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自己人”心无旁骛创业创新

作者:颜维琦 曹继军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2018-11-05 15:23:21

让“自己人”心无旁骛创业创新

——上海支持民营企业二十七条举措招招务实

光明日报记者 颜维琦 曹继军

“三个100亿”缓解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降低“四项成本”,加大民营企业帮扶力度;做好“五个支撑”,提升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打破“卷帘门”“玻璃门”“旋转门”,为民营企业发展腾出充足市场空间……上海迅速行动,出实招、放大招,解民营经济之渴,暖民营企业之心。

11月3日,上海市委市政府发布《关于全面提升民营经济活力 大力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27条举措招招务实,这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实际行动,是围绕上海发展战略、坚定不移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郑重宣示。

近年来,民营经济成为上海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和城市经济活力的重要体现。企业数量占比超过80%,新增就业占比超过70%,贡献1/3以上的税收。今年上半年,新设民营企业占上海新设企业总数比重达96.4%。

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在这里根深叶茂,和这座生机勃勃的城市共同成长。眼下的上海更加全力优化环境、全面深化改革、全心做好服务,将民营经济打造成上海改革开放新高地、科技创新急先锋。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李强说,全力支持民营企业发展,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希望民营企业坚定发展信心、做优做强主业、持续推进创新,在上海蓬勃发展、不断壮大。

为民营企业卸下包袱

在上海杨浦,聚集着7600余家民营中小型科技企业。作为上海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国家双创示范基地,杨浦把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的事当成自己的事,优化营商环境推进“一网通办”,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杨浦老厂房转型的空间优势,打造类似长阳创谷等“老工业转型+新经济集聚”项目。

企业成长需要土壤和环境。杨浦的贴心问需、靠前服务就是上海的一个缩影。政府要当好“店小二”,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高水平,努力打造世界一流的法制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

年初启动的大调研,上海各委办局着重收集民营企业的痛点、呼声。1月1日上线的“上海市企业服务云”,在全国首创企业服务网购模式,面向全规模、全所有制、全生命周期的企业,提供精准的兜底式、全覆盖服务。2017年,上海市政府成立服务企业联席会议,将民营企业纳入企业服务工作“一张图”,上海市委市政府成立民营经济发展联席会议,研究和推进解决民营经济重大问题。

最新发布的27条举措,聚焦民营企业最为关切的服务保障、政策落实、环境营造等领域和环节,措施实、力度大,创新点多、解渴管用,让民营企业卸下包袱,轻装前进。

全面落实税收优惠政策,降低企业用地成本,降低企业用电、用气等要素成本,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今年内建成政务“一网通办”总门户,90%的涉企审批事项实现“只跑一次、一次办成”,种种举措都将实质性减轻企业负担。

与此同时,进一步做精、做细、做实企业服务。上海正在梳理“产业地图”,加强各区、重点区域产业精准布局定位与政策配套服务,引导产业链企业集群集聚发展。

“暖心、定心、信心。”谈及民营企业的未来发展,上海均瑶集团董事长王均金表示,“我们满怀信心预期,未来一系列‘有温度、能感知’的改革举措将陆续出台,政策效应会进一步释放,民营企业在政策上会有更多获得感。”

关注民企成长中的烦恼

纾解“发展中的困难”,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关注“成长中的烦恼”。此次上海出台的27条举措中,“三个100亿”缓解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备受关注。

上海明确,加大流动性风险专项防范力度,建立规模为100亿元的上市公司纾困基金,以市场化、法治化方式,对符合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方向、有前景的民营企业进行投入,增加产业龙头、就业大户、战略新兴产业等关键重点民营企业流动性。同时,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实施“中小企业千家百亿信用融资计划”,为优质中小民营企业提供信用贷款和担保贷款100亿元;加大融资担保力度,逐步将中小微企业政策性融资担保基金规模扩大至100亿元,将担保对象从中小企业扩大到民营大中型企业,提高担保风险容忍度。

