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奇迹“为什么能”

作者:卫庶、白天亮、李婕记录整理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8-11-16 10:56:05

中国奇迹“为什么能”

港珠澳大桥香港段 新华社记者 吕小炜摄

十年前,我领着几个同志搞过改革开放三十年党的建设光辉历程和宝贵经验的系统研究。那个时候,我的看法是这样的: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标志着我们党和国家开始进入以改革开放为鲜明特征的历史新时期。从那时到现在,已经走过了三十年历程,这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艰难中奋起,不断开辟中国特色主义新道路,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新局面,开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创造了国家发展奇迹的三十年。这也是党在波澜壮阔的征途上,锐意进取,坚持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取得显著成绩和进步的三十年。

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们站在历史发展新起点上来回顾改革开放四十年。习近平总书记已经在很多重要讲话中深刻阐述了四十年改革开放的历史特征,产生的时代背景,发展进程的主要特点,取得的伟大成就,创造的中国奇迹,对世界的深刻影响,精辟概括了基本经验。这段时间,媒体已经在宣传总书记的这些重要思想了。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思想,回顾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光辉历程和带来的深刻变化,真正有意义地思考它、纪念它,我认为要在三个方面下功夫:

一是实事求是地、全面深刻地认识改革开放这场伟大革命创造的国家发展的世界奇迹,创造的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奇迹。当今中国,面临的问题仍然多得很,但是一个曾经落后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一二百年的人口众多并且发展很不平衡的东方大国,仅用了四十年时间奋斗,就赢得今天这样的变化,这是多么的了不起。认清楚这一点,有助于我们增强自信。

进入新时代,继续向“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前进,我们必须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这“四个自信”中,每一个自信,都是党领导人民坚持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得来的。所以,我认为,我们增强“四个自信”还要加一个对党的自信。四十年改革开放,四十年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一切成就,都离不开党的领导、党的建设。否则,一切都无从谈起。

二是要回答一个问题,就是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党领导人民众志成城,砥砺前行,春风化雨,创造了举世奇迹,中国为什么能?四十年改革开放的成就,当然是在新中国建立后三十年成就基础上前进取得的,没有前三十年的基础,包括制度基础、政治基础和物质基础,还有宝贵的经验教训,不可能有后四十年的辉煌。这后四十年改革开放,确实是前所未有的、全面的、深刻的,是国家发生翻天覆地大变化的四十年。我们这个曾被人看不起的中国,一些人曾断言要“失败”、要“崩溃”的中国,现在反而创造了国家发展的奇迹,国际地位日益接近世界中心!“中国为什么能”?一定要回答。不光是外国人想破解这个问题,好多国家还想借鉴中国智慧、中国方案,用好中国机遇。就我们自己而言,回答好这个问题,从中吸取智慧和力量,提高自身素质,增强改革定力,对于我们在新时代继往开来,沿着四十年开辟的道路实现中国梦,担当好时代之责,更是绝对重要。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学习历史,不是学习抽象的碎片化的故事,最重要的是要珍惜和记取非凡历史进程中伟大斗争取得伟大胜利的宝贵经验。改革开放前后出生的人,现在三十多岁、四十岁左右,正是中国社会最具活力的力量。他们在改革开放中成长、获益,他们还要在新老代际交替中薪火相传,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了承担好这个历史责任,谱写出彩的人生,他们不光要继承这个事业,更要认真继承中国奇迹“为什么能”的宝贵经验,特别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宝贵经验,并在新时代运用好。

三是要用世界视野、历史眼光,站在时代制高点上看待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肩负的历史使命。既要勇于和善于领导和推动改革开放这场社会主义自我完善与发展的伟大革命,又要勇于和善于自我革命、自我革新、自我完善、自我提升。四十年成就辉煌非常可贵,值得自豪,但是我们不可自满,更不能自傲。世界在发展变化,时代进步潮流势不可挡,当前面临的严峻挑战,我们党必须应对,必须更好地把领导伟大社会革命和强化自我革命结合起来,寓改造主观世界于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之中,用改造主观世界的成效推进改造客观世界的发展。成功办好内部的事情,成功应对外部挑战,都要解决好自身的问题,解决好自我革命的问题,这样我们才更有成功的把握。

