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2时07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及远征一号上面级,以“一箭双星”的方式成功发射第四十二、四十三颗北斗导航卫星。图为发射现场。(央广网发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梁珂岩摄)
央广网西昌11月19日消息(记者车丽 王锐涛李建峰)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及远征一号上面级,以“一箭双星”的方式成功发射第四十二、四十三颗北斗导航卫星。至此,北斗三号基本系统星座部署圆满完成,年底前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提供基本导航服务。这迈出中国北斗从国内走向国际、从区域走向全球的“关键一步”。北斗三号发射现场有哪些精彩瞬间,它又将提供怎样的应用?
11月19日2时07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及远征一号上面级,以“一箭双星”的方式成功发射第四十二、四十三颗北斗导航卫星。图为发射现场。(央广网发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梁珂岩摄)
随着西昌卫星发射中心01指挥员鄢利清的一声令下,搭载着北斗三号系统的第十八、十九颗组网卫星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喷出橘色烈焰,一飞冲天。经过3个多小时飞行后,北斗三号双星成功进入预定轨道。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总设计师杨长风表示,这次发射的两颗卫星属于中圆地球轨道卫星。卫星发射入轨后,将进行在轨测试与试验评估,并与此前发射的十七颗北斗三号导航卫星进行组网联调和性能指标评估,于今年年底前开通运行,向“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提供基本导航服务。他认为,这是迈出中国北斗从国内走向国际、从区域走向全球的“关键一步”。
11月19日2时07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及远征一号上面级,以“一箭双星”的方式成功发射第四十二、四十三颗北斗导航卫星。图为发射现场。(央广网发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梁珂岩摄)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作为我国正在实施的自主发展、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不仅覆盖范围提升至全球,技术性能也有了新提升。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北斗三号卫星总设计师王平表示,通过应用新技术,北斗三号定位精度已提升至2.5米到5米的范围,相比于北斗二号提升了1至2倍。
王平介绍说:“为了克服北斗导航系统地面站只能在国内进行观测的限制,所以在北斗组网卫星上应用了星间链路,通过卫星星间的相互通讯和测距,实现星地联合定轨,使卫星时间同步,提高定轨精度、时间精度,使北斗能够达到和GPS相同的技术水平。”
杨长风表示,在北斗二号向北斗三号过渡过程中,能够确保老用户无感知,新用户提性能,最终实现技术的新老更替。北斗三号将以“更强的心脏、更新的技术、更优的信号”提供服务拓展。
他指出,一是在进一步提高基本导航服务能力基础上,按照国际民航标准提供星基增强服务。二是按照国际搜救卫星组织标准,提供国际搜索救援服务。三是在全面兼容北斗二号短报文服务基础上,服务容量提升10倍,用户机发射功率降低10倍,短报文服务能力大幅提升,用户终端小型化、集成化,使用更方便。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计划部副部长李本琪提到,在地面差分系统的支持下,未来北斗三号定位精度能进一步精确到厘米级,可应用于山体滑坡预警、无人汽车驾驶、建筑物形变监测等领域。
李本琪说:“比如说前段时间地震了,很多人问塔架有没有形变,实际上从监视器上看只是晃了一下,但是这个量级究竟是多少?过去我们只能定性评估一下,塔架是抗9级设防的没有问题,但是下一步就可以运用高精度设备知道塔架变还是没变,精确地量化到底变了多少,这就是北斗的深化应用。”
王平说,北斗系统从无到有、从有到优,已经探索出一条自主可控的卫星导航发展模式,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他表示,北斗组网星,所有的单机产品,全部是国产,自主研制,没有一个进口产品。他介绍,北斗使用的最重要的元器件,主要是数字处理元器件,信号功率放大的元器件,都实现了国产化和自主可控,所以北斗卫星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据了解,自去年11月5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执行首次北斗三号组网卫星发射任务以来,一年中,共将19颗北斗三号卫星送入了预定轨道,组网发射最短间隔17天,创造了北斗组网发射历史上高密度、高成功率的新纪录,实现了“中国速度”。杨长风表示,未来还将发射11颗北斗三号卫星,计划在2020年完成全球组网。
“后续计划,2019年至2020年,将发射6颗北斗三号MEO卫星、3颗北斗三号IGSO卫星和2颗北斗三号GEO卫星,2020年服务范围覆盖全球,2035年前还将建设更加泛在、更加融合、更加智能的综合时空体系。”杨长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