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周立波诞辰110年座谈会举办

来源:光明日报
2018-11-02 16:21:58

2018年10月30日,“纪念周立波诞辰110年座谈会”在中国现代文学馆举行,与会专家学者围绕周立波的人生经历、作品特色等展开深入讨论。他们认为,以周立波为代表的老一代作家,上承“五四新文学”,下启“新中国文学”,运用革命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以饱满的理想与激情热情拥抱社会主义的宏大理想和精神追求,真实而艺术地记录了那个时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风貌,其中包含的许多精神遗产迄今仍然弥足珍贵。

周立波早年在上海劳动大学求学,1928年开始写作,1934年参加“左联”,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到延安,任教于鲁迅文学艺术学院,1942年参加延安文艺座谈会,1949年7月被选为全国文联和全国文协委员。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沈阳鲁迅艺术学院研究室主任、政务院文化部编审处负责人、湖南省文联主席兼党组书记等职。他是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连续被选为全国文联委员和中国作家协会理事,并兼《人民文学》编委和《湖南文学》主编。

虽然周立波以农村题材小说的卓越成就而享誉文坛,但他有着扎实的英文功底和良好的中外文学修养。30年代在上海期间,他就翻译了大量外国文学及理论作品,赴延安后在鲁艺担任编译处处长和文学系教员,为学员讲授高尔基、托尔斯泰、歌德、巴尔扎克、莫泊桑和梅里美等世界著名作家的创作。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他回到家乡益阳,认真观察、深入体验生活,先后创作了长篇小说《山乡巨变》和《山那面人家》等二十余篇乡土短篇小说,开创了乡土文学的新主题和新风格,与同时期著名的乡土文学作家赵树理共享“南周北赵”之美誉。他在小说中自如地运用以方言为基础的农民语言,作品充满了洞庭湖区农村的诗情画意,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

中国出版集团副总裁潘凯雄表示,今天我们纪念这样一位优秀的作家,可以从他的身上感受到中国现当代百年历史的沧桑变化,感受到在大时代背景下,无数像周立波这样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知识分子感应时代的召唤,投身时代洪流,将个人情怀融入家国命运,他们的身上带着深刻的时代烙印。纪念他们,是为了重温历史、不忘历史,从而在历史语境中科学的、理性的、辩证的看待这一代作家及他们的作品。

文学评论家孟繁华认为,周立波已经成为我们重要的文学遗产,现在写乡土文学的作家,我们都可以看到他们在周立波身上汲取的经验。周立波的创作经验和他的创作态度,今天仍然是需要我们再进一步研究的。

纪念周立波诞辰110年座谈会举办

《暴风骤雨》周立波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纪念周立波诞辰110年座谈会举办

《山乡巨变》周立波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臧永清介绍,周立波和他同时代一批代表性作家组成了该社宝贵的资源库。近年来,为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与读者的需要,人民文学出版社不断以各种形式推介、出版这些优秀作品。为纪念周立波110周年诞辰,人民文学出版社不仅再一次推出了《暴风骤雨》《山乡巨变》的单行本,还将《暴风骤雨》纳入了“教育部统编《语文》推荐阅读丛书”中,以提升这部经典在中小学生中的普及度。这几种新版本推出之后,广受好评,已经加印了多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