四十年来,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以改革开放为主要特征的伟大革命,深刻改变了中国,深刻影响了世界。中国改革开放成功的经验丰富得很,都很重要。对此可以多角度观察和思考。我感到,其中有一条特别重要,就是从邓小平同志发起改革开放伟大革命那时候到现在,我们党的历届中央领导,都一以贯之、坚定不移地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创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奇迹,本质上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深深植根、枝繁叶茂、硕果累累,充分展示其特有优越性的奇迹,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断创新发展的奇迹。这场以改革开放为主要特征的革命,是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革命,涉及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各领域各方面,通过改革开放推动社会矛盾符合自身运动规律的转化,实现了广泛、复杂、不断加深的社会进步变革。这场中国国内的社会变革,又是在世界风云变幻不断的国际大环境中进行,坚持以国内全面深化改革来促进扩大并深化对外开放,同时借对外开放来发展和提升内部改革,保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功。做好这样的大事,谈何容易啊!回顾四十年改革开放的历程,我们看到,这同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始终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功与创新密不可分。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首创者是毛泽东主席。在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我们党首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指引中国特色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中胜利前行,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反过来又保证了事业的成功,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四十年前,邓小平同志力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带头推动历史新时期新一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改革开放中探索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此进程中,相继产生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反过来又保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创造出国家发展的奇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身作则,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把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发展到了一个新境界,使中华民族翻开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新的伟大飞跃。可以说,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一个鲜明特点和特有优势。

我们党坚持和发展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化”什么?首先,这个“化”绝对不是要“化”掉马克思主义,而是坚决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运用于中国的国情实际,正确判断和解决中国社会不同历史时期发展阶段面对的主要矛盾、基本矛盾和各种问题。这个“化”绝不只是形成中国化的理论概念,而是还要把科学理论思想化成党和人民有效改造世界、实现社会进步的行动指南。这个“化”是全面的,而不是个别方面的;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而不是理论与实际分割的;是在坚持中发展,在发展中坚持的,而不是坚持与发展脱节的;是始终一贯与时俱进的,不是走走停停的。毛泽东主席讲过,何谓“化”?“化”者,彻头彻尾,彻里彻外之谓也。我们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各种矛盾,解决党的自身建设中的各种问题,都要靠这样的“化”。

那么,究竟要“化”成什么?我认为,首先是要牢牢抓住一个主题,就是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们党紧紧围绕如何领导人民在新中国诞生后三十年成就的基础上,找到一条实现国强民富、民族振兴的好道路,坚持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现阶段具体实际相结合,化出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科学世界观、方法论解决现实问题的理论认识,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包括把这个理论体系全面推进到新境界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其内容与本质同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一脉相承,又在与时俱进中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科学社会主义,怎样从当代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出发,开辟一条社会主义发展的好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什么样的发展,怎样以人民为中心,实现全面、协调、统筹、可持续和高质量的发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民族复兴要求建设什么样的执政党,怎样建设好这样的党?在回答和解决这些问题中,坚持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化成国家发展的方向目标,前进道路、基本方针和战略部署;化成党为适应时代和使命要求加强自身建设,全面从严治党,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大决策。更重要的是,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把据此制定的治国理政、治党管党的奋斗目标、路线、方针、政策等等,化成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认识和积极行动,成为同心同德推进改革开放,推动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强大力量。中国四十年改革开放的奇迹,正是这样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化”出来的。也正因为这样,党和人民在伟大革命征途上始终做到坚持前进目标和道路不转向、不停步,应对风险和挑战不乏力、不畏难,使一些看似不能解决的问题我们都能解决,一些看似不能跨越的沟坎我们都越过去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了不起的地方,就在这里。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相互推动、不懈奋斗的长过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绝非轻而易举。然而,在中国化成了,化出了奇迹。这靠什么?我认为,关键在党。其中深层的关键因素,就是四十年来我们党始终拥有成熟、坚强、团结、奋进的中央领导集体和深得党心民心的核心,率领全党带领各族人民,在伟大社会变革中不断自我革命、自我革新,形成了一整套马克思主义的好思想、好方法、好作风、好制度。

首要的一条,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的,必须用马克思主义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用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真理,我们坚信不疑。它为指导实践、发展真理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思想武器。对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理论创新成果,我们必须真学、真信、真用,把握精髓和真谛,把学中用用中学结合起来。绝不能由于自己没有学好用好出了错,却把自己的失误归咎于马克思主义,就像骑自行车摔了跤,不反省自己反而责怪自行车不好。在学习和运用时,要正确把握意识形态领域的复杂情况和矛盾斗争,自觉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坚决抵制和反对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干扰和渗透。要在学习中继承发扬延安整风精神。

第二是,把坚持发展马克思主义、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作为贯彻执行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条认识路线的过程。这不是一次或几次能完成的,而是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没有止境的进程。因为,实践在发展,理论要发展,认识也要发展、要升华,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是这样不断循环往复。要一次又一次地用发展升华了的理论认识指导新的实践,再在新的实践中,一次又一次地发展深化理论认识。

第三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坚持走好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条根本工作路线。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来自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其真理力量也只有回到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中去,才能展现出来,并且实现真理本身的发展。党领导人民发动和推进社会主义自我完善的改革开放,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自始至终都坚持一切为了人民,坚定地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向群众学习,同时团结群众、宣传和组织群众、引导和带领群众为实现自身利益不懈奋斗,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大众化。改革开放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中国精神,就是这样得来的。如果不是这样,绝不可能有中国发展变化的当代奇迹。

