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胜执行难”全媒体直播:执行看浙之潮起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8-12-06 15:35:53

12月6日上午,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局、最高人民法院执行局、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联合举办“执行看浙”全媒体直播活动,对杭州市江干区人民法院、温州市瑞安市人民法院、宁波市慈溪市人民法院的执行活动进行了现场直播。人民日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50余家媒体参与直播。直播持续2个小时,1000万网友在线收看。部分省、市、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分别在现场和执行指挥中心监督、见证执行活动。

执行看浙 全媒体直播启动

上午9时30分,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常务副院长朱深远在执行指挥中心宣布“执行看浙”攻坚难全媒体直播月正式启动。

近年来,浙江法院围绕最高法院“用两到三年时间基本解决执行难问题”的决策部署,综合运用罚款、拘留、信用惩戒、刑事处罚等手段,依法严厉制裁拒不执行判决、裁定行为。2016年以来,全省法院累计公布未履行生效裁判的被执行人信息261.5余万条,发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86.79万条,将77.31万名被执行人纳入限制消费名单;采取拘留措施79936人次,罚款措施114553件次,罚款金额3.77亿元,实施限制出境19330人次。

在刑事打击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犯罪行为上,2018年1至11月,全省法院共受理拒不执行判决、裁定刑事案件432件510人,审结338件397人,受理案件数同比上升92.85%,审结案件数同比上升84.69%,判决被告数同比上升77.67%,形成打击逃避、规避执行行为的强大声势,充分打出了效果,打出了权威。

布控备勤 高擎执行利剑

9时15分,杭州江干法院执行指挥中心接到杭州东站派出所备勤值班来电,称火车站已控制到两名被执行人,要求出警带人。备勤队伍接到出警任务后在15分钟内赶往现场带人。

据了解,浙江法院联合公安建立执行协作机制,由法院发起对被执行人的布控,公安协助查控,只要被执行人在省内使用身份证,基层公安及时出警临时控制,并通知布控法院或当地法院。全省法院一盘棋落实执行备勤制度。由于江干法院辖区内建有火车东站、九堡客运汽车中心等大型交通枢纽,人口密度高、人员流量大。一旦被执行人落入执行布控的天罗地网,江干法院及时安排车辆、联系公安、核实布控人员信息,迅速出警。2018年1至11月,江干法院拘留被执行人834人,同比上升18%。其中,协助兄弟法院拘留被执行人655人,同比上升17%。接到举报电话2800余次,出警1500余次。其中,非工作日出警450余次。

9:30,执行干警到达火车东站派出所警务室,与东站民警成功交接。警务室里,被控制的两名被执行人还显得有些惊愕慌乱。

黄某本是一个工程包工头,因为拖欠劳务报酬成为了被执行人,案子进入执行程序后,他没有在法院规定的期限内主动履行,也没有进行财产申报,并长期隐匿自己的行踪,于是温州市瓯海区法院将他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进行布控。

对于另一被执行人孙某来说,今天是她第二次被布控了。几年前,孙某与朋友向温州某银行借款,但未及时还款,被银行起诉至法院,在温州鹿城区法院调解下,孙某曾与银行达成调解协议,但一直未履行还款义务。5个月前,孙某就曾被布控,那时的她在偿还了一部分执行款后承诺对剩余部分进行分期付款,然而她却再次失信。

当这两人出现在火车站,经过“火眼系统”被抓获。对被执行人带上械具后,备勤人员将其带上警车,出发前往杭州市拘留所化解室。经过执行干警与拘留所民警的耐心劝导和调解,两名被执行人认识到了自己逃避法律义务的错误,都与申请人沟通并积极履行义务。

浙江法院与拘留所联动建立的“院所化解”机制,是破解执行难的大环境下积极探索社会和谐稳定新途径的尝试。通过在送拘前和拘留后均持续与被执行人进行沟通交流、心理疏导、关怀感化的方式赢得双方信任,使被执行人逐渐消除对抗、疏解矛盾,即使仍然不能履行债务,也能通过化解过程,使得被执行人知法、懂法,在拘留结束后积极履行义务。

