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姜文:恶毒评论让我感到叹息

来源:新浪娱乐
2014-12-22 19:56:39

对话姜文:恶毒评论让我感到叹息

  看观众对电影的读解,我有点幸灾乐祸

  “一石激起千层浪,我还求什么啊?”

  王玉年:电影里有句台词我印象很深。感谢大清亡国,咱们就都是暴发户了。在电影里也提到newmoney和oldmoney的概念。你是不是想说,现在这个社会也是暴发户横行的时代?

  姜文:写这个戏没有更多的往现实联想,是为了塑造这个人物。但是每个人都是生活在人类环境当中,有人的地方就有newmony,就有oldmoney,反正money不是old就是new,这没什么更多的新鲜的东西。这不是特别大的特点。我是这么理解的。

  王玉年:几乎你的每一部电影都会遭遇符号学的解读,《一步之遥》据说也是因为这个在审查上遭遇了问题。有的人看见手枪就觉得暗喻生殖器,看见大腿就觉得有性暗示。这是你电影的丰富性造成的观众误解呢,还是本来就真的有所指。

  姜文:这个也不为过,他可以这么想。不是早说过嘛,看见什么想什么,这不是《红楼梦》自己的问题,是欣赏者面对作品在表达他自己。

  其实我忘了说句话,现在所有人的感官跟我没关系,跟作品其实也没关系,我只把这东西给做这儿。你认为她怀孕了,你认为她是男的,你认为她是谁的老婆,这跟他们没关系。

  我其实这个时候是很高兴的,有点幸灾乐祸。就好比蒙娜丽莎是单面镜,我在后面,看见大家对这个东西的反应,甭管他是恶的、善的。那句诗怎么说,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一石激起千层浪,我还求什么啊?一种创作者的幸福在这里。

  王玉年:你那么喜欢纪录片,有那么追求现实和虚构的关系,为什么不拍个纪录片呢?

  姜文:你怎么知道我没拍过,我拿手机拍了好多东西呢。但是纪录片并不意味着等于现实,只是另外一种方式。

  我看老纪录片,这个东西不能当成真实,而用一种接近真实的方式来拍,但是你能看到当时麦浪的气息,风的气息,甚至车辙是什么样子的。我看30年代战争纪录片,定格看看蒋介石和张学良那个衣服的质感是什么样的。我说他们的衣服为什么那么厚?后来我发现,当然当时的纺织工艺差点,可能会织得比较厚。第二,扣子为什么显得比现在的扣子大?

  其实大部分情况下是因为人矮,这个扣子可能没多大变化。同样的料子给一米八(的人)做,同样的扣子给一米四(的人)做,这料子就显得厚,厚了就显得大。

  还有美国吉普,电影里美国人开着都很帅的,我往上一坐,腿真没地搁。包括我买40年代美军军装,我穿不进去。就那个时候的高个不多,你看那枪没变化,你看那照片,枪比那日本兵脑袋还高,这个有意思。我到德国看他们的展览,那帽子咱们戴其实都小。你可以想象,二战实际上是一帮矮子在打仗,这个是有意思的。

  如果我拍古装片,我觉得都得找30岁左右或者30岁以下的人演,就15、16到30之间。因为那个时候,人活七十古来稀,那是幻想,很多人都40多岁就死了。没有老头,35就是老头,你得这么拍一个电影,那才是古代。但我这么拍人家又看不懂了,什么啊这是,这么年轻全是老头?

  可能在三国的时候就没有我们想象的老头,头发还没白呢,死了。营养又不好,缺医少药,怎么可能活那么长呢,对不对?所以那个时候人家说诸葛亮26、27岁,周瑜什么30来岁,那都是中老年了,不是年轻人了。

  (实习编辑:邓蕾)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