锦上添花固然好,雪中送炭更可贵。在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方面,上海提出,加快推进产业政策由差异化、选择性向普惠化、功能性转变,打破各类“卷帘门”“玻璃门”“旋转门”,为民营企业发展腾出充足市场空间。

在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中国学研究所所长沈桂龙看来,上海民营经济发展态势良好,但短板也很明显,表现为“三少”,即民营企业数量少、知名民营企业少、民营企业家少。上海加大民营企业发展,首先要营造适于民营企业发展的生态环境,提倡风险偏好的创新创业文化,同时更大力度推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积极培育企业家精神,构建企业家集聚的全球高地。

沈桂龙认为,强调民营企业的平等,目前国家已经出台不少法律法规和具体政策,要进一步提高民营企业自己人的感觉,关键在于真正让民营企业在绝大部分产业进入方面有公平进入机会,在融资方面不存在隐形的差别化对待,政府采购方面能有平等的竞标资格。

上海已经拿出实实在在的方案:全面开放民间投资领域,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明确禁止的行业和领域,对各类投资主体一律同等对待,不得对民间投资设置附加条件;促进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合作发展,鼓励民营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提高民营资本在混合所有制企业中的比重;发挥政府采购支持作用,市级部门年度采购项目预算总额的30%以上,专门面向中小微民营企业采购,其中预留给小微企业的比例不低于60%。

一系列举措,意在坚持不懈推动国资、民资、外资合作共生、共同发展,坚持不懈促进国资、民资、外资平等对待、一视同仁,让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真正有“自己人”的感受,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走上更加广阔的舞台。

高质量发展是根本之道

一年来,商汤、小米、科大讯飞、网易等多家科技型企业相继与上海市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毫无疑问,上海是科创企业最青睐和集聚程度最高的城市之一。

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众多来自上海的民营企业活跃在创新创业的一线。联影医疗、依图科技、优刻得、喜马拉雅等创新型民营企业涌现,流利说、哔哩哔哩等土生土长的上海企业赴美上市……

上海也清醒地认识到,龙头型的民营企业数量还不多,亟待大力培育龙头和骨干企业,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加大研发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拓展国内外市场,支持民营企业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为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创造条件,让民营经济创新源泉充分涌流、创造活力充分迸发。

信心在传递,活力在迸发。记者了解到,上海市浙江商会通过党委会、会长会议等工作平台,向会员们发出号召,在爱国敬业、守法经营、创业创新、回报社会上做表率,踏踏实实练好内功,聚焦实业、做精主业。

扎根浦东张江,从最早的球囊导管起步,到最新的靶向洗脱支架,以微创为代表的国产心脏支架,一步步从跟随者成为全球引领者。借助中国的扩大开放政策,微创正逐步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在微创医疗董事长常兆华看来,民营企业要有“板凳一坐十年冷”的绵绵心劲,也需要“十五年磨一剑”的工匠精神。跟随国家发展的足迹,才能在创新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坚实。

藏身长宁区江苏路街道的一条小马路,一家成立仅3年的人工智能企业创造出多个“世界第一”,悄然引导着全球人工智能港口落地应用领域的新标准。西井科技首席执行官谭黎敏说,最朴素的愿望就是做点实实在在的事,“上海已有一批人工智能企业,建议搭建人工智能产业联盟,发挥协同效应,集合成人工智能‘舰队’。”

“对中国民营企业而言,找到一条适合的、可行的创新路径,抓住机遇,洞察隐性需求,实现差异化竞争,将掀起又一股创新潮流,构建起中国企业在全球竞争中的巨大优势。”君智咨询竞争战略专家姚荣君说。上海财经大学创业学院执行副院长刘志阳则强调,国内外经济贸易影响因素日趋复杂,如何引导中国经济体系有效发挥作用是关键。在上海举办首届国际进口博览会,传递了民营经济发展必须主动对接国外同场竞争的信号,加强创新投入,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方能实现高质量发展,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助力。

《光明日报》( 2018年11月05日 0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