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中国与新加坡签署《关于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建设合作的谅解备忘录》。这一互联互通项目将之前连接中国中西部与东南亚国家的“南向通道”更名为“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有关分析认为,这表明项目更加务实和多元。
“新通道逐渐繁忙,还有向西的中欧班列(重庆)、向东的‘渝甬’‘渝沪’海铁联运班列、向北直通俄罗斯的‘渝满俄’班列……”重庆市商务委主任张智奎说,“以前,很多人认为重庆地处内陆,很难开放发展。但现在换个角度看,山城具有承东启西、沟通南北、通江达海的独特优势。我们闯出一条条对外开放的大通道,努力建成内陆国际物流枢纽和内陆口岸高地。”
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今年1至10月,重庆实现外贸进出口4245.4亿元,增长17.2%,比全国高5.9个百分点。
开创大通道,破解交通物流的“痛点”
大山大水,曾是重庆开放路上难以跨越的阻碍;交通物流,是重庆对外开放的一大痛点。
“重庆的笔记本电脑产业规模越来越大,欧洲是这类产品最大的出口市场。而重庆和欧洲相隔太远。”张智奎说,能不能打通一条快速通达欧洲的物流通道呢?
经多方协调,沿线6国海关达成渝新欧自由贸易海关协议,形成了沿线海关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的“三互”大通关模式;协调开行了定点、定线、定车次、定时、定价的“五定”班列,运行时间从最初的单程25天逐渐减少到现在的13天左右。
从重庆到欧洲,在古丝绸之路的轨迹上,一条新的铁路货运通道逐渐成形。目前,中欧班列(重庆)累计开行超过2000列,逐步成为亚欧之间重要的国际物流陆路运输骨干。
在重庆,开放的通道建设并未就此止步。一条条新的商路从无到有,被“创”出来、“闯”出来。泰国的活虾、越南的水果、欧洲的奶制品、韩国的化妆品,或沿长江,或乘火车,或选空运,如今都能迅速便捷地抵达这个曾经闭塞的西部山城。
在“陆海新通道”建设提出不久,重庆就积极与广西、贵州、甘肃等省份协作,跨境公路运输、铁海联运和国际铁路联运相继开通并实现常态化运行。截至10月31日,“渝黔桂新”铁海联运班列已开行419班;国际铁路联运(重庆—越南河内)班列已开行25班;重庆—东盟跨境公路班车发车已有510次……
“这条新通道,比江海联运能节约一半时间。”重庆对外经贸(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喻杨说,“货物从阿联酋迪拜的港口出发,穿越马六甲海峡,一个月后抵达广西钦州港,就能经铁路快速抵达重庆了。”
布局大产业,不做开放路上的“过道”
“我们也有过担心,开放通道有了,但重庆会不会成为单纯的‘过道’?”张智奎说,“重庆的实践证明,有了通道,还得用好通道,发展产业是关键。”
于是,重庆蹚出了一条发展加工贸易的新路子。
一方面,延伸产业链,实现产品原材料本地化生产,创新开展离岸金融结算试点。以此,重庆改变“微笑曲线”两头在外的传统模式,除了引进中间附加值较低的制造环节,附加值较高的设计和销售环节也都引进来。另一方面,发展产业集群,形成零部件、原材料、整机上中下游产业链集群,同类项产品、同类企业集群和物流运输、销售结算等生产性服务业集群三大集群。
在重庆两江新区,千亿级高端显示面板产业集群的从无到有,便是一个生动的案例。
“最初,两江新区引来了笔记本代工企业的总装生产线,我们考察发现,能不能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把关键零部件、原材料等环节也留在重庆呢?”重庆两江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说,通过集群发展、产业链整合的方式,有了深圳莱宝高科,有了京东方,有了今天的重庆千亿级高端显示面板集群。
在整个加工贸易领域,重庆成为全球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2017年,重庆笔电产量超过6000万台,占全球40%左右;手机产量2.58亿台,名列全球第二。
形成大环境,共享这列发展的“快车”
把握开放契机,许多新商业模式在重庆不断涌现。
重庆西永保税区有个大仓库,挂着重庆渝欧跨境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的牌子。这一仓库的设立,将许多重庆人跨境电商购物送货上门的时间,从30天减少到两天。“以前,我们就是代购。现在,我们拿到国外好几个大品牌的代理权,在国内27个省份开设了1500家跨境电商门店。”公司董事长魏芯说。
开放的浪潮,也同样带动了重庆传统产业的转型发展。
重庆潼南区是个农业大区。10万果农种柠檬,如何卖上好价钱?重庆市通过建设特色产品“走出去”帮扶平台,为潼南柠檬产业提供塑造品牌、建设渠道、出口认证、市场推广、金融服务等服务,品牌效应加快形成,建成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10月11日,30家采购企业与潼南柠檬经营主体签订购销合同,其中外贸订单就达到8.67亿元。
而通过渝贸通外贸综合服务平台,1720家重庆中小微外贸企业得到“走出去”一站式解决方案,把“重庆造”卖到了世界各地。
“从没想过,一家重庆的民企,现在能到越南、印度和乌兹别克斯坦建工厂。”重庆祥飞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周永忠介绍,重庆的丝绸设计和产品,在印度、尼泊尔、孟加拉国等主要传统丝绸消费国已是名牌。
重庆自贸试验区设立一年多,为重庆开放再次加速。截至今年10月,自贸试验区新增企业注册超2万户,注册资本总额172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