调节、在线分析、决策和协同互动等高级功能,代表着目前国内同等级主流智能变电站的先进水平。

“智能化变电站之所以‘智能’,就在于它的‘大脑’——监控后台具有异常报警、电能管理和负荷监控等综合功能,在提高供电系统可靠性的同时,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卢氏220千伏输变电工程变电项目经理王洋说,普通变电站停电检修后恢复供电,操作内容需要人工一项一项去做,在智能化变电站,一键操作,程序便能全部自动完成。

从“稳电压”到“幸福感”

摁下电灯开关,看着家里的新家具、新电器,卢氏县横涧乡梅苑新村居民季富军说,这真像一个梦。

季富军的老家在大山深处。住着土坯房,走着羊肠道,用电也是大问题。“以前一到夏天用电高峰,电扇都转不起来。2014年一场大风,电线杆都吹倒了。现在搬迁到新社区,用上了放心电。”他说。

为持续提升广大农村地区供电能力和供电质量,省政府将“加快贫困地区农村电网改造”确定为2018年重点民生实事。截至9月底,我省共完成投资75亿元,投运35千伏及以上变电站57座、10千伏配电台区10086个,贫困村及深度贫困村电网改造任务提前完成。

稳稳的电压,带来满满的幸福感,有力支撑着贫困群众的致富梦。然而这背后,是电力人艰辛的付出。事实上,贫困村农网工程建设多数分布在深山区,施工难度较大。

“在深山区施工,最困难的就是运送物料,受地域条件限制,大、小车辆根本派不上用场,只好找承重能力强的骡队进行运输。塔材、水泥、沙甚至施工需要的水,都是靠骡队一点一点运上山。”负责卢氏220千伏输变电工程的输电项目经理张鹏举说,一匹骡子一趟能驮150多公斤,新建的220千伏变电站全线共176基铁塔,将一组铁塔运上山就要花费近一周时间。

今年以来,聚焦南阳淅川县、三门峡卢氏县、新乡辉县、洛阳嵩县等深度贫困地区电网改造,供电部门克服重重困难,积极应对山区材料运输难、施工难度大等挑战,累计投入1.5万余人次,安全、优质、高效推进工程建设。截至目前,我省贫困村电网升级改造率达100%,供电能力实现翻番,户均配变容量由0.96千伏安提升至1.91千伏安,其中济源、焦作、许昌等8地贫困村户均配变容量超过2千伏安。

“据省统计局调查,全省约65%的扶贫车间是电网改造后开办的,实现了有劳动能力贫困人口就近就业,为贫困户脱贫致富搭建了平台。”省电力公司有关负责人说,电网改造后,农村家庭拥有空调、电热水器等家电数量增长60%以上,促进了农村居民生活条件和质量的改善。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