浇花浇根,教人教心。作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关键环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塑造青年的灵魂、引领他们健康成长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但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思政课怎么才能上得解渴又实用?又如何才能发出时代“强音”,实现有效引领?
“一流人才培养离不开一流的思想引领”
在大连海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曲建武看来,思政课上得好不好,是一件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否后继有人的大事。“大学从来就是以育人为核心的。人育得怎么样?一个重要标准就是看学生带着什么样的价值观离开校园。今天的大学担负着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的重要任务,这就要求我们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好,培养出的学生能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流人才培养离不开一流的思想引领。世界上没有比塑造人的灵魂更崇高的事业,思想政治教育是走进学生心灵的工作。”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张军认为,成功的教育不是用各种信息和理论填充头脑,而是要致力于价值本身,“要遵循青年学生思想发展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多为学生出‘选择题’,少替学生做‘判断题’。在强调‘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的同时,更加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明确‘我要成长为什么样的人’”。
曲建武并不讳言当前高校思政教育面临的挑战:“一是经济全球化带来思想的全球流动,信息多元、海量的时代背景下,西方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渗透给传统的思政教育方式提出挑战。二是伴随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两种政治制度的斗争愈发激烈,如何讲清理论、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给思政理论研究提出挑战。三是改革开放的深度发展期,必然有大量的社会矛盾凸显出来,这也增加了思政课教学的难度。”
拓宽思想政治教育途径让思政课魅力倍增
思政课怎么上,才能活起来?
“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格局。”曲建武说。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知行、启明等书院里,思政教育与“三个课堂”的高度融合,体现了合力育人的力量,也让思政课成为深受学生喜爱的热门课。“第一课堂是知识的课堂,构建通识课程与专业课程有机结合、科技与人文有机结合的课程体系,培养学生全面掌握基础知识;第二课堂是实践的课堂,科技实践与社会实践同步增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实践的能力;第三课堂是文化的课堂,以书院、文化艺术教育中心和场馆以及国际化的交流为载体,打造国际文化的社区,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能力。”张军介绍,该校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全面融入“三个课堂”之中,第一课堂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主渠道,第二课堂和第三课堂是增强其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的重要载体。
江苏省教育厅厅长沈健认为,新形势下,不断拓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也能让思政课魅力倍增。“我们通过深化主题教育活动,充分利用升国旗、入党入团等重要仪式和重大节庆日、重要纪念日等契机,传播主流价值,培养爱国情感;积极实施数字图书馆、网络思想政治理论课等项目,制作适合新兴媒体传播的精品视频公开课、精品资源共享课、动漫、微视频等网络应用和优秀文化作品,增强校园网络文化的吸引力;还积极引导支持学术大师、教学名师、优秀导师等组建网络评论队伍,开辟了网络思政教育的新阵地。”
“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
沈健认为,思政课要想实现有效的价值引领,必须打造一批勇于担责的思政课教师队伍。“我们省坚持每年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培训,并组织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到省内外、境内外学习考察,开阔视野,提高素质;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作为优势学科建设,着力培养高层次社科理论人才。”
曲建武认为,思政课实现价值引领的另一支关键力量是辅导员。“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辅导员和学生朝夕相处,他们既是最先了解掌握学生思想的人,又是最先影响学生思想和行为的人。辅导员的言传身教对正在成长中的大学生起着如同棋弈中‘先手’的作用。”他表示,近年来广大辅导员在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但职业定位不明确、上升通道狭窄等困境仍束缚其发展。“要按照职业化、专业化发展的路径,着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辅导员队伍,努力提升辅导员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同时也要关心和爱护辅导员队伍的成长,积极创造辅导员工作的良好条件,让他们干事安心、顺心、舒心,为大学生的成长保驾护航。”
张军给出了北航的做法:“学校坚持系统性规划、高标准选配、专业化培养、全方位保障,从选、培、用、升等方面深入推动辅导员队伍向着先进性和专业化、智慧化、国际化转型,把爱党爱国、甘于奉献、品学兼优的学生榜样充实到辅导员队伍中来,通过辅导员岗位培训计划、专业化发展计划、学术研究支持计划、海外研修计划和职业能力大赛,着力建设学习型、研究型、能力型辅导员队伍,也涌现出以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宋晓东为代表的一批优秀辅导员。”(本报记者邓晖)