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山:发扬红色传统 建设美丽乡村(庆祝改革开放40年·百城百县百企调研行)

作者:周立耘 申智林 来源:人民日报
2018-11-11 10:28:49

“我们这一代人,心中都想要到韶山来看一看。”韶山毛泽东广场入口处,来自浙江宁波的69岁老人房祥元说。

怀着崇敬之情来韶山的,还有很多年轻人。多次来过韶山的张江平,这次带着7岁孩子过来,“想让他实地感受毛主席的精神品格。”

湖南湘潭韶山,这个走出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144位革命烈士,1598名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献身的仁人志士的地方,至今仍吸引、感动、激励着许多人。

在红色精神引领下,韶山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实现了从偏僻落后的小山村,到富裕繁荣新城市的沧桑巨变。2017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314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910元,分别是1978年的81.8倍和298.8倍;当年实现人均GDP8.6万元,旅游总收入60.28亿元,分别是1991年建市之初的66倍、310.5倍。

传承红色基因,筑牢精神根基

“宣讲红色精神,是我此生的追求。”73岁的韶山村党委第一书记毛雨时豪情满怀。他连续参加了五届党的全国代表大会。

老书记健谈,谙熟党的历史。出席完党的十九大,他马不停蹄地宣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累计已80余场。

自觉弘扬红色精神、甘于奉献的党员,在韶山比比皆是。毛泽东广场入口处,设有志愿服务台,全村党员人人是志愿者。村第一支部书记毛波说:“为培养孩子们的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在国庆节、‘七一’,党员们还会带上孩子一同参与。”

重温入党誓词、参观纪念场馆、聆听特色党课……“韶山的每一个红色景点都是常学常新的生动课堂。”韶山市委党校原常务副校长王君尧说,韶山创新开展红色文化教育培训,专题教学、现场教学、访谈教学、体验教学、情景教学紧密结合,2017年直接参加培训人数就达8万人次。

用好红色资源,走向共同富裕

“韶山冲来冲连冲,十户人家九户穷……”民谣道尽韶山村曾经的落后与贫穷。如今,青山依旧伫立,山脚下却矗立起座座漂亮的小楼。

韶山村的巨变,与红色资源的开发息息相关。

1982年前,韶山村集体经济财源枯竭。村里每年1.2万多元的开支,只能由村民分摊。“交了一年,村民有怨气,干部也坐不住了。”毛雨时回忆。

随着连通韶山内外的交通线路陆续建成,人们纷纷到毛主席家乡瞻仰,游客越来越多。村集体抓住机遇,在1983年办起了故园饭店。3年后,滴水洞对外开放,韶山旅游业正式起步。而今,包括旅游开发在内的村集体经济每年为韶山村带来800多万元净收入。村民年年分红,老人乐享福利,孩子上大学有奖励,农村医保由村集体承担。

先富起来的韶山人没有忘记社会责任。“安排经济条件较差的村民就业,是我们兴办实业的初衷。”毛家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毛桃芝说,公司现有100多名员工,大都是当地下岗工人和家庭妇女。

“亏了算我的,赚了大家分。”银田村支部书记徐耀军从事加工业致富后,看到村里尚不富裕,回村垫资带村民办起扶贫产业基地。

“发展不为民,一切等于零。”韶山市委副书记、市长唐杰表示,在韶山,招商引资、兴办实体、开发项目,市委和市政府首先考虑老百姓能不能获益。如今,以韶河、银田示范园为代表的现代农业,以“中国出了个毛泽东”大型实景演出为代表的文化创意产业,以韶山丰圆工贸为代表的制造业,给韶山带来蓬勃生机。2017年,全市完成GDP86.18亿元,年产值过亿元的企业达30家。4620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在2015年已全部脱贫。

接力攻坚克难,村容焕然一新

左边“百花园”五彩缤纷,右边“艺术稻”禾秆青青,远处600多栋白墙青瓦的民房,尽显婉约秀美。银田村生态农业园如诗如画的美景,令人陶醉。

过去的银田村交通闭塞,产业不兴。“要想富,先修路。等是等不来的,我们得自己动手。”银田村村委会主任颜昌为回忆。道路规划范围内,村民们不谈补偿,主动腾地、砍树、拆屋。在接下来的路基建设中,他们自组施工队,你一锹我一锄,肩挑背扛修好了路基。短短几年,银田村建成了12.2公里的柏油路和9.7公里的水泥路,畅通了与外界的联系。

随着道路建成通车,村外企业纷至沓来。目前,全村2000多亩土地流转入股,就连山尖上的小块坡地,也被苗木公司租去种上了树。昔日的经济薄弱村变成了小康村,还被评为湖南省美丽乡村示范村、全国环境整治示范村。1044户村民,一半开上了小汽车。

发扬艰苦奋斗、攻坚克难的红色传统,让村容发生巨变的,还有“全国百佳美丽乡村”黄田村。几年前的黄田村,垃圾随意倾倒,环境状况堪忧。村里有一处倾倒了数十年的垃圾场,沿着10多米的高坡分布,坡下是一处100多亩的宽阔水面,机械够不着,人也没法去。为整治垃圾场,村里抽调几名青壮劳力,组织攻坚队,他们将麻绳一头绑在树上,一头绑在腰里,斜跨在坡上,将垃圾一锄一锄往下抠。水面上扎起木排,将抠下的垃圾接住,再一船一船地运走。

如今,整治一新的黄田村,农作物秸秆、禽畜粪便资源化利用率超过80%,绿化、亮化面积达90%以上,垃圾分类、村容整洁、宜居宜业,成了远近闻名的美丽屋场,每年吸引数万游客前来观光。

银田、黄田的变化,是韶山的一个缩影。目前韶山33个行政村普及垃圾分类点、分类房,50%的村垃圾不出村,被评为全国绿化模范市、全国农村污水处理示范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