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城县政府工作报告(2015年)

作者:林武民 来源:恭城县委宣传部 
2015-03-09 15:26:53

  (二)坚持工业强县战略,扶强壮大工业经济

  坚持总量扩张与质量提升并重,围绕水泥建材、矿产采选冶、石材加工、农产品深加工和风能开发,强化工业的基础地位和对财政增长的支撑作用,力争企业实交税金增量5000万元以上。

  加大重点企业帮扶力度。继续落实领导联系、部门帮扶责任制,优化企业投资发展环境,抓好南方水泥、龙星公司、长行公司等骨干企业帮扶,加快推进栗木矿业采选达产,力促钽铌(钨锡)项目年内竣工投产,提升矿产采选冶加工能力。力争栗木矿业产值达10亿元以上,虎尾方解石加工等2家企业产值达亿元以上。

  推进重点工业项目建设。新开工三江、门楼风电场,继续抓好园石山、西岭风电项目,力争年内并网发电,形成新能源工业增长点。启动莲花石材加工小区建设,力促虎尾方解石加工、莲花花岗岩加工项目建成投产,完成虎尾大理石加工项目前期工作,培育石材加工新亮点。力争新入库规模以上企业2家以上。

  加快企业转型升级步伐。发挥政府与市场“双引擎”作用,出台相应奖扶措施,鼓励和助推企业加快技改和创新步伐,提升其核心竞争力。充分用好汇源品牌,鼓励企业研发新产品、扩大销量。针对恭城工业实情和资源特点,认真策划一批具备发展潜能的工业项目,深度做好前期准备工作,积极对外寻求合作,力争引入“名企”入驻恭城,为工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

  扶持民营企业发展。重点抓好丰华园、联发食品、清泉酒业、览美竹木加工等中小企业培育,引进茶叶深加工项目,打响恭城油茶、恭城月柿、恭城甜酒等特色品牌。年内新发展微型企业30家以上。

  加强工业园区建设。启动虎尾园污水处理厂建设项目,完善园区给排水等基础设施,抓好开花山园区土地征收储备,为企业入园搭建平台、打好基础。

  (三)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促进生态农业提质增效

  坚持种养结合、示范带动,加快推动农村土地流转,转变农业经营方式,提升现代特色农业发展质量,争创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大力发展特色效益农业。推进吨粮万元田建设,建立核心面积100亩以上粮油高产创建示范点5个以上。引进推广经济作物新品种,建立相对连片100亩以上示范点10个。抓好“菜篮子”工程,建立连片50亩以上蔬菜基地5个,发展食用菌生产面积140万平方米以上。加强动物疫病防控,引进标准化养殖龙头企业,新增特色养殖示范场(点)9个以上,引导农户大力发展生猪、家禽、草食动物等规模养殖和竹鼠、娃娃鱼等特色养殖,抓好竹鼠保种场建设,增加养殖业收入。

  强化农业标准化生产。积极抓好富硒水果、茶叶等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建立默科特、沙糖桔等连片50亩以上优质柑桔网棚种植示范点10个,抓好大岭山优质桃类新品种种植1000亩以上,新增水果标准化生产面积5万亩、茶叶3000亩以上。推进莲花月柿产区和食品(农产品)加工业园区规划建设,争创自治区级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提升“恭城月柿”品牌影响力。积极开展农业技术培训,提高农业技术水平,重点抓好柑桔黄龙病、月柿果实蝇综合防控,加强水果绿色食品原料基地建设和出口水果质量安全监管,抓好水果流通工作,巩固全国出口水果质量安全示范区创建成果,扩大水果出口量。

  稳步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全面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推进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三权分置,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积极引进和扶持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建立 “公司+基地+农户+标准化”生产模式,培育发展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支持示范社发展设施农业、农产品加工和鲜活农产品仓储物流。年内新增流转土地1万亩以上,重点扶持培育组织化程度高、带富力强的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10家以上。

  夯实农业发展基础。抓好小型水利工程设施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实施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县项目建设(栗木大营-大枧片区、合同坝片区,平安北洞源片区,观音乡水滨片区),继续抓好峻山灌区续建配套工程,推进西岭河、势江河等河段防洪治理工程。抓好农业气象服务、防灾减灾能力建设,提高农业重大自然灾害预警、防御能力。

  (四)强化项目投资拉动,增强县域经济发展后劲

  继续实施项目带动,抓好项目谋划和资金争取,破解项目推进难题,全年实施重点项目86项(其中新开工项目52项),投资规模40亿元以上。

  强化项目建设保障。继续实行“领导联系、部门负责”制度,完善项目推进机制,有效破解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慢、征地拆迁难、筹融资不畅等瓶颈问题,保障项目强力推进。加强项目前期工作,实行项目并联审批、行政审批“马上办”⑼等工作制度,凡属县级审批的项目,及时限时办理;属上级审批的项目,县主管部门指定专人办理,压缩办理时限,力破环境瓶颈。保障项目用地,完成全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强化措施,整合力量,制定非常推进机制,通过积极争取用地指标、加强土地收储、加快征地拆迁、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盘活存量用地等办法,力破土地瓶颈。创新筹融资思路,加大向上争取资金力度,多方拓宽筹融资渠道,搭建政银企合作平台,引导信贷资金投放向重点项目倾斜,积极推广PPP模式⑽,鼓励民间资本以合资、独资、特许经营等方式参与项目建设营运,力破资金瓶颈。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强项目包装和推介,围绕旅游、石材、农产品深加工、商贸物流等领域,谋划投资1000万元以上项目60项。实施“精准招商”,有针对性地与客商、企业交流对接,着力引进投资规模大、产业关联程度高、带动能力强的好项目,新引进投资1000万元以上项目5个,提高引资效率和质量。

  精心编制“十三五”规划。抢抓国家支持中西部地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机遇,积极对接国家重大产业政策,围绕基础设施、特色产业、生态环保、节能降耗、社会民生等重点领域,加强项目谋划储备,高质量编制完成“十三五”规划,力争更多重大项目纳入上级“十三五”规划盘子。

  上一页123456下一页 上一页123456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