依法判决 重拳打击拒执犯罪

10时10分,瑞安法院公开开庭审理一起拒不执行判决、裁定案,被告人杨某因擅自出售安置留地、款项挪作他用,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被判处有期徒刑九个月。

庭审现场除了受邀前来参加旁听的人大代表、公安干警、检察官外,还有几位被执行人。旁听庭审的在拘被执行人朱某表示:“我已经深刻认识到自身行动的错误,我之前确实抱有侥幸心里,但是通过旁听了今天的庭审,我知道该还都是要还的,我一定会努力去履行义务,不逃避责任,给自己一个重新开始的机会。”

温州市人大代表许乙川旁听了这起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庭审,深感这两三年来,瑞安法院执行强度之大、拒执犯罪打击之猛,彰显了神圣不可侵犯的法律威严。“我会把今天的案例和我自己的切身感受,向身边的朋友、同事传达,为瑞安法治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据悉,2016年以来,瑞安法院共向公安机关移送各类拒执案件37件,52人次,公安机关立案侦查28件,共追究刑事责任27人,促使执行到位1679.32万元。

发放执行款 工人工资有了着落

“本来早就已经放弃这笔钱了,没想到法院还能帮我讨回,现在女儿还在读大学,家里还有80多岁的老母亲,我平时也是打打零工,这笔钱对我的家庭来说很重要,真的很感谢法院。”上午10时23分,在宁波慈溪法院第一审判庭里,杨大哥拿着法院发放的执行款,笑得合不拢嘴。

今天,慈溪法院执行法官在现场为60余名工人集中发放1100万元执行款。对于部分无法来到现场的申请执行人,慈溪法院后续将通过移动微法院小程序与他们确认好收款账户,并通过银行转账的方式将执行款发放给申请执行人。

据了解,杨大哥所在的浙江某化纤有限公司停产后,因劳资双方经过多次沟通均未对工资款、经济补偿金等费用达成共识,于是杨大哥与其他95名工人一起向宁波杭州湾新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经过调解,双方协议由化纤公司支付工人们工资款及经济补偿金共计270余万元。因之后化纤公司拒不履行仲裁调解书确定的履行义务,工人们向慈溪法院申请执行。经过网络查控,法院发现该企业名下不动产已于2015年以投资形式转让,机器设备、车辆等财产均已设定抵押,企业存款不多且负债上亿。

对此,慈溪法院对公司财产情况进行摸底,并果断拘留公司相关负责人;同时积极与工人沟通,引导全体工人以推选形式选出5名工人代表,与法官一起组建微信联络群,实现法官与工人实时沟通交流,稳定工人情绪,并积极争取当地政府相关部门支持。最终成功促使企业将工资款汇入到法院专项执行账户。

司法救助 惠及“执行不能”的民生案件申请人

慈溪法院执行款发放现场,还有11位救助申请人领取25.3万元的司法救助款。

据了解,对于导致申请人基本生活得不到保障的执行不能的案件,浙江省在全国首创开展“司法援助保险”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属于普惠制托底型经济补偿,只要属于司法援助保险合同所约定的保险事故,被保险人及受益人就可以按合同约定得到相应的经济补偿,保险公司在理赔后对被执行人享有追偿权,探索出一条运用市场化手段参与司法领域社会治理的崭新经验。慈溪法院还积极争取慈善资金成立了和美基金来进行司法救济。

在今天发放的25.3万元司法救助金中,有一份救助金属于慈溪的吴大伯。2016年的一场车祸,让吴大伯成为了植物人,肇事者黄某不仅无力支付赔偿款,还为了躲避执行离开了原住所和单位,人间蒸发,其名下也无可供执行的财产。为妥善执结案件,法院执行人员找到被执行人亲属,经过反复工作该亲属代为赔偿了部分赔偿款。同时,法院积极引导吴大伯一家走司法救济途径,最终通过慈善分会的“和美司法援助基金”为他提供司法救助款3万元。

考虑到吴大伯需要贴身照顾,家属不便来院的实际情况,12月5日,案件的承办法官亲自将司法救助款送到了吴大伯家中。面对执行法官亲自交到手中的司法救助款,吴大伯的儿子小吴热泪盈眶,深深地鞠下一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