第四是,马克主义中国化正确决策的形成和有效执行,必须有科学的组织制度来保证。中国共产党的力量,在于她是一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具有共同理想和奋斗目标,并在这个基础上用民主集中制组织起来、采取共同行动的战斗部队。民主基础上的集中与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共产党的根本组织原则在组织制度上的中国化创新。正是凭借这个优势,激发和凝聚党心、党智、党力,来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又把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化成党的一系列重大决策,化成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行动,才能避免大的失误,才能不断攻坚克难,创造出改革开放的中国奇迹。

中国共产党的这些特有优势,在党的十八大以来几年中,得到了更充分的发扬,展现得更为耀眼,取得的成就也更大、更多、更好。

当今世界,人民要和平、求发展、促合作、谋共赢的时代主题没有变,合力促进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趋势日渐增加,各种矛盾也更加复杂多变,国际竞争日益加剧。中国进入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布局、总战略,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扩大开放,也面临新问题,提出了新要求。机遇难得而可贵,挑战严峻而现实。越是这样,领导伟大革命的党就越要勇于和善于自我革命。

近些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领导伟大革命的党,一定要搞好自我革命、自我革新、自我净化。这是一个反映政党建设规律的极其重要的指示和要求。一个成功领导伟大革命的党,必须是也只能是勇于和善于自我革命的党。中国共产党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经历了那么多世间少见的风险、困难和挑战,能够走到今天,成为长期稳固掌握国家政权、领导人民创造世界奇迹的党,就是因为这个党坚持一贯把领导伟大革命、进行伟大斗争同勇于自我革命、自我革新紧紧联系在一起,相互促进才做到的。这也是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们党能变得更加成熟、更加团结、更加坚强有力的重要原因和宝贵经验。

现在,全党正在继续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部署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按照新时代加强党的建设总要求总部署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向基层延伸。此时此刻,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和工作质量至关重要,更加需要发扬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自我革命精神,做到推进伟大事业同推进伟大工程相互促进。

全面从严治党,务必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以政治建设统领党的各方面建设。我们党讲的政治,是马克思主义政治,人民政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要求党员干部确立正确的政治立场、政治信仰,坚持正确的政治观点、政治方向,提高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感性。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是以政治建设统领党的建设的重中之重、要中之要。真学、真信、真用、真行,是做好这件事必须加强再加强之处。用综合施策,增强党内生活的政治性、原则性、斗争性,形成良好的、持久的政治生态环境,推动党员干部经常自我革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提升。

有效的自我革命,必须具有很强的问题意识。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自我革命,都是化解矛盾、解决矛盾的过程,不正视问题,不解决矛盾,就无从自我革命。现在,党内存在不符合不适应新时代、新任务、新的伟大斗争要求的问题还不少,有些突出问题尚未根本解决,有的还有反复,有些问题还在一些基层延伸。要有效解决问题,一定要继续自上而下,上下结合,从严治党的决心不变、标准不降、力度不减。全面系统地把教育、监督、激励、法纪结合起来。所有这些工作,都必须同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和深化对外开放,推动经济社会持续稳健发展联系起来。一些党员干部为了自己“太平”不同程度地存在在职不尽责、在位不担当的现象,回避问题,绕开矛盾,而有关党组织和领导同志却对此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为什么这样?原因多种多样,其中好人主义和由此而来的形式主义盛行,是重要原因。这两个积弊,对推进自我革命祸害不少、不轻。如果不革掉这两个毛病,勇于担当的精神不振,自我革命就会变成空话。

特别要强调的是,管党建的组织和部门,要有自我革命精神。有一种现象,就是一些部门有些同志尽管也经常强调管党治党要有问题意识,也经常指责存在这个或那个问题,但是在本单位或下级组织中长期存在的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这就应该反问,他们的上级和管党的部门自己有什么问题?解决了没有?只有上级领导者真正承担起管党治党之责,勇于自我革命,才能推动别人自我革命,从严治党才能落到实处。

当然,从严治党需要的革命精神,是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按照这样要求从严治党,自然是对干部和党员的严格管理与热情厚爱相结合。多年经验告诉我们,只要无私无畏,对人对事公道正派、实事求是,全面准确执行党的干部政策,就能客观公正地处理好每个同志的是非功过,就能既严肃认真又恰如其分地执行党的政策和纪律,做到奖勤罚懒、奖功罚过、选优劣汰,就可以用正确的政策导向去教育监督党员干部严守底线,激励和保护他们改革、创新和勇于担当的精神。如此持之以恒,就一定能够在全党营造出一个持久良好、充满活力的党内政治生态环境,有效地发挥全党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大力弘扬勇于担当的精神,我们夺取新时代的伟大胜利就会更加胜券在握。

(郑科扬,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顾问、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

(人民日报海外版记者卫庶、白天亮、李婕记录整理)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8年11月15日 第 06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