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三街的民族团结故事

作者:王瑟 来源:光明网
2018-12-09 16:07:33

新疆阿克苏市王三街上,有一家“一家亲”餐厅。别小看这个餐厅,它的故事可多呢。

餐厅是由七个民族、88个股东众筹92万元共同创办的,餐厅二楼还有一个“一家亲”展厅。说起这事,王三街民族团结促进会秘书长何秀华笑着说:“2017年8月我们在街道上发出倡议,要对这个曾经经营很不景气的餐厅进行改造,让它成为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的载体,焕发新的生机。倡议一发出,立即得到在王三街上做生意的众人响应,88位结亲对象你出一万我出两万,共同筹集了资金,开办了‘一家亲’餐厅。2018年1月20日餐厅开业,到8月底,就已经把众筹的92万元挣回来了,还实现了第一次分红,每人分得1200元。现在餐厅经营情况很好,顾客还要提前预约。”

这家餐厅的经营者是一对结亲对象:木合塔尔·阿布都肉苏力和娄建波。两个原本素不相识的人,怎么会成为生意上的合伙人?还把餐厅经营得如此好呢?

这其中也有故事。两人一个在王三街做生产,一个在兴隆街当老板,没有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的开展,两人可能永远也不会成为亲戚,走在一起。当他俩结成了亲戚后,发现彼此志同道合。也不记得是谁最初提议,他们决定开一家民族团结主题餐厅,并最终采取了众筹的方式。

木合塔尔·阿布都肉苏力说:“餐厅开办后,我们吸纳了辖区内57名待业青年、下岗职工及困难家庭成员就业,大厨们来自不同的民族,大家共同为餐厅发展贡献力量。现在我们又在兴隆街开了2家分店,生意都很好。这要感谢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现在我们街上人人都讲民族团结的话,人人都做民族团结的事,人人都争当民族团结的模范。”

何秀华介绍,王三街的名字由来就包含着一个民族团结的故事,所以他们最终决定,在“一家亲”餐厅的二楼,专门开辟一个展厅,把王三街上发生的民族团结故事展现出来,让大家都参与到民族团结中来。

王三街是以一位维吾尔族医生的名字来命名的街道。清末民初,从天津来到阿克苏经商的王福才因病得到一位维吾尔族老人的救助。当王福才病好准备回天津时,当地的一对夫妻把1岁的儿子托付给王福才,并取名王三。王三跟着王福才去了天津。多年后,王福才带着王三回到阿克苏市寻找他的父母,但四处打听也没有找到。王福才就在阿克苏市投资建了一个巴扎市场,一方面为王三寻找父母,一方面培养教育王三成长。渐渐地,市场发展越来越大,成为当地很有特色的一个街区。王三也在王福才的培养下,成为一名远近闻名的医生,悬壶济世,治病救人。后来,这条街就被命名为王三街。现在这里是阿克苏市商贸最发达的街道,1.7公里长的街道上,几乎都是商店、餐厅,是阿克苏市人最爱去的地方之一。

“别看现在这里很繁荣,几年前,它可不像现在这样繁华。”何秀华说。因为种种原因,曾经繁华的王三街一度很萧条,街上人少不说,众多店家生意也很冷清。2016年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开展后,不同民族的街坊邻居成了亲戚,大家相互帮助,相互关心,王三街很快就重新呈现出活力。

阿衣古丽·艾买提开了一家火锅店,一度生意很不好。自从与刘涛结成亲戚后,阿衣古丽·艾买提认识到自家店生意不好,是自己不懂得管理团队造成的。找到了问题的症结,阿衣古丽·艾买提虚心向刘涛请教。刘涛带着阿衣古丽·艾买提一起研究菜品,火锅店也从原来的主营肉品、菜品单一,转身成为现在多元食材、菜品丰富的火锅店。说起这一切,阿衣古丽·艾买提自豪地说:“我的亲戚帮了我大忙,听从他的建议后,我推出了海鲜火锅,一推出就受到食客的欢迎。现在我的店面已经从过去的300平方米扩大到了800平方米,还在市里开了2个分店,投资建设了一个火锅底料加工厂。这都要感谢我的好亲戚刘涛。”

这样感人的故事,在王三街上还有许多许多。

王三街上今年新栽了56棵小树,每棵树上都悬挂着一个小牌子,上面写着共同栽种这棵树的一对亲戚的名字。何秀华说:“这是亲戚们自发栽种的,象征更加团结和谐的树,他们不仅栽种了树,更把民族团结的种子种在了心里。现在我们共有107对亲戚,涉及214人。我们还将与多浪社区等其他社区结对子,让亲戚达到600对,使更多的群众参与到这项活动中来,使更多群众在这项活动中受益。”

今年7月6日,阿克苏地区王三街民族团结促进会正式注册成立。这是阿克苏地区,也是新疆首家民族团结促进会。团结促进会成员不仅仅包含了王三街上的群众,阿克苏市、乌什县、温宿县,甚至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一些团场,阿拉尔市的一些群众也纷纷要求加入进来,入选理事就达57人。众多群众以加入民族团结促进会为荣,感到自豪。

如今的王三街上,不时可以看到以“一家亲”命名的夜市、商贸城、商店、菜店、宾馆等,各族群众以民族团结一家亲为纽带,紧紧地团结在一起、帮扶在一起,发展在一起,共筑美好新未来。

《光明日报》( 2018年12月09日 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